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1日 · 2024年5月21日星期二. 社評:「新兩國論」危害和平 賴清德台獨路線鮮明. 【明報社評在台灣賴清德宣誓就任政府領導人通篇就職演說充滿台獨色彩只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不提中華民國憲法有關的一中內涵也鮮提兩岸關係一類表述直接稱呼大陸為中國」,而台灣則可以是一個國家名稱」。 賴清德聲稱要「維持現狀」,但其演說所宣揚的實際是一套「新兩國論」,試圖進一步割裂兩岸。 賴清德以「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自居,又形容「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他對兩岸關係的定位不能接受,只會置台海和平於險境。 上 / 下一篇新聞.

  2. 2024年5月17日 · 在香港的來日新香港故事應包括中國式的現代化的重要議題即香港如何協助中國大陸保持開放及走出去」,繼續吸納其他文明的優點並且不斷改革進步符合國際規則標準和管理促進對世界和人類有普遍意義的現代化

  3. 2022年8月16日 · 當時的公共行政、民權和產權、民事和刑事訴訟、公文和契約、對外關係、專業資歷、學校課程,甚至香港研究等,皆立足於此地位。 殖民地統治專制、制度不公,港英要直至上世紀70年代,才受新興社會壓力推行改革及行政現代化;80年代中,踏入九七回歸過渡期,才逐步開放權力。 若香港在英治150多年並非「殖民地」,那麼它究竟是什麼管轄(jurisdiction)狀態下的香港? 再進一步,批判性的殖民地學對剖析香港的歷史,是否仍具適切性? 看似顯淺的認知,涉及歷史上國家如何理解香港的殖民地過去。 中國不承認3條不平等條約.

  4. 2024年5月3日 · 自19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內地學者、知識分子一直熱烈探討和摸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研究及論辯西方式制度、普世價值、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性等議題,並試圖建立「中國性」的話語(discourse),與全球化下其他國家和文明對話。 例如一些學者認為「天下」觀念代表了古典「中國性」;「中國性」還表現在「大國」規模和幾千年歷史演變等。 到近年,由官方歸納及總結為「中國經驗」、「中國模式」、「中國道路」、「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話語,其核心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等。

  5. 2024年5月21日 · 台北總統府昨早舉行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宣誓就職典禮」,賴清德及副手蕭美琴先後面對國父遺像宣誓並分別從立法院長韓國瑜手中接下印信印章正式就任。 卸任的蔡英文揮手離開總統府,蕭美琴等人拭淚相送。 競逐大選失敗的新北市長侯友宜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未出席就職禮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則有出席。 7呼「中國」 賴籲「正視中華民國存在」 隨後在總統府前廣場舉行的就職慶祝大會上,賴清德發表題為「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新台灣」演說,他宣示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新台灣,稱「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由此可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呼籲「任何一個政黨,都應該要反併吞、護主權,不可為了政權犧牲國家主權」。

  6. 2 天前 · 【明報社評】47人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16人否認控罪,法庭昨天裁定兩人罪名不成立,其餘14人皆罪成。這是《港區國安法》實施以來,首宗涉及顛覆國家政權罪的案件,裁決闡述了法庭對於構成顛覆國家政權罪的觀點和理解,先例意義重大。今次案件源於2020年民主派為競逐立法會而舉行「初選 ...

  7. 2024年5月21日 · 2024年5月21日星期二. 陸學者台獨黨綱精髓融演說 對抗味濃乏善意. 【明報專訊台灣領導人賴清德昨天20日發表就職演說其兩岸政策論述雖稱不卑不亢維持現狀」,但未提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未提九二共識」,反而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振廣認為賴清德將當年民進黨台獨黨綱的精髓部分融入這篇演說中,「台獨意味濃厚尋求對抗的情緒激烈體現其頑固的台獨意識。 上 / 下一篇新聞. 賴清德稱與中國互不隸屬 陸斥謀獨挑釁 就職演說呼台灣「國名」 國台辦:決不姑息分裂行徑. 馬辦:兩岸將陷險境 國民黨:比蔡更獨更衝. 布林肯祝賀賴就職 盼深化美台非官方關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