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1月18日 · 五倫是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 五種關係,孟子說「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 ... 柒、廉,清靜無為,三清四 。 何謂廉?周禮:「廉以持官府,亦計弊辟吏之治,一曰廉善,二 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 ...

  2. 2020年7月13日 · 一、大乘法門的戒定慧. 惠能大師說:「你師父說的戒定慧,是接引大乘人的;至於我說的戒定慧,是接引最上乘人的。. 」 為什麼惠能大師是接引最上乘人呢?. 因為他說:「我所說的,常不離自性,若離自性,即是離體,離體說法,便是說的有相法 ...

  3. 2017年10月28日 ·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三字經先天解:. 【本文】 興毅忠信.禮義聖道院-福哥. 「三綱者 〝君臣義〞君為臣綱」. 三綱者維持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三種倫常關係就是君臣之間有道義父子之間有親情夫妻之間能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君仁臣忠 ...

  4. 2015年10月30日 · 了解 彌勒祖師因緣. 一貫道弟子修行的目的,在於歸依彌勤淨土,再回歸無極理天,一貫道弟子修持百年之後先回到那裏?. 先回彌勤淨土,再回無極理天,返本歸元。. 我們每日献香叩首時的愿懺文:彌勒祖師妙法無邊,護庇眾生懺悔佛前,改過自新同 ...

  5. 「菩提」是一種覺悟的意思,也是道的意思。 六祖一開頭就講;每個眾生都具有菩提覺悟的本性,這種自性是原本清淨無染的。 什麼叫「自性」呢? 即一切萬有的本體,每一個人,每一事物的本來體性叫做「自性」也稱「本性」。 每一個人的本性都是純善的,都是光明的,所以六祖説;「菩提自性本來清淨」。 本心是佛心,也是清淨的心,是沒有染著,離開善惡對待,無分別比較的。 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能發露菩提自性沒有分別心時,才能真正體會佛法奧義。 清淨自性是不假外求的,那麼如何保有本來清淨之心呢? 就是時時以般若智慧自内觀照。 「心外求佛路就差. 水中月影鏡中花. 先天妙理君知否. 只在一心便可誇」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六祖的「頓悟法門」,他要大家時時刻刻都用「這個本心」來修行,是哪個本心呢?

  6. 正法傳承永續 (1) 有人一聽到「性理」(佛家講般若)一詞,便兀自以為這個「性理般若」空泛不著邊際,或是認為太高深了,不如實際一些;先做才講! 或是說:應該把性理般若講淺一點讓大家更明白些,如是等等說法,似是而非,其實都是對「性理般若」生起畏怯之心的.

  7. 2009年2月8日 · 在這五倫之中,夫婦、父子(包括母子)、兄弟(包括姊妹)這三種關係,發之於「人之大欲」,歸之於社會倫理,中國人常稱之爲「天倫」,是因婚配、血緣和長幼等而産生的親情。 「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漢書·元帝紀》), 由對故土的眷戀而産生的對家人共同生存的期望,既是中國人最爲根本的本性與本質的關係,也是中國人最基本的情感需求。 夫婦人倫是周人的首重之情。 《詩經》以《關雎》爲首,即含有敦厚夫婦之意, 正如《詩大序》所云:「風天下而夫婦」。 夫婦也是人倫禮義中極重要之一環,如《禮記·內則》云:「禮始于謹夫婦。 《中庸》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 《易·序卦》曰:「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只有夫婦關係和諧了,才談得上其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