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9年12月, 立法會 撥款約24.8億港元興建北大嶼山醫院首期位置建於 東涌 第25區 松仁路 上(前身為 安東街臨時遊樂場 ),毗鄰 逸東邨 及 裕泰苑 ,佔地約1.9公頃,主樓呈彎月形,樓高7層,設有 急症室 、專科門診及日間康復中心等。 北大嶼山醫院亦將會設有緊急病理化驗室放射診斷室電腦斷層掃描機、 超聲波掃描機 及血庫等等。

  2. 北大嶼山醫院 (簡稱 北大 、 嶼院 ;英語: North Lantau Hospital , 醫院管理局 內部代碼:NLTH),是 香港 離島區 大嶼山 東涌 的一所小型公立 醫院 ,屬於 九龍西醫院聯網 ,於2013年第二季落成,同年9月24日起分階段啟用,至2014年9月25日起提供24小時急症室及住院服務 [1] [2] 。 北大嶼山醫院由 醫院管理局 九龍西醫院聯網 管理 ,轄下以 瑪嘉烈醫院 為主的各醫院支援北大嶼山醫院的服務及 資源 [3] 。 歷史.

  3. 2023年12月18日 · 序言. 历史. 组织架构. 设施及服务. 公共交通. 参考来源. 北大屿山医院. 大陆简体. 工具. 坐标 :22.2825000°N 113.9391667°E. 兴建中的北大屿山医院左方为 松仁路2011年10月兴建中的北大屿山医院2012年11月兴建中的北大屿山医院2013年5月) 北大屿山医院于翠群径(左)与松仁路(右)交界的西北角外貌(2013年11月) 松仁路的西北外貌(2017年1月) 北大屿山医院急症室通道(2014年10月)

  4. 2024年5月4日 · 香港醫院列表. 本列表列出 香港 已落成、興建中、待建中的公私營 醫院 。. 截至2021年4月,共有43所公立醫院(含醫療機構) [1] 及13所私營醫院 [2] 。. 香港的 公營醫療 是指由 香港政府 或 公營機構 (主要為 醫院管理局 )為基層階層提供之安全網基本醫療 ...

    • 概況
    • 服務範圍
    • 醫院建築
    • 醫療事故

    1960年代末,爲應付荃灣新市鎮人口增長,舒緩現有明愛醫院及仁济医院的壓力,並取代日漸老化的前荔枝角醫院,主理香港傳染病科相關服務;有見及此,香港政府於荔枝角灣對上開山平整土地,以興建新荔枝角醫院及葵涌醫院,新荔枝角醫院以英皇佐治六世次女、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胞妹瑪嘉烈公主得名爲瑪嘉烈醫院,於1975年10月20日啓用及開始收容病人。 瑪嘉烈醫院現設聯網腫瘤科中心、嚴重創傷中心、腎臟移植及透析中心、聯網碎石中心、聯網胸肺內科及肺結核治療、聯網高危產科、兒童及初生嬰兒深切治療服務等等。繼承舊荔枝角醫院的傳染病科龍頭地位,在香港受SARS、禽流感、2019冠狀病毒病威脅時,瑪嘉烈醫院亦为指定專科醫院。 瑪嘉烈醫院同時是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認可的專科訓練中心,為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醫科學生提供臨床教育...

    瑪嘉烈醫院提供以下醫療服務: 1. 二十四小時急症室服務 2. 專科醫療護理 3. 日間醫護 4. 復康服務 5. 一級創傷中心(英语:Level I Trauma Center) 6. 內科 7. 腫瘤科 8. 外科 9. 矯形及創傷外科 10. 神經外科 11. 兒童及青少年科 12. 婦產科 13. 成人深切治療科、兒童深切治療科及初生嬰兒深切治療科 14. 冠狀科 15. 口腔頜面外科 16. 牙科 17. 麻醉科 18. 放射治療科 19. 核子醫學 20. 病理學科 21. 泌尿科 22. 腎科 23. 傳染病科 24. 心臟科 瑪嘉烈醫院現為香港腎科、傳染病科、燒傷及整形外科的第三層轉介中心,以及新界南區的腦神經外科 轉介中心。瑪嘉烈醫院亦為區內其他醫院提供診斷支援及專科應診服...

    傳染病中心大樓

    自2003年流行SARS後,香港特區政府與醫管局全面檢討疫情,決定興建傳染病專科醫療中心,為傳染病病人提供一站式的臨床治療,選址瑪嘉烈醫院,於2004年4月14日撥款5億3,800萬港元展開興建工程,於2006年第4季度竣工。2007年6月22日由中國衛生部部長高強及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主持揭幕儀式。 傳染病醫療中心(S座)位於瑪嘉烈醫院EF座大樓對開斜坡,樓高17層,樓面總面積達21,600平方米,其中8層是負氣壓隔離病房,提供108張隔離病床,其中14張為深切治療病床。各病房以獨立隔離病室組成,每個病室設一或兩張病床,病房安裝雙重負壓電動互鎖門,並配以負壓空調及高效能空氣過濾系統。病房設獨立更衣區(潔淨與污染區),同時亦設有獨立淋浴室與厠所,醫療中心的空氣先經過高效能空氣粒子過濾系統消毒才排放,而排污系統加設自動消毒系統,經消毒的污水才排放往公共污水渠。傳染病中心設連接橋,貫通醫院EF座、G座及P座大樓。 衛生防護中心設辦公室於傳染病中心內,中心設有生物安全第三等級臨床實驗室及放射診斷設施(包括X光機及電腦素描間)。

    復康及療養大樓(荔景大樓)

    位於荔景荔崗街10號,距瑪嘉烈醫院約五分鐘車程,惟只有專線小巴能到達。為急症病人提供療養及復康支援;另設有老人科日間醫院,提供四十個名額予年老病人。

    瑪嘉烈病人死亡涉護士判斷錯誤

    2013年5月,57歲女病人因為呼吸衰竭,要用呼吸面罩接受氧氣治療。在五月二十六日,病人要運送去另一病格,兩名護士見病人臨床情況穩定,血含氧量亦正常,暫停了氧氣治療,但病人情況轉壞,同日死亡。

  5. 主要特色. 位於東涌西岸的住宅群沿 北大嶼山公路 作弧形排列攝於2007年新市鎮建於大嶼山北岸的填海土地上 東涌 一直伸延至 大蠔 ,沿海岸線發展。 新市鎮與機場島之間有一條闊200米的水道及 觀景山 相隔,形成天然的隔音屏障; 不同地點的建築群具有個別的外形設計,高密度與高度建築集中於 港鐵 東涌站 上蓋與毗鄰地區,海岸沿線容納中高密度及高等高度的建築,而山谷地區則主要興建低密度樓房,但現時有些山谷地區已成為市區發展一部分,包括興建大型 公屋 、商場及社區設施; 市中心的多層住宅樓宇,順沿 北大嶼山公路 的弧形公路,形成一系列層次分明的曲線,為新市鎮營造鮮明的立體感,此景象現已消失;

  6. 北區醫院 (英語: North District Hospital )位於 香港 新界 北區 上水 保健路9號,成立於1998年2月27日,是 香港 首間由 醫院管理局 全盤計劃和興建的小型公立 醫院 ,歷時3年2月建成,並於1998年11月14日開幕,隸屬於 新界東聯網 。. 快速的興建是為了服務人口急速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