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地震(英文:earthquake),又称 地动 、地振动,是 地壳 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 振动 ,期间会产生 地震波 的一种 自然现象 。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 震源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 火灾 、 水灾 、 有毒气体 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 海啸 、 滑坡 、 崩塌 、 地裂缝 等次生灾害。 据统计, 地球 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

  2. 此次地震属于 浅源地震,是使其波及范围较广的原因之一。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 和 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造成重大破坏的地震全部都属于这种浅源地震。

  3. 5·12汶川地震(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又称“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0 、东经103.4 )。根据中国地震局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0

  4. 地地球上主要有三处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洋脊地震带(大洋岭地震带)。 地震带基本上在板块交界处,在地震带内震中密集,在带外地震的分布零散。

  5. 地震相分析就是在划分地震层序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参数特征上的差别,将地震层序划分为不同的地震相区,然后作出岩相和沉积环境的推断。 用来限定地震相单位的基本参数是那些涉及层系内部的反射形态和层系本身的几何外形的有关参数,目前在地震相分析 ...

  6. 海岭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 大西洋 、 印度洋 中的 海岭 ( 海底山脉 )。. 用 地震仪 测出的地震,每年全球约50万次,其中 有感地震 10万次,造成破坏的1000次,而7级以上,足以造成巨大灾害的有十几次。. 20世纪,世界上已经发生了11次大的地震,造成巨大的伤亡 ...

  7. 构造地震亦称“断层地震”。. 地震的一种,由 地壳 (或 岩石圈 ,少数发生在地壳以下的岩石圈 上地幔 部位)发生断层而引起。. 地壳(或岩石圈)在构造运动中发生形变,当变形超出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就发生断裂,在构造运动中长期积累的能量迅速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