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27日 · 戲曲視窗梅蘭芳的粵劇觀後感 - 香港文匯報. 2017-06-27. 1928年梅蘭芳攜120餘人應廣東戊辰同樂社的邀請南下廣州和香港演出。 當時他的夫人剛去世,辦完喪事後,10月22日,梅蘭芳乘船從大連轉上海,取道香港再到廣州。 他原打算在廣州出演十二天,因社會反應熱烈,演期延至四十天。 那段日子裡,廣州社會熱鬧非凡,歡迎者在海珠戲院搭起了八個牌樓迎接梅蘭芳。 由於梅蘭芳拒絕為省市國民黨黨部演出,省市黨部售出的專場票,不得不全數退回。 這件事激怒了國民黨當局,市黨部突然取締迎梅牌樓,認為「梅一伶耳,有何值得如此歡迎? 」不顧海珠戲院員工的反對,市黨部出動一幫員警和打手,強行拆除了全部牌樓。

  2. 2018年1月9日 · 後來有人將之簡化,講成:. 做到隻「積」咁. 「壓力很大,做得很辛苦」是大家對此片語的理解,不含爭議。. 對「積」這個「名詞」的理解,原創 ...

  3. 2019年5月26日 · 2019-05-26. 在黃霑先生的博士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 - 1997)》一段描述上世紀五十年代香港粵劇和粵曲境況的文字:「這段時期人才鼎盛紅伶如馬師曾紅線女薛覺先半日安上海妹新馬師曾余麗珍何非凡鄧碧雲陳錦棠梁醒波譚蘭卿任劍輝白雪仙白玉堂麥炳榮鳳凰女等前輩仍在盛壯之年演出頻密。 後輩如羅劍郎、鄭碧影、吳君麗、梁無相、蘇少棠、林家聲、陳好逑等亦開始漸露頭角,不停組班,在香港和九龍巡迴演出。 歌壇上更冒出了一群模仿前輩伶人聲腔的新人如鍾麗蓉、黎文所、李寶瑩、鄭幗寶等,各以新紅線女、小何非凡、新芳艷芬、小芳艷芬身份,為顧曲周郎提供娛樂新貌。

  4. 2019年11月3日 · 2019-11-03. 報載有子喉歌后之稱的前輩冼劍麗原名冼菁華在本年8月6日因肺炎病逝享年89歲冼劍麗上世紀50年代成名1956年憑藉灌錄由朱頂鶴包辦曲和詞的一縷柔情走紅據說她曾錄製了120多張唱片獲得子喉歌后稱號。 歌唱事業成功,她更進軍影壇,作品包括《黛玉葬花》、《珠樓錯》及與胡楓和羅艷卿合作的《大家姐》等。 專欄作家童仁在2015年發表的《桃李芬芳滿梨園》指「30年代初的粵曲子喉唱家張瓊仙,創造了一種『深加工』」的唱法,玲瓏剔透、細膩纖麗,華彩充盈,人稱『骨子腔』。 數十年來,精於此道者有冼劍麗、嚴淑芳和譚佩儀。

  5. 2014年3月4日 · 普通話聊天室:「行走」在粵普對照間. 對比與交通、行走有關的詞彙,普通話和粵語在使用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普通話吸收了「巴士」、重新 ...

  6. 2019年6月4日 · 2019-06-04. 劉以鬯這書,談人憶事,值得一看。 作者提供. 黃仲鳴. 文人獨死家中,至屍臭始被揭發的大有人在。 最為人知的當然是張愛玲,倒臥洛杉磯寓所。 另外,曾是我報館的同事繆雨,亦是黯然、淒然而去。 另有一姓何報人,八十年代退休後移居台北獨住,鄰居多日不見人,屋內惡臭溢出,慌忙報警,破門而入,只見老人家坐於椅上,已斃多時,右手伸出,指向枱上電話,料想召援不及。 此外,還有一個神秘作家十三妹,於一九七零年十月猝然昏倒,雖然及時被發覺送院,惟急救後仍回天乏術。 說十三妹「神秘」,一點不錯。 她在報上塗鴉,得見她芳容的,十中無一。 至於相片,更是難得。 在沒有傳真機、電腦時代,交稿是郵寄,聯絡編輯靠電話、寫信。

  7. 2019年9月22日 · 2019-09-22. 近日收到為慶祝黎佩儀女士從藝55周年而出版的鐳射光碟。 黎佩儀女士繼承了粵曲傳統唱腔,經過多年刻苦磨練,創造出自成一格的黎佩儀骨子腔,深受梨園讚譽。 說到骨子腔,某天和阮兆輝兄聊天,二人對何時開始用「骨子」來形容唱腔,深感興趣。 及後,筆者翻箱倒籠,並在網上搜尋,雖然找不到何時開始用「骨子」來形容唱腔的答案,卻有意外收穫──子喉骨子腔的鼻祖是樂名家梁以忠先生。 澳門作家李烈聲先生在《陳卓瑩與梁以忠》一文說:「陳卓瑩和梁以忠是粵曲界雙傑,在私伙局中,都是大家注目的人物。 梁以忠是著名的骨子腔,唱腔為許多人所模仿,音質醇厚。 陳卓瑩把精心作品送給梁以忠,也如王心帆把精心作品送給小明星,小明星至死心戀王心帆,小明星死後,王心帆終身不娶。 這是曲藝界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