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26日 · 時間管理跟管理任務看起來息息相關,最知名的時間管理方法「 GTD 」也是從如何收集任務和理清任務開始,但解析任務多麽困難和繁重,讓人覺得時間管理方法難以親近,但真的是如此嗎? 我自己研習 GTD 方法多年,我的體悟是,與其說我們在收集或理清任務,不如說我們是在「認識自己與任務之間的關係」, 我並不需要徹底的解構任務 ,我真正要「理清的」只是我應該如何去對應這個任務。 而可以做到最後一步的方法,並非是去解析任務本身,而是要回頭「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願望、透析自己的渴求,知道什麼會讓自己快樂,時間管理就是「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了,任務自然就解析完成了,因為你永遠都能自在地去用最符合自己的方式應對任務。 4. 時間管理不是完成所有事情,而是選擇重要的事情完成.

  2. 2017年3月7日 · 幸運的是,我們也身處一個數位科技持續發展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裡,有更好的數位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用「 不一樣的思維 」完成有效的 數位資料整理 。 這篇文章,我想從自己的經驗出發,提供五個整理思考角度和具體作法。 我自己的工作經驗是需要大量的文件整理、靈感整理、素材整理與經驗整理,所以下面的整理方法,也會和我的工作方式息息相關。 1. 一物沒有定位: 一個素材與想法,對我來說有可能用在 A 設計上,也有可能用到 B 文章中。 一份文件可以被 A 專案使用,也可能被 B 專案使用。 我的經驗是一個資料常常有很多用途,但是資料夾分類強迫資料只能出現在一個位置上,這就不太符合我的實際使用經驗。

  3. 2018年5月31日 · 電腦玩物站長 Esor (異塵行者),在電腦玩物上的文章有別於單純的軟體和服務介紹,而是更強調軟體和服務背後的數位工作思維及方法,並說明實際應用後帶來的生活改變。著有《電腦玩物站長的筆記思考術》、《大腦減壓的子彈筆記術:用Evernote打造快狠準系統》、《比別人快一步的Google工作術 ...

  4. 2011年10月25日 · 善用稍後閱讀的六個方法:. 接續前面歸結的「真稍後閱讀」層次,不管你是否跟我一樣使用「Instapaper」,或是任何你覺得可以當做稍後閱讀的工具,其實我覺得都沒差,更重要的是,有哪些更具體的方法能讓我們有效的把稍後閱讀變成有用的功能呢?. 01.盡量 ...

  5. 2016年5月26日 · 1. 讓資料來源「個人化」且「自動化」,開始長期累積. 首先,我會建立自己獨一無二的資訊來源,並且讓這資訊管道自動化,每天把可能需要的資訊送到我的手上,而我可以在一個沒有額外干擾,統一簡潔的介面中處理分配這些資訊。 這裡最好的工具仍然是所謂的「 RSS 閱讀器 」。 我自己利用 Feedly 這個服務,收集研究主題相關的部落格與網站,當這些來源有新文章發表時,我就可以在自己的 Feedly 閱讀器統一瀏覽。 我每天早上會花大概 30 分鐘的時間做資訊的快速篩檢,如果一天內還有其他空檔,也會打開 Feedly 看看,累積各種以後可能會用到的資料。 我一向不喜歡把綜合性大媒體網站當作我的主要資訊來源,因為那等於是讓媒體決定我要看什麼。

  6. 2018年5月12日 · 1. 列出這一次要確認的重點問題清單. 會議有時候會不小心失焦,大家天南地北的聊起天,或是想到什麼討論什麼,最後離題而拖長不必要的討論時間。 有時候會議會有議程,但有時候沒有。 無論如何,我都會有個習慣,就是自己先列出這一次我想討論的重點清單,以及我想確認的問題清單。 所謂「重點問題清單」,不是報告資料,而是裡面真正需要釐清的問題是什麼? 真正值得凸顯的重點是什麼? 我通常會問自己,假設會議時間很少,假設最後沒時間才輪到我講,但我一定要確認的重點與問題是什麼? 無論我是不是會議主導者都需要這份清單 。 如果我是主導者,有了重點問題清單,我就知道什麼時候離題,可以把會議拉回討論主軸。 如果我只是報告者,有了重點問題清單,我也知道如何簡潔扼要的說明,並且知道我應該花時間在哪些重點上討論。 2.

  7. 2018年12月16日 · 電腦玩物站長 Esor (異塵行者),在電腦玩物上的文章有別於單純的軟體和服務介紹,而是更強調軟體和服務背後的數位工作思維及方法,並說明實際應用後帶來的生活改變。著有《電腦玩物站長的筆記思考術》、《大腦減壓的子彈筆記術:用Evernote打造快狠準系統》、《比別人快一步的Google工作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