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柳枝詞》詞約義豐,結構嚴謹,比起《板橋路》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劉禹錫的絕句素有“小詩之圣證”(王夫之)之譽,《柳枝詞》雖據白居易原作改編,也表現出他的藝術匠心。

  2. 此組《楊柳枝詞》共九首,當為劉禹錫晚年所作。 舊說是劉禹錫在唐文宗大和六至八年(832~834)在蘇州時所作。 然據詩意,皆言長安、洛陽風物,恐非蘇州之作。

  3. 唐代不少文人所作《楊柳枝詞》,從白居易、劉禹錫以至晚唐的李商隱、溫庭筠、薛能等的許多作品,卻都用七言近體的七絕形式來寫作,雖然內容仍詠楊柳或與楊柳有關的事物,在形式上確是翻新了。

  4. 劉禹錫的樂府小章《楊柳枝詞》,一共有九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可說是這組詩的序曲,鮮明地表現了他在文學創作上的革新精神。 首句“梅花”,指漢樂府橫吹曲中的《梅花落》曲,用笛子吹奏(羌笛是笛的一種),其曲調流行后世,南朝以至唐代文人鮑照、吳均、徐陵、盧照鄰、沈佺期等都有《梅花落》歌詞,內容都與梅花有關。 (見《樂府詩集》卷二四)這句意思說,起源于塞北的《梅花落》是用笛子吹奏的樂曲。 次句講的是《楚辭》中的《招隱士》篇。 相傳西漢淮南王劉安門客小山之徒作《招隱士》篇來表現對屈原的哀悼。 《招隱士》首句云,“桂樹叢生兮山之幽”,下文又兩處有“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之句,所以劉禹錫詩中以桂樹指代《招隱士》篇。 《招隱士》雖然篇章短小,但情辭悱惻動人,為后代所傳誦。

  5. 楊柳枝詞九首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作者: 劉禹錫 唐. 本作品收錄於《 全唐詩/卷365 》 姊妹計劃: 數據項.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南陌東城春早時,相逢何處不依依。 桃紅李白皆誇好,須得垂楊相發揮。 鳳闕輕遮翡翠幃,龍池遙望麴塵絲。 御溝春水相輝映,狂殺長安年少兒。 金穀園中鶯亂飛,銅駝陌上好風吹。 城中桃李須臾盡,爭似垂楊無限時。 花萼樓前初種時,美人樓上鬥腰肢。 如今拋擲長街裏,露葉如啼欲向誰。 煬帝行宮汴水濱,數枝楊柳不勝春。 晚來風起花如雪,飛入宮牆不見人。 御陌青門拂地垂,千條金縷萬條絲。 如今綰作同心結,將贈行人知不知。 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

  6. 其他人也問了

  7. (隋の 煬帝. ようだい. が築いた運河の堤)の柳を主題とした歌曲。 楊柳枝は、白居易が楽府題の「折楊柳」を基に、樊素・小蛮という二人の愛妾のために創作したもの。 孟棨. もうけい. の『本事詩』事感第二に「白尚書の姫人樊素は歌を善くし、妓人小蛮は舞を善くす。 嘗て詩を 為. つく. りて曰く、桜桃樊素の口、楊柳小蛮の腰、と。 年既に高邁にして小蛮方に豊艶なり。 因って楊柳を 為. つく. りて以て意を托す」(白尚書姫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 嘗爲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年旣髙邁而小蠻方豐艷。 因爲楊柳以托意)とある。 ウィキソース「 本事詩/2 」参照。 『全唐詩』『四部叢刊本』『四部備要本』では「楊柳枝詞九首 其六」に作る。 『楽府詩集』では「楊柳枝九首 其六」に作る。

  8. 楊柳枝詞九首》是 唐代 詩人 劉禹錫 晚年所作的 組詩 。 第一首為序曲,勸人聽改編的新曲;第二首言大千世界萬象紛紜,各具其理又相互依存;第三首寫長安少年春遊,楊柳增色助興;第四首寫洛陽名士雅集,楊柳助長風情;第五首以楊柳依人而易衰,喻人之依附富貴不求自立終難長久;第六首以楊柳見證隋之興亡,言世事無常之意;第七首以楊柳寄託懷人相思之情;第八首言楊柳最知人間別離之事;第九首借楊花柳絮喻漂泊之感。 這九首詩直接用民歌曲調創作,保持了純正的民歌風味,提高了民歌的藝術水平,既有較豐富的思想內涵,又諧音合律便於傳唱,使雅俗互補,相得益彰,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平。 基本介紹. 作品名稱 :楊柳枝詞九首. 作品別名 :楊柳枝九首、楊柳枝詞. 創作年代 : 中唐. 作品出處 :《 全唐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