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31日 · 心泉組織現時透過網上平台與求助家庭接觸由於沒有地域限制個案分佈英國不同地方遠至蘇格蘭和威爾斯。 家長在網上填表後,便有義工聯絡跟進。 「我們現時共接獲八十幾個求助個案,有一半是問資訊,例如關於SEN(特殊教育需要)學童就學問題,有些小朋友本身在香港也有情緒需要,但更多是移英後情緒才出現狀況。 以往人們總會把移民與「歎世界」劃上等號,但在這一波移民潮中,Shirley察覺不少港人也是受着龐大「推力」選擇離開熟悉的家園,「有些人由零開始,甚至連旅行都未嚟過,賣咗樓就移民過嚟。 」當一些成年人仍摸索在英生活步調的同時,他們的孩子亦可能為新生活感到不安。 「嚟到呢度,冇晒朋友,又要建立新嘅學習環境,小朋友都有好大情緒問題。

  2. 2017年2月7日 · 面對羈留人士的指控本刊採訪了入境處助理處長執法及酷刑聲請審理馮伯豪作回應。. 根據入境條例第32 (2A)在任何人等候遣返前按入境處權限可不超過羈留7天再按保安局局長權限羈留不多於42天。. 至於第37ZK條則指出在「不局限 ...

    • 公共衞生下的文化差異
    • 港英政府鐵腕整治衞生
    • 條例非萬能
    • 香港歷年建築條例轉變

    「太平山街一帶是英國殖民早期的華人聚居地,事源一八四三年香港剛開埠不久,發生名為Hong Kong Fever,即瘧疾的傳染病,當時的英軍措手不及,被迫撤回海上。到後來,英國人留意到住在海拔較高的地方,瘧疾的感染率較低,他們當時並不知道疾病是透過細菌和蚊蟲傳染,於是把半山的華人逼到西邊,令到太平山街一帶的華人人口增加,生活環境擠迫。」 根據何佩然《城傳立新─香港城市規劃發展史》一書,一八五〇年的醫官報告發現一棟三百多呎的唐樓養了七十頭豬,而當時的排洩物仍靠人手「倒夜香」,衞生狀況可想而知。 事實上,殖民政府於一八八二年已委託工程師Osbert Chadwick調查香港的衞生環境,Chadwick形容當時的維多利亞城,人口太密,欠缺排污系統,水井含大量細菌。該份報告更有圖則分析當時的唐樓格局,...

    擠迫惡劣的衞生環境終成為病菌的樂園。一八九四年,香港爆發鼠疫,奪去超過二千五百條生命。港英政府決定不顧民間的反對聲音,以強硬手法整治衞生,收回太平山街大片土地,清拆和燒毀舊樓,改建為現時的卜公花園,減低居住密度。「這是香港第一個以控制人口密度,而安插在原有社區的公園。」政府也在疫區中心建立起細菌學研究所,即現時的香港醫學博物館,以及興建公廁。 一九〇三年,政府終於根據Chadwick呈交的報告,通過首個《公共衞生及建築物條例》,規定屋與屋之間要有至少1.8米闊的後巷,房屋要有前後窗戶通風,房屋的深度不可超過十二米,新建的建築物的高度與街道的比例為一比一等等。另外,對房屋的物料使用亦有要求,以往人們會運用來路不明的泥和磚頭去建屋,但條例指明要用高品質的物料。Charles指:「香港的《建築物條...

    事隔多年,香港的建築條例也經歷幾次重要的修訂,但一九〇三年所訂下的建築物需有足夠採光、通風,以及建築物之間保持距離的原則,沿用到現在。奈何,圖則跟足條例要求,未必保證達到條例原初的意圖。Charles指:「隨着城市發展,要考慮其他因素,樓宇的形態改變了,現時很多樓宇雖然也有前後窗,但由於樓宇的密度太高,加上很多樓宇採用井字形或十字形的設計,窗戶是打得開,但對着天井,吸入的可能是別人家廁所排出的空氣,要不就戶對戶,做不到良好通風採光的效果。」 他又指舊式的公屋,很着重通風,甚至比現時的私樓更佳,「舊屋邨大都是戶戶同一面向,陽光均等,香港以往較嚴重的疾病是肺癆,有研究指高樓大廈的低層住戶的肺癆感染率較高,因此陽光和通風是首要考慮。很多舊式屋邨為了通風,把氣窗裝在走廊,寧願犧牲私隱也要通風。」相反...

    自從一九〇三年起,香港的《建築物條例》,規管建築物的高度、採光、通風、街道闊度等標準。但隨着城市發展,《條例》至今經歷過幾次重要修改,高度、密度不斷放寬,建築物高了幾十倍,但是否住得更舒適,就見仁見智了。 1903 成立《公共衞生及建築物條例》,設定多項有助採光通風的規定,包括建築物最深不可超過九米、禁止沒有窗戶的間房、樓與樓之間需有至少1.8米後巷通道、新建築物的沿街高度不可超過街道闊度等等,建築物亦需由認可建築師去檢驗。這條例成為往後規管建築物的基礎。 1955 由於戰亂令到很多人逃難到香港,香港人口於一九四五到一九五〇年期間,由六十萬激增至二百多萬,《條例》放寬住宅建築高度,由原本沿街房屋不可以高過街道的寬度一到一倍半,放寬到三倍,亦即原本只有三、四層高的樓宇飆升到九層。 1962 引...

  3. 2022年3月19日 · 在第五波疫情爆發期間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的耆望少數族裔長者支援計劃」(Project SEE接到不少來自少數族裔社羣的長者求助個案指政府指示混亂資訊支援不足加上語言障礙讓他們大感困惑無助由快速檢測套裝使用方法到確診後的治療和隔離都碰到不少難關挑戰。 「我們的狀況有少少似在不斷救火。 」幫助這羣被忽略長者的社工劉慧幸(Peggy)表示,「少數族裔長者,在語言障礙下,他們比起一般少數族裔,收到的資訊更少,因此對很多事情都很困惑。 當主流都很困惑,少數族裔老友記是三倍。 語言障礙導致困惑無助. Peggy和團隊其中一個接到的求助來自尼泊爾裔婦人Limbu。 Limbu一家四口,先是她和兩個孩童出現新冠肺炎病徵,發燒嘔吐,在朋友幫助下獲送院,但院方只配了些藥就着他們回家等候。

  4. 2022年3月17日 · 以澳洲為例當地已把護士與病人的比例定為一對四香港的人手比例則已失衡多時,「香港在未爆COVID-19以前已經是一對十至十六葵涌邨爆發疫情時是一對三十六那時候的病人行得走得但已開始做唔掂

  5. 2022年4月26日 · 為長者留下一點尊嚴. 身在加拿大的Christine從新聞得知香港最近的疫情每當看到護老院舍成為重災區都有感當初讓母親接受在家安老是無比正確的決定,「To be honest, I’m very thankful that my mom is not in a nursing home. 我想,他們(安寧頌團隊)的出現,大概正好fill in這個gap吧。 在加拿大等西方國家,談生論死不過平常得很的事;在加國生活三十多年的Christine,原來曾十分抗拒跟母親討論「預設醫療指示」,「我總是覺得未到這一步,但現在就知道是很重要,當母親他日不能再作主時,我都知道她的意願。 」在她眼中,死亡帶有許多令人恐懼的未知,還有思念和不捨;從前,她最怕父母的死會為自己帶來遺憾,害怕一生被遺憾煎熬。

  6. 2022年3月26日 · 2022.03.26. 撰文:Dason Chan. 第五波疫情爆發以來香港抗疫物資與食品紛紛被搶購超市貨架更被掃空今日26/03),TVB聯同全港抗疫義工同盟全港社區抗疫連線聯同各工商機構非牟利社福團體舉行疫下送暖 愛不隔離 共渡疫境暖心大行動」,汪明荃曾志偉2021年度香港小姐冠軍宋宛穎亞軍梁凱晴季軍邵初等均有出席阿姐在社交平台分享記者會照片並表示各大機構集合人力物力及資源向基層家庭65歲或以上獨居長者或雙老家庭以及行動不便人士上門派暖心福袋內裏主要為糧油食品,「希望此行動能幫助他們暫緩困境減輕憂慮。 +4. 汪明荃 曾志偉 宋宛穎 梁凱晴 邵初 抗疫 第五波疫情. 第五波疫情爆發以來,香港抗疫物資與食品紛紛被搶購,超市貨架更被掃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