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二) 來世:即今生死後來世得到報應。它又分下世報與累世報。 1. 下世報是下一世就得到報應。 2. 累世報有相隔百年甚至千年還在糾纏者。 《華巖經》: 「 假 使 千百 劫,所作業不完,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故事】--向佛要錢

  2. 一貫道性理心法:轉為智 「」為分別,輪迴因。. ,指人的意識、心智、生命力、理智、分別能力,為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之一。. 佛經,經常與心、意混用,意義接近,但因為用法不同,實際的內涵又有所不同。.

  3. 種子是如何而來? 《唯識論》 唯識學家們認為人有八識 :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 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 前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 指肉體(五根)透過能量體、 神經感覺與外塵接觸所產生 的訊息………

  4. 2020年10月7日 · 第一個,什麼是所引?就是 果位、名色、六處、觸、受 這 四支半。前面所引的 因 就是 能引,也就是 無明、行。 從 能引的因 到 所引生的果 是怎麼引法呢? 因位識 就是從無明、行所感得的 半支,在這個因位識中熏業習氣。

  5. 大學五步功夫補釋. (大學五步加補釋). 自我觀照性心身,明心見性復本初. (為何要觀照性心身:河圖). 題目:大學五步功夫:. (知止、而后、有定、能靜、能安、能慮、能得). A 為何修道先知止: (求道). 了悟心止見性處 (明性復初). 1 因由:迷魂陣中難 ...

  6. 2020年12月10日 · 大乘起,是信得以眾生心為本的法門。 《大乘起信論》依眾生心(法)顯示體、相、用(義),以說明大乘法 大乘起信論講記 印順導師

  7. 論語-為政篇-第十八章. 推薦 4 收藏 1 轉貼 0 訂閱站台. 【本文】 興毅忠.禮義聖道院-福哥. 子張學干祿。.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讀論語心得. 子張為孔夫子弟子,姓顓孫,名師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