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為達到紓緩長者貧窮情況的目標二零一七年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會從兩方面優化長者生活津貼──剛才亦有議員提出──即放寬現行津貼現時每月2,565元的資產上限以惠及更多有經濟需要長者以及增加一層高額援助向合資格領取津貼的較有經濟需要長者提供每人每月3,435元的高額津貼這個希望在明年年中可以實行。 隨着立法會於五月中通過《2017年撥款條例草案》,社會福利署(社署)已按《施政報告》的建議放寬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限額,並追溯至二 一七年五月一日。 至於高額長者生活津貼,正如剛才所說,因需要修改電腦程序,所以希望在明年年中實施,而其生效日期亦會追溯至二 一七年五月一日。 上述兩項長者生活津貼的優化措施全面落實後首年預計惠及約50萬名長者,長者生活津貼的覆蓋率將由百分之三十七增至百分之四十七。

    • 列印

      正如我的開場發言指出,香港現時採用世界銀行倡議的多支柱 ...

    • 昨日新聞

      立法會: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就「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議案 ...

  2. 全民退休保障計劃 ,是 香港 規劃中的一種 社會保險 制度,簡稱 全民退保 。 當市民到達 退休 年齡後,無需通過任何經濟審查從政府取得固定金額以應付生活開支。 全民退休保障的原則是以 稅收 和工作人口的供款,為長者退休後提供穩定及基本的生活保障,是應對 人口老化 及長者貧窮的政策。 香港老人貧窮及人口老化現狀:根據統計處的數據,2012年香港65歲以上老年人口多達92萬,並預計老年人口將會持續上升,2039年將會多達249萬,佔整體人口28%,老年撫養比例高達454(每1,000名15至64歲人口需要供養老年人的數目),平均每兩個工作人口就要供養一個老人,香港明顯面對嚴重人口老化問題。 隨人口老化而來的,正是老人貧窮問題,因此香港社會必須為這嚴重社會問題作長遠。 背景 [ 編輯]

  3. 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規定僱主須安排任何18歲至64歲受僱不少於60天的兼職或全職僱員參與強積金計劃。 此外,你應注意兼職或全職僱員,不論工作時數,均應享有《僱傭條例》授予的權益。 義務工作. 實踐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最能幫助你順利過渡至退休階段。 你可透過參與義務工作讓生活更添意義,同時貢獻社會。 義務工作發展局提供各種義務工作的機會,並因應義工的技能及專業,安排他們參與不同的義務工作。 更多關於義務工作發展局的資料. 消閒、文化及教育活動. 在香港,你可參與各式各様的消閒及文化活動,讓你的退休生活更豐盛。 這些活動很多都是適合長者參與的。 若能好好利用餘暇,從事有益身心的康體文娛活動或教育活動,你的退休生活定必多姿多采,並富有新的意義。 更多關於供長者參與的消閒和文化活動.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1年10月27日 · 針對越來越多計劃成員達至退休年齡積金局已設立名為投資解決方案實驗室的安排促進強積金業界提供嶄新的退休方案及開發能滿足計劃成員在提取權益階段投資需要的強積金產品以增強對踏入退休階段的計劃成員的支援。 行政長官在二 二一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政府未來的扶貧策略主要會有四方面其中在共同承擔的原則下政府會加強強積金的退休保障功能。 首要工作是在下一個立法年度修例落實取消「對沖」。 此外,政府也會進一步探討如何更好鼓勵市民將強積金一筆過資產轉化成退休後定期可領取的年金,為長者提供穩定收入。

  6. 社協特建議政府即時推行全民退休保障. 短期可立即緩和老人貧窮的問題長遠更可為政府. 減輕不少經常性開支。 老人綜援及高齡津貼開支的增加趨勢. 3. 老人綜援個案數目由1991/92年度的四萬八千宗,增加. 至1996/97年度的超過九萬八千宗,每年平均增幅達15.5%。 若老人綜援個案數目以相同速度增加,10年後 (2006/07. 年度)將會有41.7萬老人綜援個案,是現時的4.2倍。 4. 在1996/97年度,老人綜援的開支約為42億,佔政府. 1,415億經常性開支的3%。 由於基本法規定公共開支須與. 經濟增長掛鈎,我們假設政府經常性開支以每年5%的速. 度增加。 以此計算,10 年後老人綜援開支將佔政府經常. 性開支的7.7%,再加上下年度老人綜援將增加334元,至.

  7. 一般而言,你须在年满65岁退休时方可提取强积金权益;但在若干特殊情况下,包括年满60岁并提早退休及永久离开香港,亦可提早提取强积金权益。. 如你符合有关提取资格,可向计划受托人出示身份证副本及提交已填妥的「累算权益申索表格」,以提取强积金 ...

  8. 作為全民退休保障制度,我們認為增加資金渠道極為重要,當中必須包括僱主僱員和政府的三方面供款。 我們同意研究報告建議各收入階層勞工應付的「薪津老年稅」稅額。 此外,由於本港利得稅稅率處於近全球最低水平,以2013-14 年度(修訂預算) 的利得稅為1,195 億港元為例,若增加1%,利得稅每年便可增加約70 億港元,有助增加稅收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