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11日 · 營養師指出膽固醇主要都集中在動物的內臟海鮮也不例外所以不吃蝦頭蟹膏和卵就不用太擔心會攝取過多的膽固醇。 若是需要控制熱量攝入時,在相同熱量之下選擇海鮮,會比一般肉類能攝取到較多蛋白質。 另外,海鮮中所含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葉酸和牛磺酸等成分,皆有助於降低血膽固醇。 作者、責任編輯:周美好. (節錄) 【原文: 吃甚麼魚最健康? CNN:三文魚是Omega-3大贏家 (收費文章)】 =====. 一鍵攞齊全港所有「疫苗優惠」、「疫苗抽獎」的參加辦法及連結【 按此 】 疫苗 蛋 罐頭 蝦 魚 蛋白質 鉀 衞生署 阿拉斯加 衞生防護中心. 吃魚有益,但勢利點去選擇,吃甚麼魚最健康有益?

    • 盡量選吃原型食物。Naidoo考慮膳食成份時,優先選用未經加工或盡量少加工的食物,亦即是原型食物(Whole food)。她舉例指,蔬菜、漿果、未加工的穀物和豆類是纖維的重要來源,對於腸道健康和創造益生菌繁衍的環境很重要。
    • 廣泛享用五顏六色的食物。從深綠色的西蘭花和菠菜,到明亮的黃色胡蘿蔔和辣椒,Naidoo表示進食各種顏色的食物,可以確保多樣又穩定的營養供應,對於大腦的正常功能和平靜清晰的思維至關重要。
    • 放大微量營養素攝取。Naidoo指出,複合維他命B、C、D和E,以及鈣、鎂、鐵和鋅等礦物質都是重要的微量營養素,有助減輕焦慮。缺鐵是最常見的營養缺乏症,有機會造成貧血。
    • 優先考慮健康脂肪來源。Naidoo指出,人類大腦是由60%脂肪組成。因此,穩定供應健康脂肪是保持大腦健康和消除焦慮的其中一種最重要因素。橄欖油和酪梨油(即牛油果油)具有抗發炎作用,可促進良好的腸道和代謝健康,應用作主要食油兼主要脂肪攝取來源。
    • 選擇健康碳水化合物。糖尿病人一定要少吃糖,所有碳水化合物都會影響血糖水平。因此,重要一點是需要了解哪些食品含有碳水化合物,然後從中揀選相對健康的碳水化合物,並注意食物分量。
    • 鹽多必失。吃鹽過多增加高血壓風險,它反過來又會增加患心臟病和中風風險;而糖尿病患者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本來已經比一般人高。每天最多不要超過6克鹽(大約一小茶匙),但留意很多成品和半成品食品中已經含鹽,所以要盡量減少吃加工食品,如果不確定含鹽量,仔細查看食物標籤是上策。
    • 多吃豆類和魚類。各種豆類蔬菜、豌豆、扁豆富含纖維,對血糖影響不大,可以作為肉的替代品。同時,每周宜吃兩份油性魚(包括三文魚、沙甸魚、鯖魚等),這些魚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有助於預防心臟病,因為糖尿病人罹患心臟病風險較高。
    • 蔬果代替零食。用餐時多吃蔬菜和水果,甚至代替餅乾或其他無益零食作為小吃。蔬果可以幫助獲取身體所需的不同維他命、礦物質以及纖維。推介蔬果有糖份不高的蕃茄、蓮霧、熱量低的柚子,以及豐富膳食纖維的牛油果,有助減少糖份吸收,穩定血糖,減少人體對胰島素的需求。
  2. 2022年4月2日 · 3個月甩掉20磅不是夢想歌手鄭欣宜是近來的最佳示範她採用以脂肪食物為主打的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更惹起全城熱話不少人總想去效法一嘗減磅快感不過香港進食失調康復會澳洲註冊營養師何嘉慧Kelly強調:「這將傳統的健康飲食概念徹底顛倒 ...

  3. 2021年9月11日 ·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1/09/11 19:00. 分享: 因疫情影響,冷凍食物的銷售直綫上升,在香港的凍肉店像雨後春筍開到成行成市,就知需求者眾。 冷凍食物成為餐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免產生疑問:這類食物營養價值是否較低? 反覆解凍有無問題? 冷凍食物會否過期? 以上種種疑問,由營養學家伍雅芬逐一解答: 疑問1:一般人認為冷凍食物不及新鮮食物,是否如此? 答:其實不一定的,就以冷凍蔬果和新鮮的相比,營養素含量整體上沒有明顯差異,甚至冷凍蔬果中的水溶性維他命如維他命C、B、胡蘿蔔素的保存率還更高。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曾對冷凍食物進行多項研究,發現把蔬菜水果冷凍保存,流失的維他命C較室溫存放少很多,因為冷凍暫停了氧化的過程,而氧化是蔬果採摘下來之後逐漸變黃的原因之一。

  4. 2021年5月29日 ·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1/05/29 13:00. 分享: 很多食物都有加入鹽份(鈉質),為膳食增添味道,惟攝取過量,又可以帶來高血壓的風險。 最近有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吃過多的鹽可能會減少免疫系統細胞產生的能量,從而阻止它們正常工作。 參與研究的比利時哈瑟爾特大學副教授Markus Kleinewietfeld指出,鈉質對健康的影響,人們首先想到是心血管風險,但是多項研究表明,鈉可以多種方式影響免疫細胞。 如果鈉長時間破壞免疫功能,則有可能在體內引發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高鹽濃度抑制複合物酶. 在這項研究中,Kleinewietfeld和研究人員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以釐清兩者的關係。

  5. 2021年11月13日 · 食物敏感是人體免疫系統出現失調所致,免疫系統會對一些外來物質作出反應,如消滅細菌。 惟有時免疫系統失調,會錯誤地對本身的組織出現一些免疫反應,導致過敏現象,好像會流鼻水、皮膚紅腫發炎、蕁麻疹(俗稱風癩)甚至血管水腫等。 張智良指出,食物敏感存在遺傳因素,但現在很多小朋友有食物過敏,也不能單憑遺傳一個高危因素解釋所有成因,原因可以是環境因素、小時候的營養攝取等。 過敏食物逐個數. 最常見的致敏原有雞蛋、花生、牛奶、海產、小麥類、豆類、果仁類及水果,皆屬日常食物。 張智良指香港法例上食物標籤需列上的常見致敏食物,以上大部分有包含其中,海產更會細分甲殼類(蝦、蟹和龍蝦等)、介貝類(如蠔、蜆和扇貝)。 易致敏的尚有麩質,他說香港人較少有麩質過敏,水果致敏也不多,僅極少數人會對奇異果或菠蘿等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