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19日 · Google. 在自由行及新移民盛行的2004年香港影壇再次出現幾套旗兵式的電影包括旺角黑夜》、《作戰大事件》。 片中呈現的已不再像省港旗兵般對大陸悍匪產生恐懼及仇恨取而代之是港人與大陸人同舟共濟平起平坐的景況。 由《旺角黑夜》同情大陸人於香港的遭遇,到《大事件》的畏懼到惺惺相惜,繼而到港人以傳媒包裝不擇手段攞威為上,甚至是《愛•作戰》同坐一條船的又愛又恨卻凸顯世界觀及愛情觀等,都透視了香港與大陸微妙複雜的關係,其中以《愛•作戰》最堪玩味。 《愛•作戰》中操普通話的雖然並非大陸人,但其中的指涉已明顯不過。 表面上,這些角色仍然以男盜女娼的形象出現於港片,可是內心刻劃卻增加了不少,在減少貶意的情況下,影片甚至有同情他們之意。 王志文口中一句:「香港人生活得太容易。

  2. 2017年6月27日 · 香港影評庫. 首頁簡介作者. 2014上半年港產片話題不絕 香港電影「本土主義」迷思. 搜尋. Google. 2014上半年,連續有幾套香港電影引起了不同程度的關注與討論。. 由年初的《3D豪情》,到緊接的《那夜凌晨,我坐上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下稱《紅VAN ...

  3. 2015年6月19日 · 香港影評庫. 首頁簡介作者. 回歸月港產片旗幟鮮明. 搜尋. Google. 說回歸,已回歸。. 在回歸後的七月份,港產電影又說了些甚麼?. 相信導演馬偉豪拍罷《算死草》後的說話,最能總結──「電影加添了回歸意識,這是潮流。. 且由六月尾《春光乍洩》打開話匣子。.

  4. 2019年9月5日 · 這個時候的香港電影雖正處草創階段,但一開始就與中國命運緊緊接連在一起,特別是在意識形態上並無根本區別,最大的時代背景是國民革命北伐戰爭高峰期,地理上與內地是有距離,但文化上與內地是零距離。. 華南電影階段:. 有聲片出現後,粤語電影在 ...

  5. 2004年8月20日 · 04年兵母題的再現,我認為並非偶然之舉。事實上,1984年《省港兵》出現的時空,己非偷渡潮的萌芽期,透過偷渡而成功在香港定居下來的人為數己不少,這批新移民在面對《省港兵》的題旨時,肯定心情複雜。

  6. 2018年12月19日 · 2004兵死戰. 搜尋. Google. 踏入5、6月,港產片接連帶來驚喜,至少所見的全是製作認真且又別饒趣味的一批作品。. 而且均不約而同提及外來匪徒或殺手的元素,儼然是1984年《省港兵》風潮的重臨。. 《愛•作戰》中的匪幫非來自內地,但仍可視為廣義的「 ...

  7. 2017年7月7日 · 西方傳媒報道,會以護照為據,說有三個加拿大公民遇害,兩個英屬公民獲釋等等,對於香港傳媒,這是香港人事故。 我看到一個香港直覺的自我定位,反映著香港人很獨特的身世和性格:乏實質的政治身份、沒有外交視野,但對人道訴求、效率警力,專業管治的意願投寄,則立場清晰,幼稚單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