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艋舺龍山寺 ( 臺灣話 : Báng-kah liông-san-sī ),也稱 萬華龍山寺 ,是位於 臺灣 臺北市 萬華區 ( 艋舺 )的 觀音寺 ,為 龍山寺 之一。 建築列為 國定古蹟 。 歷史沿革. 清治時期. 龍山寺三川殿. 早期泉州三邑人到 艋舺 是以從事茶葉、藤條等生意為主,相傳雍正年間一位來自泉州三邑的藤條商人至 境尾 時,把泉州三邑人信仰中心的 晉江龍山寺 香火袋遺忘在竹枝上,被人視有神蹟而供奉 [1] 。 乾隆初年,三邑商人黃典謨發起建寺,募資銀二萬餘元 [2] 。 以風水家張察元堪輿 [3] ,乾隆三年(1738年)五月十八動工 [4] ,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落成 [2] 。

  2. 臺灣正體. 艋舺龍山寺 ( 臺灣話 : Báng-kah liông-san-sī ),也稱 萬華龍山寺 ,是位於 臺灣 臺北市 萬華區 ( 艋舺 )的 觀音寺 ,為 龍山寺 之一。 建築列為 國定古蹟 。 歷史沿革 [ 編輯] 清治時期 [ 編輯] 龍山寺三川殿. 早期泉州三邑人到 艋舺 是以從事茶葉、藤條等生意為主,相傳雍正年間一位來自泉州三邑的藤條商人至 境尾 時,把泉州三邑人信仰中心的 晉江龍山寺 香火袋遺忘在竹枝上,被人視有神蹟而供奉 [1] 。 乾隆初年,三邑商人黃典謨發起建寺,募資銀二萬餘元 [2] 。 以風水家張察元堪輿 [3] ,乾隆三年(1738年)五月十八動工 [4] ,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落成 [2] 。

  3. 2024年5月13日 · 艋舺龙山寺 ( 台湾话 : Báng-kah liông-san-sī ),也称 万华龙山寺 ,是位于 台湾 台北市 万华区 ( 艋舺 )的 观音寺 ,为 龙山寺 之一。 建筑列为 国定古迹 。 历史沿革 [ 编辑] 清治时期 [ 编辑] 龙山寺三川殿. 早期泉州三邑人到 艋舺 是以从事茶叶、藤条等生意为主,相传雍正年间一位来自泉州三邑的藤条商人至 境尾 时,把泉州三邑人信仰中心的 晋江龙山寺 香火袋遗忘在竹枝上,被人视有神迹而供奉 [1] 。 乾隆初年,三邑商人黄典谟发起建寺,募资银二万余元 [2] 。 以风水家张察元堪舆 [3] ,乾隆三年(1738年)五月十八动工 [4] ,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落成 [2] 。

  4. 滬尾泉州人黃龍安於同治年間在 大嵙崁 建立分香廟 大溪龍山寺 [15] 。. 1884年 清法戰爭 期間,法軍進攻台灣(台灣民間稱為「 西仔反 」,「西仔」指 法蘭西 ), 劉銘傳 棄守 基隆 ,10月2日自基隆撤退時,劉銘傳因擔心法軍自 滬尾 攻入 台北城 ,原本打算 ...

  5. 月下老人 ,簡稱 月老 ,尊稱為 月老公 、 月老爺 、 月老星君 、 月老神君 ,是 道教 的 神祇 之一,為掌管男女姻緣(關於 婚姻 之 緣分 )之神。 形象常被塑造成白鬍長鬚,臉泛紅光的慈祥老者;左手持著姻緣簿,右手拄著拐杖。 來源 [ 編輯] 唐朝 李復言 的《續玄怪錄》記載,唐朝的 韋固 在少年時(另本說為童年,又說時為六歲),有一夜在宋城的 客棧 中,遇到一位老人坐在 月光 下翻看著一本書( 無字天書 )。 韋固覺得怪,對老人發問。 老人回答是「 鴛鴦譜 」:也就是天下人的婚姻登記書。 老人又告訴韋固,遠處那個賣菜老嫗的女兒,現在才三歲,正是他十四年後的妻子。 韋固嫌棄不貌美,派人 行刺 那女孩。 十餘年後,韋固 結婚 ,發覺妻子眉上留有疤痕,正是當年的小女孩。

  6. 安海龍山寺 是一間影響力深遠的 廟宇 ,於 唐高祖 武德 元年(618年)始建, 明代 天啟 三年1623年大修,正殿供奉 觀音菩薩 (千手觀音),目前屬於福建省 文物保護單位 ,已有87年歷史。 龍山寺之前曾名「 天竺寺 」或「 普現殿 」,後因為地處 安海鎮 龍山之麓,才改名為龍山寺。 各地分靈 [ 編輯] 由於泉州為 中國大陸 僑鄉 ,許多 移民 至 東南亞 及 臺灣 之後,為求平安,都會回龍山寺 分靈 ,或邀請龍山寺僧人一同前往,於僑居地興建新 寺廟 ,據估計共分靈出4百多間大小寺廟,而許多仍以龍山寺為名,有些則改名為 觀音寺 、 竹林寺 或其他名稱,不論是晉江的本寺或海外諸多分靈寺廟,在戰亂中都常傳出 神蹟 ,也造就了各地龍山寺的香火鼎盛。

  7. 月下老人,简称月老,尊称为月老公、月老爷、月老星君、月老神君,是道教的神祇之一,为掌管男女姻缘(关于婚姻之缘分)之神。 形象常被塑造成白胡长须,脸泛红光的慈祥老者;左手持著姻缘簿,右手拄著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