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10日 · 哈佛教授是你手機看多了 只看30分鐘社交媒體 找回幸福.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3/12/10 09:30. 分享: 哈佛教授:世界愈來愈壞? 是你手機看多了 找回幸福的3條社媒使用準則. 社交媒體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生活中的核心部分,尤其是對於那些用社交媒體關注即時新聞的人——從戰爭到大型槍擊事件。 然而,研究幸福感的哈佛教授Arthur C. Brooks認為,人們需要減少使用社交媒體來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使用社交媒體的3條嚴格準則. 「我被公衆關注,並且每天都要做許多工作。 我確實需要知道世界在發生什麼,但我不需要每天花一個半小時來閲讀新聞。 」Brooks在CNBC的一次活動中表示,他建議所有人應該嚴格限制自己每天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

  2. 2021年11月8日 · 哈佛教授教用3步思考 興趣與生活價值不符可能更痛苦!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1/11/08 17:55. 分享: 工作應否以興趣行先? 相信很多人都曾想過把興趣當職業,例如喜歡下廚烹飪的人可能曾想過做廚師、喜愛畫畫的人便想成為畫家或做老師教畫畫。 但有人認為興趣不能當飯食,因為大多數興趣都難以賺錢;亦有人覺得興趣當職業會更容易成功,因為熱愛興趣會使自己有動力精益求精。 興趣做事業,可以當飯食嗎?

  3. 2019年6月14日 · 任教哈佛醫學院的臨床精神病學專家Martha Stout,在畢生研究結集《The Sociopath Next Door》(4%的人毫無良知,我該怎麼辦? )中指出,現世代每2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毫無良知(臨床精神科稱為Sociopath),他們非如我們想像般,行為異常、猙獰面目像《蝙蝠俠》裏的小丑,而是外表正常,甚至是讀書成績優異、社會「精英」層人物。 Stout警告,若那4%毫無良知的人攀上當權者之位,會把我們的人際關係、銀行戶口、成就、自尊和社會的太平日子完全摧毁。 正常人皆有「良知」的內在機制:當做了不道德、傷害別人或很自私的決定時,機制會在內心懲罰我們。 但Sociopath呢? 此內在機制欠奉,做了壞事全無罪惡感或悔意,無視別人苦難,性格不認輸又要話晒事。

  4. 2023年9月18日 · 美國高端升學諮詢公司Command Education創始人Christopher Rim對商業内幕表示根據今年常春藤盟校放榜日Ivy Day的數據2027届畢業生即2023年入學的學生哈佛大學錄取率只有 3.41%哥倫比亞大學錄取率3.9%學生需要非常拔尖才能躋身常春藤。 彭博社指,精英大學長期以來都充滿了富人的孩子,但隨著招生熱潮不斷升溫,超級富豪們正在將不惜一切代價取勝的策略提升到五星級的高度。 收費高昂的豪華升學諮詢服務,幾乎可以保證客戶能夠進入他們的「夢校」。 6年輔導總費用高達75萬美元. Command Education就是一個例子。 Rim告訴《 商業内幕 》,若家長在孩子中一時僱用他們,輔導6年直到上大學,總收費是75萬美元。

  5. 2024年2月26日 · 哈佛商學院管理學教授該院Managing the Future of Work計畫共同領導者Joseph Fuller 表示,一旦畢業生的頭兩三份工作集中在一個行業或一組工作內容上,便很難轉行跳到另一條職業道路上: 例如,一名(原本)有抱負的市場營銷策略師,為了應付生計而任職幾份食品服務主管的崗位; 由於網上招聘演算法掃瞄申請人的履歷的方式,該名人士現在最有可能考慮的下一個職位是商店經理; 而他或她突圍而出、進入企業市場營銷部門的可能性就更小。 由此觀之,學非所用的職場初哥就連轉行「撥亂反正」都困難,未來想要回歸其本科領域、從中尋求加薪職位,更是無望。 現年29歲的美國青年Alexander Wolfe就是選錯工作誤了前程的過來人。

  6. 2024年5月1日 · 華德士香港的董事總經理John Mullally 指出,在2021至2022年間,香港的招聘市場因大量招聘和本地市場人才短缺而受到干擾,許多組織選擇增加職稱而非注重員工的發展或提供有意義的職業成長。 年輕一代亦急於晉升. 有供應亦有需求,與此同時,根據華德士香港在3月份進行的調查顯示,香港六成的年輕員工對公司內的晉升速度持有很高期望,他們希望在12至18個月內獲得晉升,這反映出職稱對這一代人仍具有很高的價值。 調查還顯示,將近一半的年輕職工將領導團隊視爲確定資歷高低的最關鍵因素。 華德士認為,Z世代對職位不斷提高的期望推動了職稱膨脹趨勢。 誇大職銜的反效果︰薪酬待遇不相符. 然而華德士指出,這種做法並未能帶來預期效果,有時還會為僱主和員工雙方帶來問題。

  7. 2020年12月4日 · Microsoft香港早前舉辦了年度教育論壇新常態下的未來教學為主題雲集了本地中小學的校長教師IT專業人員及家長分享他們在適應新常態的過程中如何應對各項挑戰並就如何持續促進學生的平衡發展提出了以下幾點: 1. 混合模式的成功 始於讓教師掌握相應的數碼技能. 從傳統面授課程轉而推行遙距學習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在新冠疫情期間,香港學校面對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如何協助教師為學生長遠提供優質的遙距和混合模式學習體驗。 就此,教育界首要做到的是為教師提供充足的科技支援和適當的培訓,協助教師掌握學習新常態下須具備的數碼技能,為他們在新常態下繼續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建立紮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