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中國公証行 相關

    廣告
  2. 寡佬証、國內繼承、房產轉讓、授權委托、親子公證、收養、身份公証、結婚証、親屬來港、公司公証. 專辦各類公証:親子公證、寡佬證、國內遺產、房產轉讓、身份公証、結婚証、公司証明、委託書等

    • 中國公証服務

      寡佬証、國內遺產、房產轉讓

      授權委託、同一人身份、親子公證

    • 國際公證 Notary Public

      文件護照認證、海牙認證、加簽、監誓

      見證簽名、遺囑、認證公司文件和交易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1日 · 2464. 胡碩勻. 國際與臺灣會計師CPA/CFP/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 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講師. 中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已於二 一八年八月三十一日通過,新法自二 一九年一月一日上路,今後在大陸工作或居住滿一百八十三日即須申報全球收入。 其中,有關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及稅率提前於二 一八年十月一日起實施。 上一期專欄文章已就稅務居民認定方式、交換CRS資訊方式、臺商是否兩邊皆將繳稅等議題作說明,本期進一步探討個人所得稅之起徵點、稅率、計算申報、徵收範圍、稅收減免等主題。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工資、薪金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併計算個人所得稅。 新的個人稅起徵點提高至5,000元.

  2. 2018年11月1日 · 中國在二 一八年八月三十一日修法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除了新增反避稅條款,在「稅務居民」的身分判別上也做了修正。

  3. 2021年4月1日 · 2020年中國人壽第1 名單位早會直擊 文 盧郁綺 照片 受訪者提供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1 年 4 月 1 日 1334 0 在臉書上分享 鳴叫的Twitter 提起早會,張瀞心笑言:「穩定架設一個可輕易複製的系統是我的畢生追求,我的早會一直是一個穩定的 ...

  4. 2019年10月1日 · 一、金融投資25%. 回臺資金必須存入外匯存款的專戶,於扣除稅款金額後的25%額度內可從事金融投資。 根據金管會公告《境外資金匯回金融投資管理運用辦法》,可投資的金融商品包括:債券(含政府債券、募公司債、金融債、國際債券)、股票(上市、上櫃、興櫃)、投信基金、期貨ETF、指數投資證券(ETN)、上市櫃認售權證、期貨或選擇權交易。 個人方面,可在匯回資金的3%額度內投資保障型及高齡化的保險商品。 投資國內保險商品以匯回資金3%為限. 保障型及高齡化保險商品以下列為限: .傳統型分期給付即期年金保險. .利率變動型分期給付即期年金保險. .無生存保險金且符合一定保障比例的傳統人壽保險. .健康保險(不含生存保險金) .傷害保險(不含生存保險金) .長期照顧保險. .實物給付型保險.

  5. 2019年9月1日 · 1.匯回本金不是海外所得,獲利部分才是。 2.應該申報海外所得的年度不是資金匯回的年度,而是獲利實現的年度。 3.還在核課期間內(有申報五年或未申報七年),請補報補繳。 4.中國來源所得非屬海外所得,原本即應併入一般所得額申報課稅。 其餘詳細內容已於《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60期保險稅務專欄「判斷海外資金匯回是否課稅的3大原則」,在此不再贅述。 因此,若依照解釋令回臺的資金未必會被課到稅,惟須備妥相關文件證明才能夠適用該解釋令。 舉例: 某甲將資金投資海外,其投資每年期末餘額及投資損益如下表,假設甲無一般綜合所得淨額,僅有海外投資所得,試問甲欲從海外帳戶將新臺幣10億元匯回,透過解釋令方式將須繳多少稅款?

  6. 2021年8月1日 · 2021年8月7日國際龍獎IDA年會將在中國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因為疫情的影響在2019年曼谷的國際龍獎IDA年會後這是睽違2年的保險業一大盛事。 雖然疫情仍然持續影響著各行各業,但相當難能可貴的是,保險從業人員們著實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2021年全球共有2萬3,000名保險菁英榮獲國際龍獎IDA,對比去年成長了1倍有餘;在IDA百人團隊的殊榮挑戰中,香港宏利金融保險南九龍團隊達到史無前例的千人IDA團隊,香港中國人壽的中國紅團隊也突破過往紀錄,有超過500人達成IDA,來自杜拜的Sanjay博士也以315個IDA、FYC換算新臺幣約4億602萬元的個人成績,第2次完成百人IDA團隊成就。

  7. 2023年4月1日 · 275. 自新冠疫情爆發這3年來,對於香港保險市場帶來相當嚴峻的考驗。 2022年年初是香港第5波疫情的開始,除生活物資取得不易外,與先前都是體況較差民眾染疫的情況不同,一般人周遭同事及親友確診的比例愈來愈高,日常的不便加上對疫情的恐慌、染疫後的不確定性等,都造成業務夥伴很大的恐慌及心理壓力。 中國人壽(海外)香港分公司中國紅飛鷹區營業區主管經理顏永珍坦言,疫情期間她在經營團隊初期也有些力不從心之感,夥伴確診後身體不舒服,自然不會有展業的心力,最終大概有2個月的時間團隊幾乎是完全停擺,雖有少數夥伴仍在展業,卻也是膽顫心驚。 雖慶幸後續染疫不如預期嚴重,夥伴也陸續回到工作軌道,但對主管而言卻陷入兩難局面:想要趁勢舉辦活動重整團隊士氣,但要是活動中一人確診讓全部的人遭殃又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