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公屋兩分鐘墮胎 相關

    廣告
  2. 院址:深圳羅湖口岸的羅湖1號大廈,春風路3033號,出羅湖口岸步行百米即到. 深圳人民醫院婦科醫生主理,一對一診療,保護隱私;提供貼心的咨詢預約服務,讓您安心就診!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4日 · 衞翠芷1984年加入政府至2016年離開對於像她這樣一個資深建築師想知Mark I的故事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唾手可得她的著作一型徙廈的設計基因——香港公屋原型去年9月出版卻顯得異常低調坊間一書難求只知新落成的香港藝術館書店有售直至上月她在現時任職的港大舉行新書講座記者得到機會翻書才知道她這本改寫自博士論文的著作裏面是個探尋公屋起源的曲折離奇故事。 石硤尾大火促成建公屋? 衞翠芷提出的問題好簡單又好重要:公屋原型的設計從何而來? 1953年聖誕發生石硤尾大火,5萬3千多人頓時流離失所,翌年2月,災區原址興建兩層高的「包寧平房」(包寧為當時工務司Theodore Louis Bowring),而同年年尾,平房旁邊興建了8幢6層高的徙置大廈,為香港公屋史掀開序章。

  2. 2024年1月21日 · 【明報專訊】環境局前日(19號)宣布,原定4月實施的垃圾徵費,要二度押後至8月,全港市民有更多時間預備扔垃圾的新常態。 「打開垃圾系列繼續報道垃圾的不同面向今期請到3個公屋清潔職工解說前線工人對配合徵費的疑難清潔管工玲姐化名10年來見盡公屋居民亂拋垃圾預期新措施無法杜絕違例行為終由清潔工收拾殘局。 簡介:垃圾收費計劃討論足足廿年,這減廢火車頭將在今年8月開動。 垃圾打包後不再視不見為淨零成本,只盼大家想多一步,從源頭減廢,多多回收。 經濟誘因加上監察執法,能否推動不太環保的人踏上減廢旅途? 這欄目邀請社會各界打開朝夕相對的垃圾,一同設想在不遠的將來,人與垃圾將經歷不一樣的關係。 【實戰經驗】 政府安排培訓 只重理論.

  3. 2023年4月23日 · 明報專訊近月啟德——這個很多港人並不熟悉的社區突然成為新聞焦點當政府在1月末公布簡約公屋選址啟德世運道後很多當區居民群起反對指計劃違反啟德作為CBD2第二個核心商業區的規劃原意成為簡約公屋最新4幅地皮選址唯一引來抗議的地區但反對無效至今簡約公屋落地啟德勢在必行不少啟德居民仍意難平私人屋苑外反對啟德世運道選址為簡約公屋」、「要求盡快落實CBD2.0發展」」的橫額繼續高掛居民群組亦醞釀舉行遊行。 作為居住近10年的啟德公屋邨民,我旁觀了這場主要由私人業主鄰居發起的風波。 大概不是業主的緣故,就算我對啟德簡約公屋逾95億的造價,以及簡約公屋能否實質解決香港房屋問題抱有深深的質疑,我並沒有如此大的反應。

  4. 2023年1月29日 · 【明報專訊】聽父母輩的香港故事,由住木屋到上公算是聽得多,由公屋住返上山還真是新鮮。「初頭去廁所,要屙落個桶度,真係嚇死人,大便先至死,要忍住返去11座企,哈哈哈哈﹗」葉雯的媽媽說得爽朗直接,30年前嫁上山沒想太多,「鍾意佢阿爸就唔理啦」,其實她昔日居住的石籬邨跟 ...

  5. 2022年10月30日 ·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公布前後,有不同學者提倡大灣區及新界偏遠地區安老和建退休村,以騰出市區地段,解決房屋短缺。 《報告》亦有提及在大灣區使用醫療券的便利措施。 但北都區和大灣區理應是經濟發展領頭羊,安老似不符這定位,若他日就業人口大增,難道又要長者搬走? 下面位學者從長者需求和經濟效益方面討論「長者北移」的倡議。 明年落成的古洞北福利服務綜合大樓,將提供1750個長者宿位,正好是可供檢視的案例。 大灣區建「銀髮邨」 港大經管學院上月發表《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2022》(下稱《綠皮書》),提出在大灣區設「銀髮邨」,中期釋出公屋單位。 負責撰寫房屋政策和出租公屋部分的經濟學講師阮穎嫻據2016中期人口統計說,香港近五分之一公屋租戶屬退休人士。

  6. 2022年10月23日 ·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轄下社會房屋「南昌220」是香港首個使用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的過渡房屋,租期為期2年。 街坊擺脫劏房的牀虱木虱得以在新屋擁有私人空間小朋友可以跳飛機大人做義工過渡房屋還有身體檢查瑜伽班這些經驗不止簡約公屋可參考甚至傳統公屋也能採用。 「南昌220」由社聯策劃,恒基兆業借出土地,東華三院營運,提供89個單位,包括1人、2人及3人家庭單位,並設有無障礙單位,人均居住面積不少於75平方呎。 申請人必須輪候公屋至少3年,居於惡劣環境。 住戶在2020年遷入,最近2年租約期滿,62.8%搬到其他過渡社會房屋項目,25.5%能夠上樓,其他人因為想留在原區等原因遷往私人市場,如與家人同住、租住劏房。

  7. 2021年9月12日 · 汀角路案例清楚見到地產商搵政府老襯的傾向,政府必須醒覺,項目等於自己出地建公屋,卻要由地產商指定去露輝路,還要充當地產商的跑腿去城規會改規劃,籲請政府不要被人牽着鼻子走,跑去沒有生活及謀生配套的地方興建公營房屋,製造新一代悲情邨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