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人壽儲蓄保險注意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20年2月1日 · 11501. 彭金隆.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保險局公布人身保險商品審查應注意事項修正及人壽保險商品死亡給付對保單價值準備金保單帳戶價值之最低比率規範」(業界簡稱為壽險門檻法則等監理措施對產業與消費者所產生影響皆屬重大必須妥為因應過去十餘年來儲蓄險在市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協助降低保險業整體負債成本讓保險公司暫時脫離了利差損的威脅在低利率時代更是市場多餘資金的最主要去路。 但是就如我們先前已經在專欄討論多次,隨之而來的諸多問題,如投資風險、匯率風險等諸多經營方面的壓力,皆等待著我們去解決。 新措施施行帶來的4大考驗挑戰.

  2. 2021年7月1日 · 人身壽險的重要性是為了解決保戶走得太早及責任未了時所面臨的難題保單上指定受益人的部分還能夠充分展現要保人真正想要照顧愛護的人進而不造成家人或是下一代兒女的負擔。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然而我們對於人的離去往往避諱不提。 事實上,無論身在哪一個階段,一份壽險規劃保障,能使人在離開之後,留愛給家人,對於有家庭責任的人來說,壽險更是不可欠缺的保障,在保險規劃裡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保險的重要性無可取代. 三商美邦人壽黃昭琪經理談到,人的一生中可以簡單地歸納出3大風險,分別是「走得太早」、「活得太久」,以及「想走時卻走不了」。 當人在年輕時離開,會帶給家人痛苦;壽命比預期來得長時,自己會受苦。

  3. 2020年4月1日 · 對此國泰人壽保險代理部協理陳世杰表示新政策實施是為避免保險過於偏重理財未來保險商品要依照人生不同生涯階段所需的保障程度設定門檻比率讓保險商品更符合國人生命週期變化發揮保險真正的價值。 陳世杰也說,為了應對這個可能出現的市場狀況,銀行通路的經營必須在質、量兩方面都有所改變。 以銷售量來看,目前銀行通路銷售商品結構分布,主要還是以短年期儲蓄險為大宗(以國泰人壽為例,約占59%),未來儲蓄型商品占率應該會下降。 再看銀保通路銷售的商品內容,下半年成為市場銷售商品主流的應該會是投資型商品。 市面上投資型商品銷售模式與產品設計的架構會產生很大的翻轉,無論是平台式或是類全委商品,都會有更多元的標的與商品設計來滿足客戶需求。

  4. 2020年5月1日 · 特輯內文. 壽險保障門檻調整, 5大需求讓儲蓄險責任更重. 文 管呂浩.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0 年 5 月 1 日. 0. 1557. 儘管主管機關調整壽險死亡保障門檻淡化保險的儲蓄功能但社會大眾對於儲蓄型商品的需求和消費行為一直都在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在行銷上對於客戶儲蓄資金該如何應用背後的真實需求需要保險業務人員挖掘並規劃。 人壽保險=時間+金錢+合約. 掌握5大概念需求,讓客戶需求促進成交. :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73期.

  5. 2020年5月1日 · 來自國泰人壽專招桃欣通訊處處經理蘇俊嘉,在保險業服務了二十三年,從類定存保單在臺灣問世時,他就已經從需求分析著手,用心為客戶規劃每一份壽險保單,同時國泰人壽的高峰會一次也沒有缺席;他所帶領的專招桃欣通訊處,更是從客戶的需求導向

  6. 2018年5月1日 · 其中有一個特別好的方法:透過探討實際案例來檢示,好比我會談到在服務其他家庭時,幫助他們確認內心深處,到底是什麼令他們感到擔心與害怕? 或者用最簡單的方法:運用28,000天來簡報,也能很快理解客戶對於保險開放的狀態! 28,000天簡報將人生分成4大規劃區塊,從中可以理解客戶的想法和需求,同時也能讓客戶瞭解在不同階段所需的規劃和意義。 第1區塊0~20歲 :父母培養孩子理財觀念,以及養成獨立自主的責任感。 引導孩子處理人生當中遲早會擁有的重要資產。 父母首先要認知自己的消費或儲蓄習慣就是孩子們的最佳示範。 第2區塊20~40歲 :這段時期也許開始第一份正職或邁向一段婚姻的成熟交往、第一個寶寶、第一部車、第一個家……等,全部都是很昂貴的第一次,這時候應開始思考並開始做財務規劃。

  7. 2023年5月1日 · - 2023 年 5 月 1 日. 448. 0. 隨著IFRS 17與ICS 2.0即將在2026年與臺灣正式接軌為了因應會計準則的變化各家保險公司近年來愈發重視保障型商品的銷售許多原本較擅長儲蓄型與投資型商品的業務員也因此開始轉型更加重視保障型商品的銷售不過國泰人壽專招立祥通訊處資深行銷總監陳桂芬表示臺灣民眾對於儲蓄的興趣普遍還是比較高一點在經營這些準客戶時應該要循序漸進先讓他們接受保險然後再讓他們重視保障。 先買了保險,才走向保障? 陳桂芬表示,客戶可分為主動和被動2種,被動客戶對保險興趣缺缺,甚至抱持反對態度,需要業務員不斷建立觀念,而當他們對保險認可,並且看到需求所在時,就會主動詢問各種保險的事情,包括購買保險,或者詢問某些情況是否能夠理賠等問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