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 國共合作 是指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曾兩次達成合作共識共同應對北伐戰爭抗日戰爭這就是國共合作儘管國共兩黨在意識形態戰略方針領導權等方面存在著許多分歧和矛盾但他們的合作關係在中國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兩次國共合作分別是北伐戰爭時期的第一次國共合作和抗日戰爭時期的第二次國共合作第一次國共合作發生在1924年至1927年的北伐戰爭時期。 當時國共兩黨在孫中山的領導下合作,共同推進北伐戰爭,推翻北洋政府的統治,建立中華民國政府。 但是在1927年春天,蔣介石發動了清黨運動,對共產黨展開了大規模的屠殺和迫害,結束了第一次國共合作。 第二次國共合作,發生在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戰爭時期。

    • 社會主義建設

      社會主義建設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長期的發展歷程 ...

    • Dse中國歷史精讀

      DSE中史在準備HKDSE中國歷史科考試之前,許多考生都會感到 ...

    • 國共兩次內戰

      第一次國共內戰(1927年-1937年),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 ...

    • 楚漢相爭

      楚漢相爭 “楚漢相爭”是中國歷史上一段極為著名 ...

    • 秦朝

      在本文中,我將從秦朝的歷史背景、社會制度、政治制度、經 ...

    • 鴉片戰爭DSE

      鴉片戰爭的背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鴉片貿易的爆發 ...

  2. 背景. 自1905年 孫中山 成立 中國同盟會 後,到1925年孫去世,在孫領導下, 胡漢民 重在內部策劃, 汪精衛 重在對外聯絡, 蔣介石 重在軍事任務,三人大致分工合作 [3] :21 。 從1925年到1936年 胡漢民 去世,汪蔣合、胡蔣合各兩次,胡汪有分無合 [3] :21 。 在1912年〈中國的民主和民粹主義〉中, 列寧 讚揚孫「真摯的民主精神」和「對群眾的溫暖同情」,不過批評孫之 小資產階級 ,以及「意圖在中國阻止 資本主義 」之天真野心 [4] :322 。 1913年4月〈中國的政黨鬥爭〉,列寧觀點更尖銳:他將國民黨之積弱不振歸因於「從未能吸引足夠廣大的中國群眾加入革命」,又指出國民黨領袖之「弱點」在於「他是個夢想家且優柔寡斷」 [4] :322-323 。

  3. 基本介紹. 中文名 :第一次國共合作. 合作雙方 : 中國共產黨 和 中國國民黨. 開始時間 :1924年1月. 結束時間 :1927年7月. 合作形式 :黨內合作. 合作背景. 帝國主義的侵略和 北洋軍閥 的獨裁統治;中共的發展陷入低潮。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集中力量領導工人運動,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 從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國罷工達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員大罷工和 京漢鐵路大罷工 。 香港海員大罷工 取得了勝利,但京漢鐵路大罷工卻遭到直系軍閥 吳佩孚 的血腥鎮壓,造成了震驚中外的“ 二七慘案 ”。 我黨從“二七”血案中進一步認識到,沒有強有力的同盟者,要戰勝強大的敵人是不可能的。 第一次國共合作. 合作原因.

  4.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3-1927) 第一次国共合作發生於1920年代。 开始時,中国国民党与新興之中国共产党合作,后因与中国共产党政见分歧,中国国民党旨在建立由中国人独立主政之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 共和国 ,而中国共产党旨在建立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共产主义国家。 三民主义 与 共产主义 的不可调和,加上不愿其他党派扰乱当时混乱局面,所以采取排共政策。 后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反帝反封建」,要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組成「革命 统一战线 」。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二大提出实行“党外合作”(即所有合作均不涉及党内事务),但 共产国际 驻华代表 马林 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把中国国民党改造为各革命阶级联盟。

  5. 中國國民黨 [ 編輯] 1919年, 孫中山 將 中華革命黨 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中國共產黨 [ 編輯] 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 第一次國共合作 (1923-1927) [ 編輯] 主條目: 第一次國共合作. 第一次國共合作發生於1920年代。 開始時,中國國民黨與新興之中國共產黨合作,後因與中國共產黨政見分歧,中國國民黨旨在建立由中國人獨立主政之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 共和國 ,而中國共產黨旨在建立由工人階級領導的共產主義國家。 三民主義 與 共產主義 的不可調和,加上不願其他黨派擾亂當時混亂局面,所以採取排共政策。 後來,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反帝反封建」,要與中國國民黨合作,組成「革命 統一戰線 」。

  6. 其他人也問了

  7. 第一次國共合作又稱聯俄容共國際上稱第一次統一戰線英語:),大致開始於1924年結束於1927年是國共關係史上第一次合作也是共產國際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三者之間關係微妙的一段時期。 「聯俄容共」是1923年吳稚暉率先使用後,約定俗成的說法,這是孫中山晚年為了協助中國國民黨的方針,引入蘇聯政治訓練、軍事及財務的外援。 中國大陸將該時期中國國民黨的政策稱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革命政策。

  8. 考前筆記. 第一次國共合作 1.1國共合作背景 中國國民黨的成立. 辛亥革命後,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但二次革命失敗後被袁世凱解散。 1914年,孫中山在日本召集前國民黨員,組織「中華革命黨」反袁。 - 1919年,孫中山因應五四運動之民情,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孫中山將國民黨名稱加上中國,是有別於辛亥革命後的國民黨。 孫中山重新解釋三民主義,並加入打倒軍閥,反對帝國主義等內容。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受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影響,一些中國知識分子投入馬克思主義研究。 - 1920年,陳獨秀等得到蘇俄的共產國際援助,於各地成立共產主義小組。 1921 年7月,中國共產黨於上海成立,陳獨秀為第一任中央局書記。 其後,制定了打倒軍閥、趕走在華的帝國主義勢力等政治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