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9日 · 根據圖表顯示,2024年被標記為可能出現下一場大規模動盪的時間節點。 不過我暫且不願對此妄加評論和揣測,因為就如2006年的情況一樣,這種劇烈波動可能會延後發生。 如果在美國大選之前,美股一路走高但選前突然轉守,那必將給投資者留下極為不利的心理預期。 因此,如果出現回檔,我估計很可能會發生在今年大選前。 目前我們不去討論是否會構成「股市崩盤」,只需關注2024年美股漲勢是否會出現一次及時的回檔修正,這本身就已很值得我們密切關注了。 作者:江恩小龍劉君明. 江恩理論及經濟周期專家,曾到中港台三地演講及出版多本技術分析書。 目前在證券公司專注於債券,股票及投資帳戶組合管理。 網站: https://ericresearch.org. 分享給你的朋友. 美股表現近年持續強勁,不知如何入手?

  2. 2024年2月15日 · 回顧歷來四個龍年表現 追蹤高升值潛力板塊. 2024-02-15 聶振邦. 龍年首個交易日 (2月14日) 港股紅盤高收,恆指收報15,879點,上升132點,升幅0.84%。. 恆指自1969年11月24日推出至今,今次是第五個龍年,之前四次同見紅盤高收,分別是1976年2月4日升2.59%、1988年2月22 ...

  3. 2021年8月16日 · 由於現時環球各國對國家安全重要性提高關注,未來長和在電訊及基建資產收購機會有限,惟各國對外資投資房地產的疑慮不太大;長實未來進行收購的可能性較長和為高。. 從這個角度看,長實才是李澤鉅的至愛。. 投資者如果要配置傳統行業股票,長實潛在升 ...

    • 招金礦業
    • 大唐發電
    • 藥明康德

    招金礦業10月下旬公佈首三季賺2.65億元(人民幣.下同) ,按年升6.6倍,營業收入57.89億元人民幣,升7.94%。如果單計第三季,招金收入22.53億元,按年升33.6%,歸屬股東盈利為1.57億元,按年多賺8.4倍。第三季金價回落4%,儘管公司並無提供生產數據,但市場估計盈利大增是由於成本下降所致。 招金期內成本下降與產能效益有關。集團位於山東海域金礦項目開採成本低,紫金礦業(2899.hk)早前會與其合作開發,預計在未來2至3年可達產(達到設計生產能力的產量),瑞信便指出此為招金潛在的長期增長動力來源。據悉該海域金礦達產後,按照海域金礦70%權益並表後,招金的黃金產量將較2021年的基礎上實現翻倍,而由於同招金本埠的直線距離僅約45公里,完全達產後綜合克每克黃金生產成本料跌至10...

    大唐發電(0991.HK)今年首三季純利7.64億元人民幣,按年大升4.2倍,然而第三季營收雖有316.5億元,按年大升27.84%,但期內錄虧損6.36億元人民幣,大失市場所望,而事實上,去年同期虧損16.2億元人民幣,第三季表現按年其實已有很大改善。 季績後大唐發電股價隨即急挫3成,主要是由於第三季表現遠遜預期,特別是上半年錄得可觀盈利下,第三季似乎無以為繼。虧損的出現主要是由於發電所需的煤炭國內價格急升所致,每噸大部分時間在900元水平,並曾高見1100元,故發電成本急升理應屬於市場預期之內才對。煤價急升背景是國際能源供應緊張下,兗煤澳大利亞(3668.HK)指出,澳洲煤價第三季按年大升2.1倍,國內煤價實際季度升幅已相當克制。 截至10月28日,內地動力煤現貨及期貨每噸分別報828....

    藥明康德今年首三季營業額按年升72%至284億元,歸屬股東淨利潤為73.8億元,按年升1.07倍,折合每股賺2.52元。 對比中期賺46.4億元,按年升73%,第三季的盈利略為加強至27.4億元,按年則大升2.1倍,而野村指公司第三季收入按年升78%至106億元,創下新高。 值得留意是,藥明康德的很大程度是來自海外客戶增長,公司首三季新增客戶超過1,000家,活躍客戶數量超過5,900家,當中來自美國客戶收入189.9億元,按年大升1.1倍;來自歐洲客戶收入增長29億元,按年升21%;而來自中國客戶收入53.18億元,按年亦有30%增長。數字反映海外業務是公司主要增長動力來源。另外,受惠新冠疫情,公司相關藥物訂單都有可觀增長。不過要留意,中美角力及疫情緩和對公司往後增長存有重大不確定性。 事...

  4. 2024年1月16日 ·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雖然港股已經處於低估值水平,但未來是否還會進一步下跌是個未知數。 在統計學中,線性回歸可以解釋為平衡點,而標準差則代表著不同機率的範圍。 例如,1個標準差代表著68%的機率,2個標準差代表著95%的機率,而3個標準差則代表著99.7%的機率。 目前港股明顯處於非常低的估值水平,可能在95%的標準差範圍內。 然而,我們無法排除極端情況的發生,就像黑天鵝理論(Black swan theory)一樣。 所以目前投資的兩難是恆指很平,但會否更平。 而會否出現「美股跌,港股升的東升西降?」,但過去港股只會美股升,港股跌;而美股跌,港股大跌的兩個選項。 而美股跌,港股升不是選項之一。 現在兩個劇本,港股要麼見底,要麼將見亞洲金融風暴。

  5. 2021年2月22日 · 雖然近年努力透過併購加快涉足創新藥領域,但仍不屬於生物科技股,大多創新藥預期要到2023至2024年始推出市場,面對愈來愈多較大規模且具增長概念的生科股在港上市,綠葉難享較高估值。

  6. 2021年10月20日 · 上週國美宣布和由大股東控制的國美管理訂立框架協議,前者同意為目標公司提供管理服務,由2022年至2024年為止,並獲得認購相關目標公司的權利,直至2024年為止。目標公司包括國美家、共享共建平台、打扮家、安迅物流和國美窖藏。 現正處於畫餅充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