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親和坊」旨在為有需要的離異家庭提供一站式「以孩為本」的共享親職支援服務,協助離異父母及孩子療癒傷痛、學習新的相處模式,共建親職計劃,並讓孩子能與父母雙方保持穩定的聯繫,繼續擁有父母雙方的愛與關懷。 服務目標. 促進離異父母,有效地履行「以孩為本」的父母責任. 協助離異家庭的孩子過渡因家庭變遷所帶來的壓力. 提供親子接觸機會,讓孩子可在一個安全及友善的環境,與非同住父/母保持正面的接觸. 向公眾人士推廣離異父母責任及共享親職的理念. 服務內容 (給父母的服務) 「共享親職」輔導服務. 親職協調服務. 督導聯繫服務及交接. 「以孩為本」共享親職工作坊及講座. 治療性小組及課程. 同路人互助小組及義工服務. 服務內容 (給孩子的服務) 孩子適應輔導及小組. 服務內容 (給家庭的服務)

  2. 2021年6月20日 · 愈走愈甘甜的婚姻生活. 美國著名婚姻研究大師約翰葛文 John Gottman,在離婚預測和婚姻穩定性方面進行了長達40年的研究顯示,一段幸福的關係並不是沒有磨擦或是爭吵,而是彼此懂得在事情發生後立即「修復」 (marriage repair),積極地去解決問題,重拾在一起的快樂。 追求婚姻幸福的修復基礎 : (一) 當爭吵時要平和地開始;尊重對方地進行;如果情感受到了傷害,則停止爭吵,修復受到傷害的情感,避免情緒失控。 () 每對夫婦的情感修復方式都不同,當對方釋出修復訊息時,我們便要敏感接收,方能成功進行情感修復,例如夫婦一方會及時閉咀,另一方會用幽默完場,也會即時扮鬼臉,令氣氛緩和。 (三) 兩人溝通時,要用「我們」取代「我」。

  3. 2020年12月6日 · 文章分享. 親職園地. 在主內學習做不一樣的父母 2020-12-06. 學校社工. 張善惠. 在主內學習做不一樣的父母. 在輔導年青的父母時,發現有些夫婦是在未充分準備之下有了孩子,因而感到束手無策;亦有不少夫婦自以為做足準備才做父母的。 可是,筆者發現他們的共同之處,就是沒有在夫婦溝通和期望上作充足的準備。 就算是教友夫婦,亦忽略了以屬靈的向度, 準備做天主喜悅的父母。 溝通要有善意. 首先,要成為父母,夫婦必須具備友善而有效的溝通能力。 溝通第一步是需要能虛心放下成見和假設,細心聆聽和了解對方的需要和感受。 惟有放下己見,才可以化解誤會,減少對方的反感。 其次,夫婦需要建立認錯和道歉的能力。 婚姻是一件聖事,是上主對我們的召叫,在婚姻生活中實踐愛德。

  4. 本會是一所天主教志願機構,於1967年正式註冊為服務社團,並以促進美滿婚姻及促使父母善盡天職為宗旨。我們率先推出了各種嶄新的家庭及婚姻服務,如為天主教未婚夫婦而設的教友婚前培育計劃。在2000至2001年,FOCCUS婚前評估服務、性障礙治療服務和教友補禮亦相繼成立。

  5. 2022年9月20日 · 家庭服務社工. 姚雪雁. 看見自己,就已經站在改變的路上! 「如果我的伴侶願意改變,我們就無問題啦! 」這句對白,在世界各地的輔導室上演了千百次。 追尋解困之道雖然荊棘滿途,但許多人仍然熱切參與其中,而我也不例外。 說到底,意思就是「如果我能夠有方法改變你,一切就沒事了」。 之後,我們或許可以像童話故事裏的公主與王子,過著快快樂樂的生活。 就是這個思維,我們為著追求幸福的日子,便把目光、心思和時間都放在改變伴侶的工作上。 例如:找錯處、提點再提點、批評、指責、侮辱、冷戰、貶低對方等等,都是多數人用作要求伴侶改變的方式,而分開就是處理期望幻滅的最終手段。 感恩,我在研習家庭治療的過程中,找到了出路:「看見自己如何參與其中,就已經站在改變的路上!

  6. 2024年3月4日 · 計劃主任. 歐陽俊明. 夫妻溝通的四個提示. 筆者為離異人士提供輔導的過程中,會幫助當事人檢視婚姻關係。 我發現有不少人會視結婚為人生的重大任務。 可是,蜜月過後,慢慢便將焦點放回事業上,生兒育女後,更將所有注意力放在育兒管教上。 其實,結婚不是戀愛任務的終結,而是人生另一里程碑的開始;夫妻人需要繼續了解、溝通,攜手共同承擔生命中的困難及挑戰,使大家成為對方的「神隊友」,一同走婚姻的路。 有時候,夫妻溝通可以很難,當夫妻之間的溝通變成爭執時,雙方都要說自己是「對」,缺乏包容承載,忽略對方的需要。 結果,其中一方即使吵贏了,卻輸了夫妻之間的愛意,愛意亦因此而漸漸減退。 很多夫妻意識到關係日漸疏遠,卻不知如何改變失效的溝通模式,改善夫妻關係。 因此,筆者建議夫妻可留意以下四個要訣:

  7. 2023年7月24日 · 本會是一所天主教志願機構,於1967年正式註冊為服務社團,並以促進美滿婚姻及促使父母善盡天職為宗旨。我們率先推出了各種嶄新的家庭及婚姻服務,如為天主教未婚夫婦而設的教友婚前培育計劃。在2000至2001年,FOCCUS婚前評估服務、性障礙治療服務和教友補禮亦相繼成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