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 2024年7月1日 星期一
  1. 2021年12月1日 · 2021 年 12 月 1 日. 747. 0. 群星閃耀,熠熠生輝。 來自世界各地5,500餘位金融保險菁英、300餘位各地區金融保險機構學者、專家及董事長、總裁、總經理齊聚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共同見證這一榮耀時刻。 出席此次開幕典禮的主禮貴賓有: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長郭甯甯,福州市政府黨組成員黃建雄,世界華人保險大會、國際龍獎IDA年會創會主席梁天龍,2021國際龍獎IDA年會大會主席開元,大會執行副主席殷淑明,大會副主席張天天,以及來自福州市商務局、金融局的各級領導,海口市商務局局長蔡俏等。 多變環境下,保險業未來可期.

  2. 2023年9月1日 · 2023年共有13位經歷24年的極致挑戰,步入IDA名人堂這個最高榮譽殿堂,他們將是行業的燈塔,讓後輩看見代表24年積累的獎座,不光是年資令人敬佩,更用優秀的紀錄來發聲。 其中有8位來到大會現場,領取琉璃IDA名人堂獎座,並分享得獎感言。 榮耀巔峰,再創輝煌. 在2022年,全球共誕生60位IDA終身會員,2023年更產出64位IDA終身會員,讓終身會員的總數來到384位,每一位終身會員都代表連續12年的堅持,或是累積15年的積累。 與此同時,今年共有1萬2,273位夥伴獲得國際龍獎IDA銅龍獎、1,909位夥伴獲得國際龍獎IDA銀龍獎、466位夥伴獲得國際龍獎IDA金龍獎、352位夥伴獲得國際龍獎IDA白金龍獎。

  3. 2019年1月1日 · 一、回歸保障面: 隨著臺灣民眾平均保額逐年減少情況下, 市場上已逐漸掀起一片回歸保險基本面的聲音即為回歸保險以保障功能為主軸達到個人及家庭風險分散及風險管理的最終目標。 南山人壽目前積極推廣「3面向9保障」保險觀念,亦即「壽險保障、醫療保障、保險理財」等3面向,以及「壽險保障、保險理財、醫療保障─實支實付、住院日額、手術醫療、重大疾病、癌症醫療、意外保障、長期照顧」等9大保障,透過系統數據分析,針對客戶需求提供客製化建議與需求試算,期許藉此幫助民眾更加重視人生各階段不同面向的風險控制與管理。 二、邁向科技化: 保險科技InsurTech針對傳統保險業者未能服務的市場,可提供成本更低、附加價值更高、更方便的新型態保險產品,預期會擴大保險市場的潛在規模。

  4. 2024年1月1日 · 當保險回歸保障本質保險公司回歸到保險本業資產和負債可以做到更好的配合如此一來便能降低經營風險穩定營運。 雖然改變不可能一步到位,保險公司除了產品結構的調整外,通路端、投資策略也都需要做相應的調整轉變,但在利率波動環境及監管制度改變下,2024年應該是會讓保險更像保險的一年。 (採訪、撰文.倪偉晟)

  5. 2021年1月1日 · 2021 年 1 月 1 日. 1373. 0. 2020年接連面對疫情與商品轉型的影響,為因應逐日逼近的IFRS 17與ICS 2.0,壽險業勢必要調整自身戰略,強化自身體質,接軌國際標準,重回保險本質,才能為民眾帶來更加長遠的保障。 雖然2020年整體業界面臨新契約保費近年來的新低水準,但臺灣保險業在保費總收入、保險密度及保險滲透度一直是國際保險市場的重要指標。 然而2020年因金管會嚴管儲蓄險,整體新契約保費面臨衰退,臺灣去年在上述國際3大指標的表現則有待觀察。 新光人壽總經理黃敏義表示,以保費收入來看,2012~2019年壽險業新契約保費每年約為1兆1,000億~1兆3,700億元,惟去年累計至9月新契約保費僅約7,000億元,預估全年新契約保費將成為近11年來新低水準。

  6. 2020年12月1日 · 新光人壽雄南區部部長曾春燕,從業至今已34年,自踏進保險業那一天開始,便以世界頂尖業務人員,有日本銷售女神之稱的「柴田和子」和行銷之神「原一平」為榜樣,激勵自己持續往高處邁進。 在進入公司報到後的第3天,心中就埋下想成為團隊領導者的種子,在入行1年後便晉升為主管。 從業的初心——想幫助更多的人. 一位友人家境較為清寒,友人母親希望曾春燕幫孩子規劃保單,然而在友人不斷推辭下,曾春燕不好意思繼續打擾。 一天友人母親來電,請曾春燕趕緊過去家裡一趟,原來友人突然發生意外離世,當她拿出一些現金以示慰問時,友人的母親冷不防將現鈔甩在她的臉上:「為什麼妳當初不堅持幫我小孩買保險? 現在我得洗一輩子的衣服! 這番話深深地震懾曾春燕的內心,每當想起這件往事,仍不禁流露出悲慟之情。

  7. 2020年1月1日 · 儲蓄險轉型回歸保障的本質. 文 許紹猷.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0 年 1 月 1 日. 0. 1627. 儲蓄險不會消失,只是轉型! 過去「高儲蓄,低保障」的儲蓄險往往使消費者因高於銀行定存利率,而忽略了保障的重要性。 藉由推動儲蓄險轉型,能夠導正過往消費者的錯誤認知,同時也能再度彰顯保險的意義。 身處在臺灣,想必許多人都有購買儲蓄險的經驗,在人生當中所購買的第一張保單是儲蓄險之機率,比起健康險、癌症險、長照險甚至是投資型保單都來得更高。 「儲蓄是美德」的觀念深植在民眾心中,但存錢的意志與花錢的爽快卻總是像天使與惡魔「正邪不兩立」般不停搏鬥,當天使獲勝就多存了一筆;當惡魔獲勝,錢就轉換成為你喜歡的樣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