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23日 · 統計處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有人暫時逗留內地未能回港填寫問卷處方將派員在期限之後上門訪問沒交問卷的住戶令人口數據更準確統計處長陳萃如表示人口普查分兩階段首階段為今日至7月17日收到長問卷的市民可掃描通知信二維碼連接網頁填寫問卷或致電普查熱線182021回答問卷短問卷住戶除上網或致電回答外亦可填妥紫色信封內的紙本問卷並寄至統計處。 次階段普查為7月18日至8月4日,市民可繼續以上述方式交問卷,統計處亦會安排7000名統計員上門訪問。 統計處早前派員巡查1200幢工廈是否有人居住,若單位有人居住,該處會寄出通知信。

    • 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的移民素質優秀
    • 愈來愈多非本地出生的香港居民
    • 避免新移民與本地居民分化和對立

    還有,過去所做的調查和研究,對象主要是拿單程證來港定居的新移民,但除這些新移民外,入境處其實每年還發出數萬個簽證,准許一些按照其他途徑申請在港居留的人士,其中最為市民熟悉的,是按照「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居港的移民:2019年,這類人士有16,446人,因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的數字減至9093人,下跌44.7%,但比對拿單程證來港定居人士的跌幅(74%),不算太多了;可見「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不但數目方面是香港人口增長的重要部分,從人口素質的角度看,他們更有提升香港整體人口素質的作用。 「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包括優才)」開始後,每年約有1萬多人獲准居港。另有一項為人忽略的居港計劃,是入境處根據「一般就業政策」發出的居港簽證。2019年,透過「一般就業政策」獲准居港的人士共41,289人,另有他...

    2016年香港人口普查顯示,香港居民中有約四成並非在香港出生。在其他國家,非本地出生居民的數目只佔少數。香港的人口結構十分特殊,到上世紀70年代初,本地出生的居民才首次超越非本地出生居民的數目;這種情况看來不久會逆轉,即是非本地出生的人口將再次超越本地出生的人口。香港從來就是移民社會,內地居民來港定居並非新鮮的事,但非在港出生的居民多了,香港的發展會受到怎樣的影響?香港社會將出現怎麼的景象? 第二,新移民對香港的發展將有什麼影響?這是政府制訂人口政策時重要的考量。筆者的同事葉兆輝教授講過:「政府無人口政策可言,無主動檢視過人口發展,完全是『等運到』。」(見《明報》2021年2月19日港聞版)港英時代,政府緊張的,是防止大量中國居民非法進入香港,避免他們成為香港的負擔,對待新移民的態度是讓他們...

    政府有沒有人口政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政府沒有積極的政策協助新移民融入社會。無可否認,回歸初期來港的新移民,多屬基層家庭,對社會服務的需求十分殷切,也難免受到社會歧視,一些無法融入主流社會的,更容易成為被排斥的對象。筆者講過,近年新移民的素質已有所提升,但就算他們的經濟條件有改善,在文化、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看來與本地居民仍有距離;新移民一旦成為香港人口增長的主要部分,新移民與本地居民會否出現分化和對立?特別當香港有眾多撕裂社會的政治和社會議題時,政府若處理不當,新移民與本地居民在價值觀念、文化和背景上的差異,會否造成社會更大的震盪? 還有,新移民多了,誰才是真正的「香港人」?香港人的身分認同會變成怎麼一回事?以後再談。 作者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

  2. 2022年3月18日 · 根據政府統計處發布的2021年人口普查簡要結果本港人口不單止老化更持續地高齡化首先65歲或以上人口佔整體人口的比例由1981年的約7%上升至2021年的20%即每5名香港人就有一個是長者主要原因是於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士即1950至1960年陸續踏入老年。 第二,85歲或以上人士在65歲或以上長者中的比例,由1981年的約5%升到現時的16%,並預測到2066年會達至30%,即每3名長者就有一個是85歲或以上的高齡長者。 第三,香港百歲或以上長者的數量,由1981年的289人增至現時的逾1.1萬人,40年間升幅驚人,創歷史新高。 據統計處預測,香港百歲長者的人數到2066年將增至5.11萬。 總括而言,除香港人口高齡化的趨勢異常顯著外,長壽水平的提高也十分迅速。

  3. 2021年6月10日 · 2021年人口普查即將開始其中一項重要的人口數據便是內地來港定居未足7年人士或稱新移民的社經狀况統計處常以此人口數據另行發表主題性報告

  4. 2023年9月15日 · 根據統計處推算65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將由2021年20.5%增至2046年36%。 換言之,65歲及以上人口,將由現時整體人口每5人中有1個,增加至每3人中有1個。 簡單來說,香港人口將會有更多一般稱的長者。 綜合以上3點,社會人士討論最多的是︰政府應該如何應對人口老化? 港人減少生育孩子的趨勢,是否可以扭轉? 人口增長倚賴外來人口移入,對勞動力需求和供應,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人口推算對香港未來的規劃有什麼啟示? 就着以上問題,筆者有以下分析。 1998年,即回歸後第二年,當時負責規劃的官員推算,根據過往統計數字,到2008年,亦即10年後,本港人口將達到820萬。 當然,當年的推算沒有出現,今天本港人口總數也只有749萬;就是推算到2046年,人口也不超過820萬。

  5. 2023年8月22日 · 明報文章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最新人口估算香港人口將由2021年的741萬增至2046年的819萬人口增加78萬平均每年增長0.4%。 當中包括自然減少的75萬人(即死亡減出生人數),而人口淨入(即流入減流出)則為152萬。 也就是說,本港未來人口增長完全依賴移民增長。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6. 2023年8月22日 · 即時文摘. 2023年8月22日星期二. 論人口推算—— 迎來「吉祥之兆」後 政府有什麼計劃? (文:林緻茵) (09:00) prev. 統計處日前公布新一份人口推算數字,預期人口到2046年將增至819萬。 本年中的最新人口數字,則由去年中約735萬,上升至今年中近750萬。 數字出來後,有人以「出乎意料」形容:明明大家都說香港正經歷移民潮,為何短期內還會有人口增長? 人口大致保持上升趨勢,是建基於未來不斷有大量人口移入,惟這個推算是否太過樂觀? 連日來,專家學者分析了「流動人口」的定義,以及這半年來進入香港的人,到底是新增的人口,還是趁開關回港的人。 對於人口不跌反升,政務司長給了我們一個很正面的解讀:這是「吉祥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