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28日 · 從圖1可以看到,對於出身於階級I的青年來說,雖然擁有學位並不意味着能有絕對把握地維持在階級I中,但如若沒有學位「傍身」就難以避免有很大機率(84.6%)被擠出「中產行列」。 對於出身於其他階級的青年來說,若指望在獲得學位之前就必定能上流至階級I,也無異於「癡人說夢」;即使擁有學位,能上升至階級I的機會也不甚樂觀。 但說到底,對於那些基層出身的青年來說,只有擁有學位這一必不可少的「入場券」,才有稍大的機會「圓中產夢」。 因此,如今說「學位無用」還言之尚早。 而且,低下階層的青年取得大學學位雖然未能直接上升到階級I,但也有較大可能上游至階級II,學位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2. 2020年6月1日 · 以相對優勢解讀STEM男女失衡的迷思——與蘇教授和趙教授商榷(文:張熹晴、黃子純、曾華科、鄭嘉盈、鄭穎瑩、邱峻輝、黃智穎). 圖2之1. 香港教育大學蘇詠梅教授和趙永佳教授於5月4日在《明報》觀點版上發布了〈香港欠「STEM女生」〉一文,指出香港女生受 ...

    • 身分跟政治態度和價值觀掛鈎
    • 社會參與度高者更可能移民
    • 對政治環境的負面判斷 蓋過歸屬感的影響

    這現象在表面上有點弔詭:為什麼更認同香港社會的人愈想走?原因很簡單,那是因為無論「香港人」這個身分也好,「本土派支持者」這個身分也好,代表的都不止是一種籠統意義下的歸屬感,不止是一種「我真係好鍾意香港」的情懷,它跟政治態度和價值觀掛鈎,例如本土派或民主派支持者,更可能不信任香港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更可能認為香港被「大陸化」、更可能認為香港社會各方面的自由在倒退、更可能嚮往自由民主的國度,而這些政治態度和價值觀,都可能成為推動移民決定的因素。表1下半部分就顯示了不同組別市民對特區和中央政府的信任度和後物質價值取向。在一個1至4分的量表上,自認是中國人的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度達3.06分,但本土派支持者、民主派支持者,以及自認是香港人的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度低至1.3分左右或以下。另外,在一個0至4...

    不同因素與移民意欲有什麼關係?表2總結了一些分析結果,方便起見,筆者先統一地進行了雙變項相關分析,第一欄顯示,除了性別跟移民意欲沒有關係以外,所有其他變項都跟移民意欲有統計學上的顯著關係。移民意欲高的香港市民較為年輕、教育程度較高、收入較高、較可能在香港出生、較可能認為自己是香港人、較可能是本土派或民主派的支持者、對政府信任度較低、較傾向後物質價值觀、社區歸屬感較低,以及社會參與程度較高。不過,在多變項分析中,當不同因素的影響互相排除掉之後,年齡和教育程度不再跟移民意欲有關,亦即是說,年輕人較傾向移民,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身分認同和政治態度,教育程度高的人較傾向移民,則是跟他們手上的資源有關。同樣地,在多變項分析中,在香港出生以及香港人身分認同不再跟移民意欲相關,在香港出生以及認為自己屬香港人的...

    總括而言,有眾多因素可以影響人們移民的計劃和決定,有沒有資源固然是重要考慮,而資源不限於金錢,也包括各種嵌入於人際關係和網絡中的社會資源。資源以外,歸屬感的確影響人們會否移民,上面的調查測量了香港市民的社區歸屬感,而我們可以想像,市民對香港社會整體的歸屬感也有可能減低離開的意欲。不過,在香港的社會和政治環境之下,對香港的認同跟政治態度和立場掛鈎,而後者很大程度上左右移民的決定,對政府的不信任和對政治環境的負面判斷,往往蓋過歸屬感的影響,推動着部分香港人作出帶着無奈的決定。

  3. 2021年6月29日 · 高中中文科納20文言篇章 學中華文化. 【明報專訊】9月起中四學生將修讀課程改革後的中文科,教育局早前公布2024年中學文應試(DSE)取消聆聽、說話卷。. 當局昨日公布68頁的新課程指引,列出20篇文言作品「建議篇章」名單,稱教師可善用「建議篇章」規劃 ...

  4. 2021年3月7日 · 【明報專訊】政府防疫又出新招,今次要求餐廳設「執枱專員」。當這個消息傳到黎的琛耳中,不無諷刺,他的人類學碩士論文以研究茶餐廳為題,曾到茶記親身體驗做伙計,其中一項觀察,正是樓面員工沒有清晰分工,才保持又快又靈活的效率。

  5. 2023年9月14日 · 【明報文章】最近看了重慶市前市長黃奇帆在去年底出版的新作《戰略與路徑:黃奇帆的十二堂經濟課》。書內包括12章,也就是黃奇帆在復旦大學講課的內容。全書12章的涵蓋面相當廣泛,既有「十四五」規劃、共同富裕、雙循環、雙碳目標、《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高質量發展等 ...

  6. 2021年7月16日 · 首宗《港區國安法》唐英傑案正在高院聆訊,控辯雙方就如何解讀「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口號傳召學者作專家證人,更與雙方大律師「唇槍舌劍」。但原來「網上術語」、「Telegram」、甚至「認人」也可成為法庭上專家證人的範疇。明報電子平台組訪問了法律界人士,為讀者解答一些關於專家證人的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