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2月1日 · 為緬懷第先生平凡卻偉大的保險職業生涯,《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特別邀請了幾位接觸過第先生的保險業者,講述與第先生接觸的親身經歷。

  2. 2021年2月1日 · 一、業務人員的優勢將更被凸顯. 過去,相信不少業務人員都能感受到來自理財專員與投資顧問帶來的競爭壓力,但是那些年感受到的競爭壓力,很多時候是來自與投資報酬率高低的商品比較,不少業務人員總是預設客戶愛聽這些,甚至把這些放在保險基本面之上,用儲蓄、投資報酬率來談保險,保障淪為附加說明,業務人員和理專的邊界也逐漸模糊。 但根據最近許多官、產、學調查,不少從業人士認為保險業務人員和理財專員的差異將逐漸被拉大: 政大CARDIF銀行保險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2020年銀行保險調查」顯示,愈來愈多的銀行保險從業人員意識到一件事:自從儲蓄險優勢不再,保障型的保單商品將成為銀行通路的銷售趨勢。

  3. 2023年8月1日 · 1996年,第一屆世界華人保險大會召開,當中有3位講師令梁國榕至今仍印象深刻。一位是時年70歲的世界保險大師第,一位是英國的彼得‧羅加森,還有一位是馬來西亞的張國華博士,他們的演講開啟了梁國榕的眼界,對保險有了新的體會。

  4. 2022年6月1日 · 從實務方面來說,1個IDA銅龍獎的收入可以維持基本生活開銷,2個IDA則可以提高生活水準,3個IDA銅龍獎,也就是業務銀龍獎,則可以實現人生夢想;對團隊來說,百人IDA團隊代表的是一個團隊擁有高度紀律與強大的執行力,也凸顯出團隊中每位夥伴都有 ...

  5. 2019年8月1日 · 特別是當他帶領團隊走向世界,才更加清楚明白如何帶領「團體」變身為「團隊」,又要如何達成CIA500的精神——做大、做強、做精,成為保險市場的常勝軍。 做大. 好還要更好,由菁英組成的壽險之師. 潘以諾一九八三年進入保險業,三十六年的壽險生涯讓他深知, 有一句話說:「生命的動能,來自改變」,當他參與二 一五年國際龍獎IDA杜拜年會時,更加確定了IDA與CIA500對其和團隊夥伴的重要性。 「不出海,怎麼到達彼岸? 」為了領航,潘以諾選擇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盛事,因為他明白,要走出去,眼界才能提高。 而像IDA與CIA500這樣的盛會有頂尖的講師,透過學習別人的長處,潘以諾得以精進自己的團隊;而時代變化快速,他也深知不走在時代的尖端、不懂未來趨勢,團隊勢必會萎縮。

  6. 2024年2月1日 · 1. 制定階段性目標,實現長期績優. 張麗梅認為,從事保險行銷工作最重要的不是短期內意氣風發,而是持續奮鬥實現長期的績優。 如何實現「長期績優」? 張麗梅的做法是制定階段性目標。 例如,張麗梅的目標是達成IDA名人堂(連續24年或累計30年獲得IDA榮譽),那麼她第一階段的目標是連續3年獲得IDA榮譽;第二階段的目標是連續6年獲得IDA榮譽;第三階段的目標是連續9年獲得IDA榮譽;第四階段的目標是成為IDA終身會員(連續12年或累計15年獲得IDA榮譽)。 成為終身會員後,她再以此為起點,重新從第1階段循環至第4階段。 張麗梅表示,將大目標劃分為多個小目標,能降低目標追逐者的心理壓力,讓其看到達成目標的可能性。

  7. 2018年3月1日 · 可以透過傳承規劃,以安全、合法、合理將資產遞延,傳承給第二代或第三代,甚至是第四代或第五代,就如洛克斐勒家族——最佳傳承代表。或又如香港企業家李嘉誠、保險大師第等,每一個後代子孫出生後就有高額的身價,代表企業傳承的具體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