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月22日 · Live blog. 修習資源-紀念禪師. 新聞與媒體. 分享您的回憶. 一行禪師詳盡生平. 親愛的僧團,. 以深深的呼吸我們宣佈我們敬愛的老師一行禪師於2022年1月22日01:30在越南順化慈孝寺圓寂享年95歲。. Thay是最非凡的老師他的安詳慈悲和智慧感動了 ...

  2. 一行禪師詳盡生平事蹟 | Plum Village. 一 行禪師是一位全球精神導師詩人和平活動家因其強有力的教導和有關正念與和平的著作受到全世界的尊敬一行禪師的人生故事. 早年生活. 出家訓練:傳統根基. 尋找新道路. 創造更新的入世佛教. 實驗性社群1957—1961. 普林斯頓&哥倫比亞1961——1963. 領導佛教和平與社會工作運動1963—1966. 離開越南呼籲和平1966— 手足情誼:與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友誼. 巴黎和談與西方入世新元素. 正念的奇蹟 1975—1982. 開創正念與和平社群1982— 更新佛教:強化根基,擴展枝脈. 無邊界的佛教. 回到越南2005—2008. 全球精神導師和“正念之父” 雲永不會死去. 編者注:

    • 早期
    • 越戰期間的社會運動
    • 流亡海外
    • 在法國建立梅村

    一行禪師1926年生於越南中部,十六歲在順化市的慈孝寺剃度出家。1950年代初,作為一名年輕的比丘,他投身於越南佛教復興運動。他是第一位在西貢大學學習非宗教學科的比丘,也是最早騎自行車的六名僧侶之一。

    越南戰爭爆發後,僧尼面臨的問題是堅持禪修冥思的生活、繼續在寺院修行, 還是幫助身邊那些遭受轟炸與戰亂的人們。一行禪師是同時選擇這兩種方式的人之一,由此創立了“入世佛教”運動,並在其著作《越南:火海中的蓮花》中首次使用這個詞。 1961年,一行禪師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比較宗教,次年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和研究佛教。1960年代初期,他在越南創立了青年社會服務學院,這是以佛教的非暴力原則和慈悲行願為基礎,由萬名志願者組成的一個基層救援組織。 作為一位學者、老師及和平行動者,一行禪師於1960年代初,在西貢創辦了萬行佛教大學、貝葉出版社和一本具影響力和平運動雜誌。1966年,他在佛教傳統菩薩戒的基礎上成立了“相即共修團”。 1966年5月1日,一行禪師於慈孝寺從真實禪師接受傳燈,成為臨濟法脈的第四...

    幾週後,他再次前往美國和歐洲呼籲和平,結束越戰。正是在1966年的這次訪問中,他首次見到了馬丁·路德·金博士,後者於1967年提名他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然而,由於這次的奔走呼籲,南越和北越都拒絕了他返回越南的權利,他開始了長達39年的流亡生涯。 一行禪師繼續到不同地方廣泛傳播和平與兄弟情誼,遊說西方領導人結束越南戰爭,並率領佛教代表團參加了1969年的巴黎和談。

    禪師也繼續教授、演講和寫作有關正念與和平生活的藝術,並於70年代初在巴黎索邦大學(University of Sorbonne)擔任佛教講師和研究員。1975年,他在巴黎附近建立了芳雲庵(Sweet Potato community)。1982年,他們搬到了法國西南部一處更大的地方,以“梅村”命名。 在一行禪師的精神領導下,梅村已從一個鄉村農莊發展為當今西方最大、最活躍的佛教道場,居住了超過200多位出家人。每年有超過10,000位從世界各地前來學習「正念生活之道」的修行者。 梅村歡迎不同年齡、不同背景、不同信仰的人們來這裡禪修,學習行禪、坐禪、食禪、工作禪、深度放鬆以及修習止、微笑和正念呼吸。這些都是古老的佛教修習,一行禪師將其本質和精華加以簡化和發展,容易而有力地應用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困難...

  3. 一行禪師出版了超過100本越文及英文著作包括經典禪修和入世佛教要旨詩集兒童故事書及佛教經論闡釋其中翻譯為中文的著作超過50本這些作品展現了禪師的人生故事學術成就心靈歷程與詩人的情懷

  4. 2022年1月24日 · 李焯芬 2022-01-24. 一行禪師無疑是位極其偉大的導師善巧地把佛法與西方主流文化自然而然地融滙結合在一起。. (本文中英對照)…. 全文 ». 在當下我們應該怎樣體驗自己從而幫助他人以正念影響世界?. 一行禪師與香港多次結緣親證生命即 ...

    • 一行禪師blog1
    • 一行禪師blog2
    • 一行禪師blog3
    • 一行禪師blog4
    • 一行禪師blog5
  5. 其他人也問了

  6. 一行禪師是一位全球精神導師詩人和平活動家因其強有力的教導和有關正念與和平的著作受到全世界的尊敬馬丁路德金提名他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時稱其為和平與非暴力使者」。 離開越南在海外流亡接近四十年一行禪師是將佛教和正念修習帶到西方的先驅者並積極建立入世佛教的修行團體。 早期. 一行禪師1926年生於越南中部十六歲在順化市的慈孝寺剃度出家。 1950年代初,作為一名年輕的比丘,他投身於越南佛教復興運動。 他是第一位在西貢大學學習非宗教學科的比丘,也是最早騎自行車的六名僧侶之一。 越戰期間的社會運動. 越南戰爭爆發後,僧尼面臨的問題是堅持禪修冥思的生活、繼續在寺院修行, 還是幫助身邊那些遭受轟炸與戰亂的人們。

  7. 2023年1月30日 · 2023-01-30. 圖:網上圖片. (續上期去年1月22日示寂的一行禪師19262022年),在許多著作和法談中開示過對於死亡的思惟與理解你可以不怕死一行禪師寫道:「我們最怕死亡來臨時一切將化為烏有許多人都相信我們的整個生命只有一世誕生的那一刻是開始死亡的那一刻便是結尾。 ⋯⋯因此我們對滅絕充滿了畏怖。 」但佛陀對於存在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體認。 禪師說:「生與死都只是概念,它們並不是真實的。 就因為我們當真了,所以才製造出強而有力的幻覺,進而導致了我們的苦難。 禪師舉例,在他出生前,母親曾懷有一個孩子,後來流產了。 禪師年少時對這件事存有疑惑:「是哥哥還是我,想示現於人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