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我國殘疾人實用評定標準對視力殘疾的定義也包括視力和視野——「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雙眼視力障礙或視野縮小……以致不能進行一般人所能從事的工作學習或其它活動。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發佈的六類殘疾的檢查方法》,也包括視力檢查和視野檢查殘疾人實用評定標準在註釋一欄對單眼視力障礙進行討論時只說明了對健眼視力的要求沒有談及視野——「另一眼的最佳矯正視力達到或優於0.3則不屬於視力殘疾範圍。 據徐璐盈回憶,她在殘聯指定的醫院做殘疾鑒定時,只做了視力表、裂隙燈等檢測,「沒做過視野檢查」,她不知道自己的視野範圍是多少度。 「左眼都高於0.3了,就沒什麼細查的了,(醫生)就說好眼沒問題,不符合(殘疾標準)。 「去辦殘疾證,說我這隻眼睛還在,沒有辦法辦這個殘疾證。

  2. 2024年1月10日 · 01月10日 14:25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以下是今日一月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顏汶羽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的書面答覆: 問題: 根據最低工資條例》(第608章),法定最低工資適用於殘疾僱員一如適用於健全僱員第608章亦提供特別安排讓因殘疾以致生產能力可能受損的殘疾僱員有權選擇進行生產能力評估從而釐定他們應獲得不低於法定最低工資的薪酬抑或收取按評估的生產能力釐定的工資。 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三年,每年以下與殘疾人士就業相關的統計數字:適齡工作(即15歲至64歲)的人數、從事受薪工作或經濟活動的人數(按其所從事的行業及薪酬組別列出分項數字)、失業率,以及貧窮率;

  3. 5 天前 · 05月25日 09:27 新浪網.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殘疾人文化事業是殘疾人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長期以來豐富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激勵殘疾人自強不息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和殘疾人共同富裕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注入了強大精神力量。 用書香點亮心燈. 兩張桌子一合併、再鋪上一塊紅色的桌布,就有了擴展知識、連接精神家園的「紅方桌」自強讀書會。 一群愛讀書的殘疾人彙聚於此,朗讀著紅色經典、偉人事蹟和黨史故事。 周鳳生(左一)帶著殘疾人書友一起閱讀。 人民網 周靜圓攝. 自2020年9月成立以來,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郭巷街道「殘疾人之家」的「紅方桌」自強讀書會通過閱讀鼓勵殘疾人明理立誌、自強自立。

  4. 2023年8月29日 · 多措並舉. 讓大部分殘疾可防可控. 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約75%的殘疾人是後天獲得性因素致殘,其中超過80%是因病致殘。 大部分殘疾可防可控如果採取一定的預防措施有些殘疾可以避免發生如果及時得到有效康複訓練或治療有些殘疾人也可重新恢復正常生活。 為有效降低殘疾發生率、改善殘疾人生活品質,深圳推出了殘疾預防六大行動,即殘疾預防知識普及行動、出生缺陷和發育障礙致殘防控行動、疾病致殘防控行動、傷害致殘防控行動、康複服務促進行動、殘疾預防科技與制度創新行動。

  5. 2024年5月19日 · 中國新聞. 以案法丨這些行為侵犯了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05月19日 08:49 新浪網. 今年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不斷髮展目前我國殘疾人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已經初步形成讓我們來看看我國法律對殘疾人都做出了哪些保護哪些行為侵犯了殘疾人的合法權益行為一. 確定遺產繼承份額時沒有予以照顧. 【典型案例】 張某與李某婚後育有二子一女,女兒大紅今年30歲,長子大明27歲,次子小明22歲。 大紅多年前就出嫁至他鄉生活,大明雖已成家,卻不務正業,整天只顧吃喝玩樂。 小明因為智力殘疾,一直跟隨張某夫婦共同生活。 去年年底,張某夫婦因交通意外死亡,留下房產、存款等若干遺產,長子大明欲將父母留下的遺產佔為己有,後女兒大紅一紙訴狀將大明告上法庭。 【判決結果】

  6. 2024年5月19日 · 05月19日 11:24 新浪網. 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5月17日北京市殘聯舉辦首期促進殘疾人就業僱主培訓多部門業務專家解讀殘疾人就業相關政策記者瞭解到2023年北京市就業年齡段內持證殘疾人有14.4萬就業率68.5%城鄉殘疾人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現場一位畢業於北京聯合大學的聽障人士向新京報記者講述了他的就業經歷。 去年北京有就業意願的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就業率100% 2024年是《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的收官之年,也是推進《「十四五」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的關鍵之年。 據瞭解,北京市殘聯開展系列促進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僱主培訓,旨在加大殘疾人就業政策宣傳,推動實現殘疾人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7. 2023年7月9日 · 本次推薦的殘疾人事業新聞人物事蹟感人反映了殘疾人從個體的自立自強到群體的共同發展從依靠社會幫扶到依託科技創新賦能產業扶持而造福自身和社會大眾從解決殘疾人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到引領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等時代變化特徵他們自強不息頑強拚搏捨己為人樂善好施的高尚品質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具體體現。 助殘新聞人物以真摯的博愛情懷、無私的大愛善舉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殘疾人排憂解難,幫助殘疾人突破障礙、融入社會,體現了團結互助、友愛和諧、無私奉獻的道德風尚。 活動上,殘疾人事業新聞人物獲獎者代表劉韋評、專家提名殘疾人事業新聞人物獲獎者代表牛鈺、助殘新聞人物獲獎者代表徐誌新、專家提名助殘新聞人物獲獎者代表郭大鵬分別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