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2月1日 · - 2020 年 2 月 1 日. 1030. 0. 每當踏入主管的辦公室,你可曾看著那一座座獎盃感到羨慕? 當與其他保險業務競爭,你可曾因為名片上的獎章不如人而落敗? 聽到主管又出國領獎時,你可曾希望自己也是能夠一同出國的一分子? 榮譽獎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打自進入公司起,各式各樣的獎項就充斥在保險生涯中, 但是你可曾想過,為什麼我們應該挑戰自我、追逐榮譽獎項? 又為什麼應該在公司獎項之上,再挑戰國際級的榮譽獎項? 為什麼要給自己一個榮譽? 為什麼要給自己一個標準? 為什麼要給自己一個要求? 本次每月特輯採訪10位國際龍獎IDA會員, 透過他們的現身說法,一同掃去眼前迷霧, 瞭解我們為何而戰,以及如何作戰! 詳細內容請見↓. 突破自我,超越極限,榮譽經營成就更好的自己.

  2. 2020年7月1日 · 追根究柢是一種思考方法,也是一種工作方式,用來尋找事實真相,也用來探索工作的奧祕,更是每一個人探索人生的方式。 每一件事情的背後,都有其發生的近因與遠因,如果不追根究柢,就無法知道事實的真相。 做每一件事,也都可以有不同層次的結果,如果不追根究柢,不可能知道極致的成果會是什麼樣貌。 追根究柢可以說是人生萬用的工作方法。 數十年前,我剛入新聞界不久,有一次台塑集團的創辦人王永慶請記者們吃飯,酒酣耳熱之際,我隨口問了一句話:「為什麼能把台塑經營得這麼好呢? 「台塑經營就只有4個字:追根究柢。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追根究柢之道,完全無法理解王永慶的意思! 「我們做任何事都追根究柢。 要生產,追根究柢;開工廠,追根究柢;省成本,追根究柢;談採購,追根究柢;做管理,追根究柢。

  3. 2022年12月1日 · 0. 歲末年終,意味著一整年已進入尾聲,但也正是迎向新年度的開始,這時候其實也是再次思考未來規劃的最佳時機。 往回頭看,一整年經歷的種種已成過去,我們除了必須對過去的工作方式、態度等進行反思與精進,同等重要的則是「展望未來」。 許多人可能會認為,現階段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比如戰爭、疫情、通膨,都對全球經濟局勢造成了重大的影響,連帶造成了展業上的各種困難,進而對未來感到悲觀。 但大環境的影響已不是我們本身能夠改變,所以我們更要著重在我們未來的理想與目標上,若習慣把眼光放眼未來,看得更長遠,那麼未來將要面臨的困難可能都能夠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也就能超前部署做足相應的準備。

  4. 2018年5月1日 · 本期專欄我認為有一關鍵議題值得討論——「保險業是否該重新認識他的年輕客戶 」這是在數位金融時代,以及進入金融科技時代的當口,保險業者必須要重視的未來關鍵課題。 比較需要擔憂的是,目前金融業的經營者絕大多數都不是年輕人,他們距離年輕已有一段距離,過去他們在養成教育或是成為主管的過程中,面對的都是現在已經很成熟的客戶群體,再隨著成為主管,圍繞在他們身邊的人,也都是跟他們差不多的人。 就好比在職場中,30歲進入公司從基層開始做起、35歲當上了基層主管、40歲坐上了部門經理、45歲可能當上協理或副總經理,到了50歲時掌握了公司很多的決策權,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沒有換,共同決策者幾乎都是同一群人,但是面對的客戶卻是一直改變。 決策者看不到下一個世代的樣貌.

  5. 2023年3月1日 · 為人要厚道,處世要精明. 「為人厚道,處世精明」,這是另一個企業家康和證券集團會長鄭世華家傳的態度,鄭世華的父親教育他,只要做到這8字,事業就會成功。. 而這8字也印證了李嘉誠做人處世的基本邏輯。. 鄭世華自承做事要精算每一個環節,務期效益 ...

  6. 2018年9月1日 · 所謂「世界是平的」即是: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盡量減少人為的限制、保護主義及關稅制度,讓世界像平地一樣,自由流通。 一九四九年高希均到臺灣生活,那時的他正值13歲,同年爆發「國共內戰」,毛澤東遂於天安門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當時的臺灣經歷失敗的教訓,正在追求新的改革,直到一九七七、一九七八年,大陸出現新領袖鄧小平,他的改革開放,改變了整個大陸的經濟發展。 鄧小平三十、四十年的經濟改革帶動了大陸的經濟發展,但在文明這部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大陸經歷文化大革命,影響了整個大陸的經濟發展,高希均雖出生在南京,卻很幸運地在臺灣讀完大學,並於23歲那年到美國唸書,當時他便深深體會到,身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53期.

  7. 2019年8月1日 · - 2019 年 8 月 1 日. 0. 1358. 我們這一生時常都在做選擇,小從上班的路線、中午吃什麼,大到重要的人生大事如何定奪,每一個小小的決定,都導引了我們未來的方向,即便什麼決定都不做,也同樣引導了你通往「無所作為」的結局,甚至可以說很多時候,當人做出選擇時,就已經決定了結果。 是什麼影響了一個人做選擇的判斷? 我認為是人內在的寬度與深度。 寬度與深度影響著我們每個人接受訊息的解讀能力,評估哪些是有用的資訊、哪些則可捨棄。 當我們接受到資訊,就會依照資訊所傳達的信息做出決斷,就好像汽車上的衛星導航一樣,導航結果影響著我們的駕駛行為,協助我們決定要走哪一條路、在哪裡轉彎,才能順利到達目的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