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1日 · 5大措施包括:限制換約轉售、私法人購買住宅許可制、重罰炒作行為、檢舉獎金制度、解約申報登錄。 一、限制換約轉售. 政府為了避免透過預售或新成換約轉售牟利並哄抬價格,規定簽訂預售或新建成買賣契約後,買受人除配偶、直系或二親等內旁系血親,或符合內政部公告的特殊情形,例如簽約後因非自願失業等重大事故,並經地方政府核准外,不得讓與或轉售第三人,建商也不得同意或協助契約讓與或轉售;違規者將按戶(棟)處罰50萬~300萬元。 二、私法人購買住宅許可制. 原則上私法人應該無居住需求,近年法人購屋的情形卻愈來愈普遍。

  2. 2019年9月1日 · 退休究竟需要準備多少錢才足夠?還需要考慮哪一些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必須從退休年齡、平均壽命、健康情況等考慮,若以現值計算每年需要的費用,當然是愈早開始準備愈好,進而養成一種習慣,把一定資金放在退休帳戶內。

  3. 2024年3月1日 · 文、攝影 許紹猷. 《彭博社》在2019年曾報導,一座城市擁有3,000萬美元以上資產的富豪人數,臺北高世界第8位,但普遍的的特性是低調;與此同時,瑞銀集團(簡稱UBS)臺灣區總經理陳允懋表示,客戶中有高達90%來自未上市公司;瑞士信貸(目前已被瑞銀集團 ...

  4. 2023年2月1日 · 要素1 老有所倚——不為錢發愁. 金錢是幸福晚年的首要條件。 只有準備了充足的養老儲備,且老後有穩定、足以應對支出的收入,不為錢發愁,才有機會享受樂活的退休生活。 要素2 老有適——有舒適的安居之所. 退休後,不用再「困在」大城市的某個區域朝九晚五上班了,可以選擇和孩子住一起,也可以選擇在喜歡的城市定居,甚至可以回老家建一座別墅。 正所謂「吾心安處是吾鄉」,不管住哪裡,要住得幸福,這個環境一定是你覺得喜歡的、安心的、舒適的,晚年才會幸福。 要素3 老有所安——身體健朗,疾病無憂. 有了錢,有了舒適的住所,沒有健康的身體享受,也談不上幸福晚年。 若要晚年安心、安樂,首先要有相對健康的身體,不至於疾病纏身。 萬一生病了,如果有充足的醫療保障讓自己安心接受治療,也算相對幸福了。

  5. 2018年9月1日 · 香港與臺灣退休金制度不同,收入水平與環境也不同,造就了與臺灣大不相同的退休準備習慣。二 一八年國際龍獎IDA傑出業務白金獎得主吳宏洲,抱著永不言退的精神,為客戶做好最適合的退休理財與保險規劃。

  6. 2023年9月1日 · 政府為減輕單一自住房屋稅負、鼓勵房屋有效利用及合理化房屋稅負,落實居住正義,預計於2024年7月開始實施新的制度,並於2025年正式開徵「囤房稅2.0」。 囤房稅到底在課什麼稅呢? 其實就是房屋稅,也就是擁有房子在不賣掉的持有期間的財產稅,課稅範圍包括房屋及附屬於該房屋並增加其使用價值之建築物。 每年5月1日起至5月31日止,由當地地方稅稽徵機關發單課徵,課徵的對象是房屋持有人。 而囤房稅2.0也是用個人計算,針對個人名下持有的房產課稅,但個人名下可以同時有好多戶房屋,所以會收到多張稅單,稅單會發給持有人,但計算基礎是用戶數。 過去幾年房屋稅制的變動有開徵豪宅稅,以及調高房屋稅稅率、核定單價及地段率等,其中房屋稅稅率會依照不同用途,如分為「自住」、「非自住」適用不同稅率。

  7. 2024年2月1日 · 第一,準備好足夠的退休金讓自身財務無虞。 根據退休基金協會「2022退休理財大調查」中顯示,民眾認為應該準備的退休金平均約1,040萬元,退休金除了社會保險或政府政策提供外,尚需要個人額外準備,然而在退休金準備除選擇穩健理財工具外,更需要時間累積,應提早規劃並儲備好足夠的退休金,讓自己準備起來更輕鬆。 第二,維持身體健康,讓醫療保險協助看顧退休金。 民眾在準備退休生活時,大多都不會忘記要存錢或理財來準備,卻往往忽略了晚年高額醫療費用及長照費用支出,而這類最好的避險工具不外乎是保險商品,所以千萬別忘記也要規劃好醫療保障及長照保障。 此外,規劃時可以留意外溢保單這類的商品,將保險由「事後理賠」進而邁向「事前預防」的概念。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