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為加強展覽的趣味性,主辦機構安排於展覽期間在展覽廳演出多齣以公屋生活為背景的話劇。. 在博物館演出話劇,對香港來說還屬首次。. 話劇將於下列星期日演出,表演時間分別為下午3:00及4:00。. 6月27日. 7月4日. 8月1日.

  2. 人、、情 - 香港公共房屋發展五十年. 凡欲組團參觀展覽的學校、註冊慈善及非牟利團體,均可申請免費導賞服務,請 按此 登入香港文化博物館網址瀏覽詳情及申請。 更新日期: 2004年5月28日.

  3.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逃難後回流人士和新移民紛紛來港,香港的人口急劇增加,各處山坡迅速佈滿僭建的寮屋。 該些房屋以廢木和鐵皮等物料搭建,經常受到火災威脅。 1953年的聖誕夜,石硤尾寮屋區發生大火,約58 000人痛失家園,大量災民無處棲身。 政府立即把部分災場夷平,興建兩層高的平房以臨時安置災民。 但這並不足以解決災民的長遠住屋問題,政府旋即決定以鋼筋混凝土建造更牢固的房屋。 首批共八幢六層高的徙置大廈於1954年年底建成。 香港的公營房屋發展計劃遂於石硤尾邨揭開序幕。 隨後八年內,另有21座七層高的大廈落成。 這些屬於「第一型」設計的徙置大廈,住宅單位分成兩翼,連接兩翼的走廊設置公用衞生間和洗滌設施;從上俯瞰,這些大廈外型呈「工」字型,故亦被稱為工字型大廈。

  4. 作品廣受香港及內地不同媒體關注,部分被香港文化博物館收藏。 近期出版的攝影集有《開心牛》、《飛不起讓我走下去》;現為自由攝影師。 我是在老屋邨長大的。

  5. 2023年1月13日 · 石硤尾邨建於1954年,是香港首個徙置屋邨。 舊屋邨於2006年進行最後一期的清拆重建,只保留一座美荷樓。 一群在石硤尾邨度過童年的舊街坊,重回舊地,緬懷昔日簡樸而富於人情味的歲月。 (MP4 格式) << 1 2 / 2 >> Historic Estates and Buildings,About Us,Photos and Videos,Videos,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6. 2024年1月17日 · 1954年,政府在石硖尾兴建首个徙置屋邨以安置大火灾民。 且让我们追溯由当年至今天,香港公共房屋发展的历史。 「光影楼情」展览. 房屋委员会在2009年举办「光影楼情」图片及录像展览,以缅怀石硖尾邨、苏屋邨和牛头角下邨三个别具历史意义的屋邨。 期间展出三个屋邨清拆前拍下的照片和录像影片,让市民重温这些屋邨的历史风貌、居民的生活文化,以及邻里间的情谊。 香港的公共房屋计划始自上世纪50年代。 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公屋历史印记。 ,香港房屋委员会及房屋署.

  7.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逃難後回流人士和新移民紛紛來港,香港的人口急劇增加,各處山坡迅速佈滿僭建的寮屋。 該些房屋以廢木和鐵皮等物料搭建,經常受到火災威脅。 1953年的聖誕夜,石硤尾寮屋區發生大火,約5萬8千人痛失家園,大量災民無處棲身。 政府立即把部分災場夷平,興建兩層高的平房以臨時安置災民。 但這並不足以解決災民的長遠住屋問題,政府旋即決定以鋼筋混凝土建造更牢固的房屋。 首批共八幢六層高的徙置大廈於1954年年底建成。 香港的公營房屋發展計劃遂於石硤尾邨揭開序幕。 隨後八年內,另有21座七層高的大廈落成。 這些屬於「第一型」設計的徙置大廈,住宅單位分成兩翼,連接兩翼的走廊設置公用衛生間和洗滌設施;從上俯瞰,這些大廈外型呈「工」字型,故亦被稱為工字型大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