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里氏震级是由两位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地震学家里克特和古登堡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 震级标度 ,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地震震级标准。 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 地震波衰减 ,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 我们要明白,最早提出震级概念的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定义的零级地震不是没有地震,而是指某种特定大小的地震。 所以,如今随着地震仪器的逐步发展,记录的精度逐渐提高,能监测到比零级地震更小的数据,于是便有了 负级数 的地震。

  2. 2019年12月19日 · 935. 1 个回答. 默认排序. 葆宁seismologist. 地球物理学在读博士.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地震矩 是这么定义的地震矩M0=剪切模量mu*破裂面积A* 滑动量 D。 从公式的角度说不同震级地震可以对应不同的面积只要另外两个量随之变化就行但观测发现不是这样震级和 破裂面积 之间存在一个关系:M0~A^ (3/2);这个关系的满足表明震源区在地震前后的 剪切应力 变化对于所有地震都是差不多的。 数学上写成 剪切应力降mu*D/sqrt (A)=常数。 当然,现有的观测对于 剪切应力降 有1-2个量级的误差;关于这个经验关系的适用范围以及背后的物理机制仍然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不过要是相信这个经验关系,还是可以大概估计破裂面积的。

  3. 2015年4月20日 · 184. 被浏览. 915,041. 45 个回答. 默认排序. 小胡萝卜头. 立志做一名出色的农民。 57 人赞同了该回答. 后一张截图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简单的说,地震没有前兆。 稍微复杂点儿讲: 地震主要以波的形式传播到地表,一共四种地震波:p wave,s wave以及两种surface wave。 手机打字,没办法放图啥的了。 其中p波就简单理解成弹簧一样的震动,s波就是和蛇一样,两种surface 波就理解成 滚筒洗衣机 好了。 p波最快到达地表,但是伤害能力最小。 一般比s波快个十几秒(不同深度不一样)。 所以日本啥的这种地震高发区一般地震局检测到 p波 以后会发出警报,让大家知道地震来了。 然后s波可能十几秒后才到。 另外,地震一般都有余震,但是也有极少的地震有前震。

  4. 4,262. 1 个回答. 默认排序. 匿名用户. 32 人赞同了该回答. 地震是地球的岩石圈发生突然的 应力释放 时产生的振动。 按照地震的成因,最常见的地震为 构造地震 ,它的诱发机理和岩石圈的移动有关。 地球表面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分为了许多板块,它们被其下方地幔的 热对流 带动而不停地移动,互相碰撞挤压。 在每一个板块内部,岩石也并非浑然一体,而是隐藏着众多的断层。 板块运动 的过程中会对其内部的岩石产生应力,岩石在受力的过程中会发生形变并积蓄能量,一旦受力强度超过了岩石的承受强度,或克服了断层间的锁定和摩擦,岩石就会发生断裂、错位,或者沿着断层滑动,从而把能量释放出来,以 地震波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导致地面震动。

  5. 0. 近期全球多地报告地震地球是否进入了地震活动活跃期呢? 519 播放 · 1 赞同. 发布于 2023-02-26 18:50 · 8 次播放. 匿名用户. 谢邀。 地震局那边已经发话了: 张晓东称,从历史数据看,地球目前确实处于8级以上大震活跃期,但这一结论不是根据近几个月7级地震频发的状况得出的。 地震局的这种说法,应该说明他们支持“本次地震活跃期从2004年开始”的观点。 发布于 2016-04-19 23:53. 日本九州7.3级地震、缅甸7.2级地震、阿富汗7.1级地震、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1个月来多次7.0级以…

  6. 2023年11月18日 · 依据固体地球内部物质状态和 地震波 特征,对固体地球进行一级分层和二级分层,见表1-1,其示意图见图1-1、图1-2,图1-3是传统固体地球结构示意图。 一级分层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地球内球、外球运动,进而研究地磁的成因、地震的成因、火山的成因及地壳运动的成因。 二级分层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地球起源。 2. 地球的内球与外球运动.

  7. 2022年1月14日 · 1.数据介绍. 数据名称:全国历史六级以上地震记录 时间范围:公元前231年-2016年 空间范围:中国行政区及附近一小部分区域 来源:中国地震台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