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默默贊助台灣同志遊行多年同志收養孩子18週全薪育嬰假專訪葛蘭素史克藥廠台灣總經理余慧明。(2023.10.27為高雄同志遊行暖身高市力推20家性別友善旅宿。(2023.11.21) 家暴法修法三讀:同志姻親、未同居伴侶納保護對象。(2023.11.21)

  2. 1957 張理泉 趙效宣 朱振北 傅承周 徐子貞 黃開華 劉玉奇 李克林 李明光 李杜 劉之仁 羅東升 佘文山 許濤 王俊儒 王茂富 顏錫恭. 1958 陳少嫻 張乘風 趙 潛 賈麗妮 焦作民 全中樞 傅光興 胡應湖 李 雲 李家淑 尚重濂 戴文伯 丁 智 王兆麟 黃建業 黃修 吳庫田 嚴 ...

  3. 2021年3月10日 · 我對這段本文之理解—— 這段本文簡要地闡釋通達勝義。 以上林師兄消文. 從勝解行地到佛地之間,有著不同層次的通達勝義,其具體內涵將在毗缽捨那章中講述。 (末學建議請詳細恭讀止觀初探) 申二、通達世俗分二: ① 五明的內容 ② 學習五明的目的. 第二,通達世俗,謂善巧五明處。 “明處”:所了知的境或對象,叫“明處”。 所以,“明處”是從所對境的角度而言。 第二、通達世俗,就是善巧五種明處的智慧。 酉一、五明的內容. 一、聲明:任何法都要依靠能詮的語言才能獲得瞭解。 對於以字、詞、句為自性的語言所組成的結構以及彼等對應的關係等,進行無顛倒闡述的學科,稱為“聲明”或“語言學”。

  4. 2021年3月2日 · 今初。 謂於所觀事能揀擇法,此處是說通達五明處等。 智慧總的來說,是對於所觀的事能簡擇諸法,即能夠辨別一切所知法,同時能夠斷除疑惑,此處則特別講述通達五種明處等的智慧。 《成唯識論》說:“云何為? 於所觀境簡擇為性,斷疑為業,謂觀得失俱非境中,由推求,得決定故。 ”(的體性,是簡擇所觀察的對境,其作用是斷除疑惑,即在觀功德、過失和非功德非過失的境中,通過的推求而獲得決定的緣故。 )所以,有分別事理、決斷疑念的作用,也就是通達事理的作用。 如《菩薩地》云:“謂能悟入一切所知,及已悟入一切所知揀擇諸法,普緣一切五明處轉,一、內,二、因明,三、醫方,四、聲明,五、工巧,當知即是菩薩之自性。

  5. 《親友集》中這麼說:「人們依止比自己低劣的人將退失功德;依止跟自己不分上下的人,則會停滯不前;若依止超勝於自己的人,則能獲得勝妙的功德。 所以應當依止比自己更超勝的師長。 所有具足最殊勝「戒律、近靜(定)、智慧」且各方面都超勝於弟子的善知識,依止這樣的師長,將比上述尊勝的師長更為尊勝。 樸窮瓦說過:「當聽到諸位勝妙士夫們的事蹟時,我一心仰望他們。 」另外塔乙也說過:「我以惹珍寺(今名熱振寺)的諸位先哲作為欽仰的目標。 」如上所述,功德超勝者,必須是令人景仰的對象。 以上六種條件,是自身應該獲得的功德。 如是六法:以上六種條件,即調伏、寂靜、近寂靜、教富、達實性與德增。 林師兄--消文者按, 其中調伏、寂靜與近寂靜等為戒定三學之成就; 教富與達實性為教功德與證功德等教證二正法之成就。

  6. 2017年7月21日 · 自慧能起,「即心即佛」說便 為 天下學禪者普遍接受,成 為 人所共知的事實從達摩來東土傳法即倡導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將心等同於佛這是禪宗的一貫主張希運說:「達摩大師到中國惟說一心惟傳一法以佛傳佛不說余佛以法傳法 ...

  7. 【如於知識修習淨信。 及修暇滿,義大難得。 死沒無常。 業果。 生死過患,及菩提心。 須思擇修。 謂於此等,須能令心猛利,恆常變改其意。 此若無者,則不能滅此之違品,不敬等故。 起如是心,唯須依賴數數觀察思擇修故。 一、觀察修:如我們修習對善知識的淨信心、暇滿義大、念死無常、業果法則、輪迴的過患、以及菩提心等道理,都必須靠觀察修。 因為只有經過思惟抉擇之後的法義,才能使信心增強,變得非常猛利,長時間的改變心意(能持續長久的根除惡習)。 因為若不如此,就無法去除修行的種種障礙,譬如不恭敬等。 而生起猛烈、恆常與法相應的心念,唯有依賴修行時不斷的思惟觀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