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城門谷公園 (英語: Shing Mun Valley Park)是 香港 一個大型 公園,位於 新界 荃灣區 東北部 城門谷 城門道 21號,毗鄰 石圍角邨 及 象山邨。 公園前身為 象鼻山臨時房屋區 和臨時遊樂場。 整個公園範圍佔地10.73 公頃,於1997年12月15日落成啟用,一直由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管理。 公園內全面禁煙。 公園分為南園及北園,均有不同設施供遊人運動消閒。 南園設有一個硬地小型足球場暨手球場與五座可容納375名觀眾的看台、兩個籃球場兼排球場與兩座可容納186名觀眾的看台、一個兒童遊樂場與足健徑,以及小型人工瀑布與6米高的噴泉;北園設有兩個網球場、一個長者健體園地及一個兒童遊樂場。 城門谷運動場. [編輯] 主條目: 城門谷運動場.

  2. 2023年2月12日 · 城門谷公園(英語: Shing Mun Valley Park )是香港一個大型公園,位於新界 荃灣區東北部城門谷 城門道21號,毗鄰象山邨及石圍角邨。 公園前身為 象鼻山臨時房屋區 和臨時遊樂場。

  3. 位於城門谷公園南園中的玫瑰園 公園南園兒童遊樂場 城門谷公園(英語: Shing Mun Valley Park )是香港一個大型公園,位於新界 荃灣區東北部城門城門道21號,毗鄰石圍角邨及象山邨。 公園前身為象鼻山臨時房屋區和臨時遊樂場。 整個公園範圍佔地10.73公頃,於1997年12月15日落成啟用,一直由康樂 ...

  4. 城门谷公园(英语: Shing Mun Valley Park )是香港一个大型公园,位于新界 荃湾区东北部城门谷 城门道21号,毗邻石围角邨及象山邨。 公园前身为 象鼻山临时房屋区 和临时游乐场。

    • 地理
    • 歷史
    • 原城門鄉各村
    • 參考文獻

    城門谷所在之處是一片為處大帽山、草山和針山之間的河谷,河谷長兩英哩半、闊兩英哩、高度約為海拔200至300米(即現今城門水塘,並非指城門谷公園一帶)。城門谷位處高地、被眾山環繞,只有菠蘿坳通往荃灣,鉛礦坳通往大埔或經走私坳前往九龍長沙灣。城門河從大帽山東麓源頭經城門谷沿走私坳流出沙田海。城門谷水源充足,但平地很少,原城門鄉民多以梯田耕作、或種菠蘿、伐木割草為生。 現時,城門谷是城門水塘的所在地,其大部份地區現時屬於城門郊野公園的範圍,已無人居住。城門谷南部的針山,被連接荃灣和沙田的城門隧道貫穿。 現在所認知的「城門谷」,地理上在原城門谷西南,狹義(和宜合交匯處下城門道一段)為城門谷公園、城門谷運動場、城門谷泳池,實為象鼻山(象山邨)與上葵涌山的谷地(二陂圳、古坑)及其延伸(石圍角)。廣義除上...

    城門谷位處高地、被眾山環繞,歷史上是一個具有軍事價值的地點。南宋末年,陸秀夫、文天祥、張世傑等朝臣擁立益王趙昰(宋端宗)為帝,一路南退至香港。景炎二年(1277年),宋室一行人一度撤守至淺灣(今荃灣),元朝將領劉深到淺灣截擊。相傳,淺灣鄉民曾於城門谷一帶修建石城,助宋室抵抗元軍。 清朝初年,明朝遺臣、南明參將李萬榮在大鵬一帶擁兵抗清,同時流竄新安各村落打家劫舍,搜刮民脂。清順治三年(1646 年)李在城門谷內建立城寨,作為反清據點,設有大炮分別指向淺灣及瀝源。順治十三年(1656 年),李萬榮降清,城寨被拆毀,相傳有部屬繼續留在山谷中聚居。 清順治十八年至康熙元年(1661 至 1663 年),清廷開始執行遷界令,直至康熙八年(1669年)復界。康熙十九年(1680年),東莞鄭氏到城門谷立村...

    城門老圍

    城門老圍(Shing Mun Lo Wai)是城門鄉最大的村落,原稱大圍,位於城門谷的中心,城門河(大城石澗)支流草城石澗的東岸。老圍居民主要為鄭姓。1680年,鄭寧九(鄭氏十七世祖)的5個兒子從新安梅林移居城門大圍。大圍鄭氏各房其後再分居到陂頭肚、石頭見、梗山、南傍肚等城門村落。村中有超過十排村屋,有一座神廟,廟門上有對聯「城歌盛世,門樂豐年」,村後山麓有一片風水林。1911年老圍有居民234人。1928年老圍有居民276人。1929年,84戶老圍村民遷居至錦田城門新村。少部份居民遷居至大埔泮涌新村。 陂頭肚(Pei Tau To)亦是位於草城石澗東岸,與老圍相隔一小山,是城門鄉第二大村落。陂頭肚居民主要為鄭姓,由大圍鄭氏十九世祖鄭翰鵬(1714-1749)的族人開村。1928年陂頭肚有居民126人。1929年,所有陂頭肚村民遷居至八鄉金錢圍。 白石窩(Pak Shek Wo)亦是位於城門河東岸,老圍以南,針山北麓。白石窩居民主要為鄭姓,源自城門大圍。1911年白石窩有居民16人,1928年白石窩有居民44人。1929年,大半白石窩村民遷居至錦田。小部份居民遷居至大埔泮涌新村。...

    河背

    河背(Ho Pui)又稱為河瀝邊或張屋,位於城門谷的中心,在城門河西岸,同是城門鄉第二大村落。村中主要有兩排共三列村屋,村民以張氏為主,亦有鄧氏、高氏和胡氏居民。嘉慶廿五年(1820年),張氏從廣東興寧遷居城門。八鄉水流田鄧氏最初定居於荃灣城門,鄧國茂的兒子鄧球光於光緒十六年(1890年)由城門遷居至八鄉。1911年河背有居民100人。1928年河背有居民126人。1929年,以張維翰為首的12戶張氏遷居到上水雞嶺,雞嶺村門樓刻有「清河祖居大田地 城門賜福雞嶺村」。同年,鄧氏村民遷居八鄉七星崗。1932年,高氏和另一些張氏居民遷居大埔魚角。1932年,極少數村民遷居大埔石古壟。

    石頭峴

    石頭峴(Shek Tau Kin)位於城門谷北面,是城門鄉第四大村落。石頭峴居民主要為鄭姓,源自城門大圍。1911年,石頭峴有居民56人。1928年石頭峴有居民116人,估計包含了鄰近小村的村民。1929年,大部份石頭峴村民遷居至錦田。少部份居民遷居至大埔泮涌新村。1932年,極少數村民遷居大埔石古壟。 大陂瀝(Tai Pei Lek)位於城門老圍西北面、石頭峴西南面。大陂瀝居民主要鄭姓,源自城門大圍。1911年大陂瀝有居民21人,1928年大陂瀝有居民15人。1929年,小部份大陂瀝村民遷居至錦田。大部份居民遷居至大埔泮涌新村。 梗山(King Shan)位於石頭峴對上山腰,1911年梗山有居民26人,主要為鄭姓,源自城門大圍。

    來源

    1. 城門八村. 行行企企. 2017-08 [2022-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31). 2. Report on the Census of the Colony for 1911 (PDF). Census Office, Hong Kong Government. 1911-10-27. 3. John Fraser. Report on the Move of the Shing Mun Villages. District Office, North, Hong Kong Government. 1928-01-09 [2022-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31). 4. 新界原有鄉村名冊. 新界鄉議局. 1991. 缺少或|url=為空 (幫助) 5. 饒玖才. 香港的地名與地方歷史(下)--新界. 天地圖書. 2012. 缺少或|url=為空 (幫助) 6. 許舒. 新界百年史. 中華書局. 2016. 缺少或|url=為空 (幫助) 7. 蕭國健. 香港新界家族發展. 顯朝書室. 1991. 缺少或|url=為空 (幫...

  5. 瀑布灣公園 (英語: Waterfall Bay Park)是 香港 的一個公園,位於 香港島 西南的 瀑布灣,鄰近 華富邨,由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管理。 公園裏可遠眺 東博寮海峽 及 南丫島 的景色。 歷史. [編輯] 公園附近的戰時碉堡. 瀑布灣公園在1976年隨着華富邨的工程而建立。 公園的北部有一道天然 瀑布,水源自 薄扶林水塘。 該瀑布曾有「鼇洋飛瀑」和「扶林飛瀑」的美譽(見 新安八景 和 香港八景)。 [1] 西北部的石灘附近有一座被棄置的 碉堡,傳聞 日本皇軍 曾經在這處 屠殺 平民及抵抗 日本 的 游擊隊 隊員。 設施. [編輯] 燒烤爐. 殘疾人士洗手間. 足健徑(石春路) 禁煙安排. [編輯] 此場地全面禁煙。 交通. [編輯] ^ 蔡兆浚.

  6. 本條目為香港地理系列之一. 自然地理: 地形 地質 生態. 氣候 自然災害 地震. 地形: 島嶼 山峰 山坳 (英語:List of gaps in Hong Kong) 平原 濕地. 河流 (英語:List of rivers and nullahs in Hong Kong) 水庫. 海峽 (英語:List of channels in Hong Kong) 海灣 (英語:List of bays in Hong Kong) 海灘. 人文: 人口. 能源. 規劃 ( 歷史 ) 土地利用. 土地供應 填海. 農業 漁業 礦業 工業. 鄉村 新市鎮. 行政區劃 地方. 自然保育及康樂設施: 環境保護. 公園 主題公園. 休憩處 遊樂場 寵物公園. 郊野公園 地質公園. 濕地公園 特別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