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29日 · 29.01.2020. 袁源隆. 法新社, 網絡圖片. 分享 留言. 疫病自古以來一直是人類存活的最大敵人,因此也成了文學的常見題材。 在文學作品中,疫病常寄寓為一種莫名奇妙的不可抗力,引發無窮想像;作家多藉此探求在疫病流行社會中,努力求生人類的境況,以及他們應對境況展現的人性。 《十日談》 英國畫家 John William Waterhouse 1916年為《十日談》所作的畫,名為《A Tale from the Decameron》。 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作家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留傳後世的最出色作品,必為《十日談》(Decameron)。 《十日談》為一冊短篇小說集,寫於1348年,叫人聞風喪膽的「黑死病」爆發後。

  2. 2022年3月17日 · 17.03.2022. 盧乙彬. 周耀恩 、 譚志榮 、受訪者提供圖片. 分享 留言. 香港醫護界人手不足、工時長,已不是新鮮事。 醫療系統早已失衡,面對第五波疫情來襲,確診數字躍升,不論醫護或救護人員的壓力亦倍增。 縱使在此艱難時刻,在絕望中,他們仍抱緊信念,選擇堅守前線崗位,在風雨中為港人撐傘。 護士Jennie(化名)畢業不久便遇上疫情,每天的確診數字動輒三數萬,令她的工作量暴升,休息時間亦不免銳減,但熱誠卻沒有被磨蝕。 她說,「過了這波疫情再回望,這應該是不錯的經驗,但現在就好辛苦,但如果我不做,情況不就會更差? 於是,她自願加入dirty team,在第五波疫情甫開始,便被分派往於去年二月開始接收確診病人的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HKICC)。

  3. 2023年4月24日 · 1. 負面情緒管理失衡. 接近九成的護老者皆表示,長者在疫情中的健康及照顧質素,比自身的需要更應被關注。 他們非常憂心長者會受到感染,以致身體出現不同程序的衰退,更甚會引發護老者出現過度焦慮。 此外,長時間的照顧狀態令護老者缺乏足夠的休息,照顧壓力得不到舒緩,因而誘發不同程度的情緒問題。 2. 線上資訊及應用軟件繁多,難以掌握及理解. 超過80%護老者反映,疫情促使他們學會於生活中運用線上工具或軟件來掌握資訊;然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不少困難,需要向他人尋求支援。 另外,線上資訊平台五花百門,且資訊經常會按疫情發展而轉變,例如防疫措施、檢疫安排等,這都令護老者出現擔憂、困擾等負面情緒。

  4. 2022年3月26日 · 2022.03.26. 撰文:Dason Chan. 第五波疫情爆發以來香港抗疫物資與食品紛紛被搶購超市貨架更被掃空今日26/03),TVB聯同全港抗疫義工同盟全港社區抗疫連線聯同各工商機構非牟利社福團體舉行疫下送暖 愛不隔離 共渡疫境暖心大行動」,汪明荃曾志偉2021年度香港小姐冠軍宋宛穎亞軍梁凱晴季軍邵初等均有出席阿姐在社交平台分享記者會照片並表示各大機構集合人力物力及資源向基層家庭65歲或以上獨居長者或雙老家庭以及行動不便人士上門派暖心福袋內裏主要為糧油食品,「希望此行動能幫助他們暫緩困境減輕憂慮。 +4. 汪明荃 曾志偉 宋宛穎 梁凱晴 邵初 抗疫 第五波疫情. 第五波疫情爆發以來,香港抗疫物資與食品紛紛被搶購,超市貨架更被掃空。

  5. 2023年4月24日 · 三年來,社會上眾人皆飽歷風霜,身心承受各種傷痛,包括一直站近凶猛症、有如鬼門關的急症室醫生韓礎優 (Kevin)。 然而,上月隨着口罩令,防疫措施最後一道防線也解除時,我們仿佛是時候「重新出發」。 那麼穿了孔的身心又該如何? Kevin憶述如「災難般」的第五波疫情時,不時稍作停頓,思考一番才回答,但有一條問題,他則眼神堅定、不假思索地反應。 「為什麼願意接受訪問? 」「不少人都想盡快放下疫情帶來的傷痛,不太想談過去,或怕說出來會有什麼後果。 而我希望可以讓其他人,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這些病人不只是一堆數字,而是真的有醫護人員很用心去幫助他們。 」Kevin說。 回望創傷,把感受整理沉澱,填滿那個曾經穿了的孔,也許是面對未來挑戰的第一步。 醫科畢業 豪情壯志 即遇疫情.

  6. 2022年1月6日 · 2022.01.06. 撰文:Dason Chan. 因應Omicron疫情有擴散風險政府昨日05/01宣布明天起收緊防疫措施汪明荃與一眾無綫前高層及同事當時正在吃自助餐聚舊聊得愉快阿姐說:「中途突然間聽到最新防疫措施又要守緊社交距離關閉表演場地係希望大家可以盡快打第一針,保護自己又保護他人,齊心抗疫,不要再讓病菌擴散,爭取農曆新年前可以恢復正常! 加油! 汪阿姐表示這次聚餐由陳慶祥請客,出席者包括馬倩衡(Margaret)、許冠文夫婦、張敏儀、吳慧萍、羅仲炳夫婦、羅蘭、胡楓、周梁淑怡、葉潔馨、馮美基。

  7. 2020年3月6日 · 香港開埠以來,經歷大大小小的症和傳染病,不少生命從此離開,但同時也揭露城市潛藏的問題,是城市更新的契機。香港第一次頒布《建築物條例》便跟環境衞生息息相關,影響了及後的建築設計,甚至整體城市規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