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24日 · 炎熱的三伏天已過,「立秋亦接近完結此時爭秋奪暑在8月22日開始的節氣為處暑」。根據漢典》,「可解作為止息,「處暑即指暑氣將止歷書記載:「斗指戊為處暑暑將退伏而潛處故名也。」今㳄夏季真的要結束了。 秋老虎 ...

    • 蓮子薏米湯蓮子15克、薏米15克、冰糖適量 (可按個人口味調整)。1.將蓮子和薏米分別洗淨,泡水約30分鐘後備用。2.已浸泡好的蓮子和薏米加入適量清水,放入鍋中。
    • 淮山綠豆茨實湯綠豆50至60克、淮山20克、茨實20克、冰糖適量(可按個人口味調整)。1.將綠豆放入碗中,加入水浸泡約兩小時,讓綠豆膨脹。
    • 沙參麥冬瘦肉湯麥冬15克、沙參15克、陳皮2塊、瘦肉100克。1.將所有材料洗淨,瘦肉汆水備用。2.將材料放入鍋中,倒入大約300cc清水蓋過材料煲約兩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2. 2022年8月23日 · 1. 根據天氣變化增添衣物,避免感冒受涼,睡覺應覆蓋腹部,避免陽氣受損. 2. 注意精神調養,切忌悲憂傷感,保持心情舒暢. 3. 順應四時,秋天應早睡早起. 4. 減少進食生冷、煎炸及辛味 (如蔥、蒜、韭菜等)食物. 5. 暑熱未清,飲食以健脾袪濕、益氣養陰為主,多食山藥、無花果、梨子、芝麻、百合等食材. 文章內容獲 何肇婷中醫師 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陳昊淋. 健康問題 健康養生 養生 食療湯水 中醫師 中醫 雪梨 天氣.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註冊中醫師何肇婷在Facebook分享了一款無花果雪梨水的簡易製法,可收清熱生津、滋潤咽喉功效,不妨參考製作。 最新影片: 何醫師表示,「處」有躲藏、終止的意思,處暑表示暑氣.

  3. 2016年8月22日 · 處暑的意思就是暑氣到這時候逐漸停止但現在還是有點熱但乾不久後天氣真的涼快起來立秋後要有適當的養生食療到了處暑應吃甚麼? 【延伸閱讀】 立秋抗病食療 多食薯仔和甘蔗. 註冊中醫師許懿清表示,古人提倡處暑(8月23日)後宜增酸少辛,酸味入肝,酸甘化陰、柔肝解鬱、生津解渴。 從現代中醫學說,熬夜、壓力大、心情緊張、煩躁、容易肝火盛的人,適當吃酸味的食物可以護肝和制衡肝火肝熱。 酸味亦收歛肺氣,以對應秋天天氣時節要保護肺臟之中醫理論。 她推介以下兩個增酸食療: 食療1:番檸茜湯. 材料: 中型番茄4個、檸檬半個、芫茜一両、軟豆腐一磚、雞肉半斤,水1,000毫升. 製法: 1. 所有材料洗淨,番茄去皮、芫茜去根切碎。 2. 雞肉切細件加水煮滾,轉慢火煮60分鐘,取出雞肉,留下的清雞湯備用。

  4. 2022年5月5日 · 【活得健康啲】夏天長開冷氣有助霉菌滋長 一文睇清坊間3大去霉產品除霉功效. 少冷飲. 醫師解釋,因春夏養陽,日常適合溫熱飲食。 相反,寒涼冰冷之物會損人體陽氣,削弱機體抗寒能力,到冬季身體必定不耐寒。 且寒涼飲食會傷腸胃,例如令消化吸收功能減弱,營養跟不上,盛夏時會消耗更大能量。 清淡、健脾祛濕飲食爲主. 氣候過度期,特徵為濕重於熱或濕熱夾雜,飲食上應盡量清淡,可吃鴨肉、鯽魚、蝦、瘦肉、食用蕈類例如香菇、蘑菇、平菇、銀耳等。 或以中藥材煲湯,可選有健脾去濕作用藥材,例如淮山、芡實、扁豆、小米,能幫助身體排濕;利濕之物如薏米、赤小豆、玉米須、茯苓等也適用。 至於胃寒人士,可加入生薑、陳皮,溫中理氣和胃,能清熱同時不過分寒涼致損脾陽。 多運動. 夏季太陽早升,約早上6點已天亮,人也應順時而起。

  5. 2015年8月21日 · 天文台表示受到一股大陸氣流影響華南地區驟雨會在周末期間減少天氣將轉晴及酷熱周日(23日)更預料最高達到34度本周日為處暑」,如氣溫高過34.4度將會成為有紀錄以來最高溫的處暑」。

  6. 2016年3月3日 · 但以下10個不太常見的歇後語,你又估得到它們的真正意思嗎?. 1. 扁鼻佬戴眼鏡. 意思:無得頂,因扁鼻的人鼻樑難以頂起眼鏡。. 例句:. 隔嚟屋小明去左牛津讀書呀,真係「扁鼻佬帶眼鏡」,無得頂!. 2. 單眼佬睇老婆. 意思:一眼睇晒,因「單眼佬」只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