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8日 · 專家教3招助預防力弱症改善肌少症. 撰文:健康醫療網. 出版: 2023-10-08 13:02 更新:2023-10-08 13:02. 8. 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AWGS在2019年年底的會議上針對肌少症診斷數據進行修訂並增列了疑似肌少症的篩檢標準只要肌肉力量肌肉功能 ...

  2. 2024年5月8日 · 健康. 健康Easy. 肌肉流失長者患肌少症恐致骨折!. 必學5招預防、增強肌肉健康. 撰文:健康醫療網. 出版: 2024-05-08 10:02 更新:2024-05-08 10:02.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長者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 在這個過程中,肌少症作為一種影響老年人生活 ...

    • 阻止肌肉量下滑,2關鍵是「萬靈丹」
    • 蛋白質不是沒吃夠,問題出在「品質」
    • 三種運動均衡進行,每週5次存「肌」金

    肌力就跟骨質一樣,隨着年齡增長而流失,這是因為人體在過了20歲後,生長荷爾蒙慢慢衰退,加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退化,身體會出現各種發症狀,使得肌肉也出現質變。也因此,即使70歲的馬拉松老手再怎麼練得精壯,表現仍無法超越30多歲的年輕選手, 儘管人類無法超越基因的設定逆齡成長,但活動量與飲食卻是影響肌肉量是否下滑的關鍵。「肌肉就是動出來的!不動就會導致肌肉加速退化,飲食不正常也是!」 劉力幗說,一旦肌肉流失,甚至出現肌少症,不但會因為身體能量儲存不足、體力變差,也容易因為下肢無力,導致步態不穩定、容易跌倒。 近年研究更發現,肌肉不只管運動,也會分泌賀爾蒙去跟身體其他器官對話,當肌肉流失、品質不良時,將會影響糖尿病患的血糖控制、高血壓病人對於藥物的感受性,「所以三高病人老是被醫生叫去運動,就是這原...

    至於蛋白質的部分,建議每10公斤體重要攝取1份(7公克=1顆蛋=1杯240cc牛奶=嫩豆腐半盒),營養不良者每天可再增加1至2份。舉例來說,體重50公斤的人,每天至少要攝取5份以上的蛋白質。 劉力幗表示,很多人以為自己的蛋白質吃不夠,其實據台灣國健署每3~5年進行的「國民營養品質調查」,台灣人的蛋白質攝取是夠的,問題出在「品質」上。 她笑說,許多國人的飲食習慣是這樣的:一早趕着出門,早餐只來得及喝1杯牛奶或果汁、1片白麵包;午餐是魯肉飯配小菜、油豆腐;到了晚上焦慮蛋白質吃不夠,於是撐着吃完12安士的牛排,「結果身體無法吸收,又讓腎臟很累!」 因此,最好能將1天所需的蛋白質份量分散到3餐中攝取,才能達到最好的利用率。 相關文章:肌少症|肌肉60歲起流失速度變快 嚴重可影響走路 3招改善狀況

    在運動方面,門診常遇到病患問:「散步算不算運動?」劉力幗只能笑回「勉強算是!」 她解釋,運動可分為「有氧」、「阻抗」、「柔軟度」3種,每種都有不同的成效,如慢跑、游泳、健走等「有氧運動」對三高、心血管最好;到健身房重訓屬於「阻抗」運動,能練到肌肉;瑜珈、普拉提等「柔軟度」訓練,則對平衡、防跌最有幫助。 若能進行複雜性的運動當然最好,譬如先用有氧運動熱身,再進行一定時間的阻抗運動,最後以柔軟操舒緩。頻率則建議每週5次,每次30分鐘,心跳則最好能達到每分鐘130次的強度。 劉力幗強調,年齡不是停止運動的藉口,像是出生於1911年的全球最老馬拉松選手Fauja Singh,89歲才開始跑馬拉松,102歲才退役。而今將迎來112歲的Fauja Singh,仍擔任印度馬拉松運動推廣大使。 在台灣,則有...

  3. 2021年12月22日 · 1. 了解個人身體狀況. 各位新手應在正式開始健身前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包括體脂率肌肉量基礎代謝率等健康指標。 這些數字能協助大家認清體內潛在的健康問題、身體的肌肉比例、有什麼部位需要加強訓練或因傷而不能過度操練,從而協助大家定立健身目標。 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包括體脂率肌肉量基礎代謝率等健康指標。 (圖片: FreePik) 2. 制定合理的健身目標. 每個人的理想身型都有所不同,追求如RunningMan主持人金鐘國般的壯碩體態,或Mirror成員Anson Lo的精實線條,都有不同的鍛練方法;盲目跟隨網上紅人或朋友的訓練方式,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4. 2023年9月17日 · 1. 減重時. 在做飲食控制時很容易一下子減少太多熱量當攝取熱量未達基礎代謝率時就很有可能流失肌肉解決方案每天必須吃足基礎代謝率所需能量優質蛋白攝取非常重要。 2. 生病時. 體內正在進行防禦或修復組織的工作需要比平時消耗更多能量但在生病時可能胃口不佳這時候能量消耗大於攝取很容易使肌肉流失。 解決方案:選擇喜歡吃的食物、高營養密度的食物或是可刺激食慾的食材,例如在烹調時加入牛奶、芝士增加熱量,食用牛油果、堅果等富含油脂的食物或是使用濃縮營養品。 相關文章:肌肉退化|只靠鎮痛貼、護膝紓緩非長遠 3大錯誤觀念加劇肌少症 👇👇👇. + 4. 3. 久坐時. 現代人幾乎人人都有這個問題,久坐帶來的危害不只容易讓肌肉流失,更有可能提升慢性病的風險,增加肌肉痠痛的可能。

  5. 2022年1月6日 · 少症上身的5大原因. 1.年齡. 2.活動量不足. 3.營養不良. 4.內分泌失調. 5.發炎.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信彰則是表示,肌肉量減少,免疫力也會隨之下滑,無形間提高染疫風險,故增也能增加免疫力,以新冠疫苗注射在屬於免疫重鎮的肌肉來看,就是期望產生最大化抗體生成效果,因此,及早改善肌肉流失風險是健康關鍵。 (今周刊授權使用) 男性少症風險更高過女性. 這項由亞培台灣與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期間調查1322位50歲以上民眾的報告也顯示,男性少症風險 (51%)其實高於女性 (43%),且不到2人就1人具有風險,與普遍認為男人肌肉肯定比較多是截然不同。

  6. 2023年8月9日 · 很多人40歲後光靠運動仍難以阻止肌肉流失出現增肌迷思台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任顏啟華表示為避免肌少症上身大多數人以為只吃肉就能增加肌肉量卻忽略均衡飲食的重要性尤其是澱粉的攝取81歲陳老先生中風後行動困難胃口差體重掉到46公斤經就醫介入均衡營養品1.5個月搭配使用彈力帶握力器等進行肌力運動體重增加4.8公斤肌力肌肉量都增一成能以助行器行走。 相關文章:肌少症|肌肉60歲起流失速度變快 嚴重可影響走路 3招改善狀況. + 6. 顏啟華說,很多人想靠吃蛋白質食物增肌、減重,例如吃肉減肥法,事實上只有吃肉,沒有足夠的熱量,吃下去的肉就會變成熱量燃燒,不但產生的熱量少,而且蛋白質燃燒後的廢物會堆積體內,如同拆房子當柴燒,不是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