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人民力量 (英語: People Power ),簡稱 人力 ,是 香港 民主派 政黨, 意識形態 派別為 激進民主派 ,前任黨主席為前 香港立法會 新界東選區 地區直選 議員 陳志全 ,已於2021年5月2日退黨並辭去主席一職 [1] 。 目標. 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自主權移交以來毫無寸進,立法會功能組別及特區政府皆由小圈子選舉產生,普及而平等的選舉依然遙遙無期。 人民力量的出現,就是為香港未來找尋新出路,以積極、非暴力的議會內外抗爭,爭取香港盡快實現民主。 人民力量堅持無篩選和普及而平等的普選原則,捍衛香港原有制度,實行真正港人治港。 [2] 架構.

  2. 2024年5月9日 · 人民力量 (英語: People Power ),簡稱 人力 ,是 香港 民主派 政黨, 意識形態 派別為 激進民主派 ,前任黨主席為前 香港立法會 新界東選區 地區直選 議員 陳志全 ,已於2021年5月2日退黨並辭去主席一職 [1] 。 目標 [ 編輯] 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自主權移交以來毫無寸進,立法會功能組別及特區政府皆由小圈子選舉產生,普及而平等的選舉依然遙遙無期。 人民力量的出現,就是為香港未來找尋新出路,以積極、非暴力的議會內外抗爭,爭取香港盡快實現民主。 人民力量堅持無篩選和普及而平等的普選原則,捍衛香港原有制度,實行真正港人治港。 [2] 架構 [ 編輯]

  3. 2024年5月9日 · 人民力量 (英语: People Power ),简称 人力 ,是 香港 民主派 政党, 意识形态 派别为 激进民主派 ,前任党主席为前 香港立法会 新界东选区 地区直选 议员 陈志全 ,已于2021年5月2日退党并辞去主席一职 [1] 。 目标 [ 编辑] 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自主权移交以来毫无寸进,立法会功能组别及特区政府皆由小圈子选举产生,普及而平等的选举依然遥遥无期。 人民力量的出现,就是为香港未来找寻新出路,以积极、非暴力的议会内外抗争,争取香港尽快实现民主。 人民力量坚持无筛选和普及而平等的普选原则,捍卫香港原有制度,实行真正港人治港。 [2] 架构 [ 编辑]

    • 背景
    • 經過
    • 後續發展
    • 國際影響
    • 外部連結

    獨裁戒嚴與貪腐

    馬可仕於1949年首度當選為眾議員,1965年以參議院議長身分險勝當任總統迪奧斯達多·馬卡帕加爾,上任後他強化徵稅並廣開道路與學校等公共工程。他於1969年的買票和舞弊指控中連任總統。但嚴重的貪汙腐敗、日增的貧富差距、以及左派的新人民軍與菲律賓南部信奉伊斯蘭教的莫洛民族解放陣線都使全國犯罪、民間不滿、與各地騷亂同時增加。 依法不得在1973年競選連任的馬可仕在1972年9月以行政命令宣布戒嚴,攫取獨攬緊急軍政權力,使其得以壓制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及其他自由權。他還廢止1935年憲法、代之以他自己寫的版本、解散國會、逮捕政敵與異議人士(包括原將於1973年出馬挑戰他的參議員小貝尼格諾·阿基諾)、和打擊批評其政府的媒體。反共與讓美國繼續使用軍事基地確保了美國對他的支持。 馬可仕在其任內建立了對軍事與財政的絕對權力,並透過四處懸掛其照片等強制手段塑造個人崇拜。他還以關閉或政府接收等方式掌控企業,建立其裙帶資本主義。

    反對黨領袖遭暗殺

    被馬可仕逮捕下獄的反對黨領袖小貝尼格諾·阿基諾,曾在獄中絕食抗議40天而導致其體重從54公斤降至36公斤。1977年,艾奎諾被以顛覆等罪名判處死刑。1980年,因七年牢獄處境使其兩度心肌梗塞後,終於在美國干預下獲准與妻子兒女一同流亡赴美國就醫。 經長期協調抗爭及馬可仕總統聲稱保證其安全的情況下,艾奎諾在1983年獲准回菲律賓參加國會選舉。儘管接到菲國軍方和親馬可仕團體的死亡威脅,他表明要回國挑戰體制並整合反對勢力,他說「為了菲律賓人,犧牲也值得」(Filipinos are Worth Dying For)。他於8月20日在臺灣臺北向將隨行的記者展示他要穿的防彈背心並說「但這也無法保護頭部」、「你得準備好手上的相機,因為這次行動可能非常迅速。一切可能在3到4分鐘就結束了,而我此後可能再也無法和你說話了。這是非常危險的。」艾奎諾於8月21日經桃園中正國際機場搭乘中華航空公司班機回到馬尼拉機場,卻於步下飛機階梯時遭開槍擊中頭部身亡,倒臥停機坪。雖然機場警察隨即槍斃兇手,並拘捕了數名疑兇,但一般認為該謀殺為馬可仕政府暗中策劃。馬可仕政府立即中止與中華民國間的航約,約一個月後恢復。 三天...

    總統大選舞弊

    在美國的壓力下,馬可仕突然於1985年11月3日宣布將提前一年舉行總統大選,以正當化其統治。12月初,在野陣營經辛海梅樞機主教出面協調後推舉柯拉蓉·艾奎諾與最大在野黨領袖參議員勞瑞爾(Salvador Laurel)搭檔參加1986年2月7日的大選。 官方的選舉委員會(The Commission on Elections, COMELEC)宣稱馬可仕以1080萬7197票(53%的選票)勝過柯拉蓉的929萬1761票,馬可仕的副總統候選人Arturo Tolentino也勝過勞瑞爾。但獲認證的監票組織「全國自由選舉運動(英语:National Movement for Free Elections)」(National Movement for Free Elections)則統計出柯拉蓉實獲783萬5070票(52%的選票),超過馬可仕的705萬3068票,與勞瑞爾同時贏得大選。各地普遍傳來關於暴力的報告使選舉過程蒙上陰影,並導致29名選舉委員會電腦技術人員於2月9日出走,以抗議選舉結果被故意操弄成有利於馬可仕。這次證實買票與做票等指控的出走,被認為是這次人民革命的初期導火線...

    倒戈與動員

    由洪納山(Gregorio Honasan)中校等年輕軍官所組成的「改革軍隊運動」因而與國防部長安利爾(Juan Ponce Enrile)密商發動政變,2月22日星期六清晨3:00敲定,計畫突襲馬拉干鄢宮逮捕馬可仕,同時攻佔戰略要地。6:30改革軍隊運動成員向兼任警察總監的副參謀總長菲德爾·羅慕斯簡報計畫。 美國總統特使菲力普·哈比卜與大使Stephen Bosworth於中午12:00會見馬可仕,建議讓參謀總長Fabian Ver退休。 政變計畫因事洩而使Fabian Ver逮捕並偵訊數名改革軍隊運動成員。已知自身岌岌可危的安利爾乃尋求天主教馬尼拉總教區榮休總主教辛海梅的道德支持。 傍晚6:45,安利爾與羅慕斯在菲國軍事總部所在的Aguinaldo軍營舉行記者會,宣布辭職和撤回對馬可仕政府的支持。安利爾呼籲其他內閣成員傾聽民意,並表明將戰死此地,羅慕斯則稱將家庭利益置於人民利益之上的馬可仕已不適任三軍統帥、亦不再是充分的合憲權威。馬可仕稍後也召開記者會呼籲兩人投降,敦促他們「停止這種愚蠢的行為」。包括軍情首長在內的將領已秘密倒向反叛軍。 辛海梅樞機主教於晚間9:00透過天主教...

    各自就職

    2月25日星期二凌晨7:00,效忠政府的部隊開始在官方第九電視頻道發射塔上對要求改革的群眾射擊。同日上午,柯拉蓉率先自行於簡單的儀式上在最高法院資深大法官Claudio Teehankee的見證下向人民宣誓就任總統,勞瑞爾則在大法官Vicente Abad Santos的見證下宣誓就任副總統。柯拉蓉宣誓時由班尼格諾·艾奎諾的母親手持聖經。參加者包括安利爾與許多政治人物。羅慕斯則被晉升為將軍。許多身穿黃衣的群眾則於場外歡呼。 一小時後,馬可仕夫婦也在馬拉干鄢宮舉行就職,受邀的外國要人則因安全理由未出席。約3000名效忠者在宮外高呼「馬可仕,馬可仕,還是馬可仕!」典禮的播報因電臺/電視臺遭反叛軍控制而斷訊。典禮後,馬可仕一家與心腹匆匆離開。宮外一百公尺的路障外則有數百名憤怒的抗議群眾。

    倉惶出亡

    2月25日凌晨4:00,馬可仕與美國聯邦參議員Paul Laxalt對話詢問白宮方面的建議,Laxalt建議他「斷乾淨」(cut and cut cleanly),馬可仕只能以短暫的沉默表達失望。下午,馬可仕與安利爾通話,要求給予他與其家人和親信的安全通路。最後,美國提供政治庇護,馬可仕一家在午夜搭乘美國空軍救難直昇機飛往馬尼拉北方83公里的克拉克空軍基地,再轉乘美國空軍飛機途經關島於26日抵達夏威夷,统治菲律宾长达20年的马科斯政权宣告倒台。 當民眾得知馬可仕出亡的消息,許多人在街頭歡慶舞蹈。菲律賓民眾終於得以進入過去數十年被拒絕進入的馬拉干鄢宮。雖有憤怒群眾掠奪的情況發生,但多數只是去逛逛這個做出改變菲律賓歷史之決策的所在。 世界許多地方的人也跟著慶祝並恭賀他們認識的菲律賓人。有新聞標題形容這是場「令世界驚訝的革命」。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主播Bob Simon則說:「我們美國人總愛想著是我們教導了菲律賓人民主,而今晚,他們正教導全世界。」

    柯拉蓉·艾奎諾總統於同年9月在美國國會演說時表示:「我們的革命應該是有史以來代價最輕的。」 亞洲第一位女性總統與亞洲第一位經人民直選產生的女性政府首長的柯拉蓉獲《時代》雜誌選為1986年的「年度風雲人物」。她也獲得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馬尼拉國際機場於1987年被命名為尼諾伊·艾奎諾國際機場。2月25日也成為菲律賓的特別紀念假日。儘管革命成功,在20年威權統治後恢復了民主制度、新聞自由、文人治理,菲律賓的民主政治體系依然脆弱而有缺陷,恩寵庇蔭式的政治依然妨礙著民主發展。這次革命改變了領導階層,但權力依然集中於少數富有菁英。1987年憲法所訂的權利雖為國家所保障,卻依然在多數情況下被政府忽略。柯拉蓉總統任內也發生幾次未遂政變。猖獗的貪汙導致了2001年罷黜總統艾斯特拉達的第二次人民力量革命...

    人民力量革命使菲律賓成為第三波民主化中的亞洲先例,被認為也帶動了臺灣與南韓等國的民主運動。例如1986年5月19日發起的「五一九綠色行動」,就以「菲律賓能,台灣當然也能!」為宣傳,訴求民眾參與行動以「和平取銷(消)戒嚴」,參與的黨外運動人士包括陳水扁、謝長廷、周伯倫、洪奇昌、鄭南榕、尤清、李勝雄、邱義仁、藍美津、顏錦福等人。:57當時海外臺灣獨立運動亦聯想菲律賓與國民黨政府皆是威權體制,同樣與美國關切、受美國大力支持。菲國革命可成,是否預示臺灣會是下一個變動地區。同年3月2日,FAPA執行長蔡同榮即隨索拉茲率領的美國國會訪問團造訪菲律賓,3月6日拜會新任總統艾奎諾夫人(即柯拉蓉),向菲國人民革命表達高度肯定,並表示這將給予臺灣人相當大的鼓勵。:106-107反對黨民主進步黨其後於9月28日成...

    The Original People Power Revolu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gela Stuart-Santiago
    NINOY AQUINO & the Rise of People Powe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Last Journey Of Nino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resident Cory Aquino's historic speech (1/3) before the U.S. Congress (9-18-198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公民力量(英語: Civil Force ),香港的一個建制派組織,主要活躍於新界 沙田區和西貢區。 該組織是在1993年12月成立,由當時8位沙田 區議員 組成,包括當時剛退出 香港民主同盟 (民主黨前身)的 劉江華 ,後來 劉江華 退出公民力量。

  5. 人民力量中心(馬來語: Pusat Tenaga Rakyat; abbrev. PUTERA )是由一些馬來左翼組織於1947年2月22日組成的政治聯盟,由馬來亞馬來國民黨領袖依薩莫哈末領導。它們反對巫統的馬來人至上政策 [1]。 人民力量中心由以下組織組成:

  6. 民族人民力量(僧伽羅語: ජ ත ක ජන බලව ගය,羅馬化:Jathika Jana Balawegaya;泰米爾語: த ச ய மக கள சக த ;英語: National People's Power,縮寫為NPP)是斯里蘭卡的一個極左翼 選舉聯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