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25日 ·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首度公布癌症存活率數據收集2010至2017年確診女性乳癌及腸癌個案期數等資料並分析至2019年底的存活統計數據數據顯示乳癌及大腸癌患者5年存活率分別為83.2%及50.3%但第四期的大腸癌患者5年存活率不足1成分析顯示2010至17年間有28,468名女士患上乳癌已轉介第二期個案約有1萬宗較多第一期及第二期患者5年後存活率達95%但達擴散的第四期患者5年存活率則跌至29.8%。 同期亦有37,790人確診腸癌,第三期個案最多,有約1萬宗,第四期亦有逾9,500宗。 分析指第一、二期患者,5年存活率介乎87%至96%,第四期5年存活率則跌至9.3%。 【醫療保險有冇癌症定義? 唔中定義就唔會賠癌症治療? : 按此 】 篩查計劃 料助提升存活率

  2. 2022年7月3日 · 大腸癌是香港第二大常見癌症在2019年錄得5,556宗新增個案在45至64歲的成年男性中大腸癌更是頭號殺手大腸癌是少數可以預防的癌症大都由腸臟瘜肉發展而成適時進行大腸鏡檢查能及早發現瘜肉並切除可有效阻止演變為大腸癌。 香港癌症基金會呼籲年過50歲以上、有大腸癌家族病史或腸臟曾長有瘜肉,應適時進行大腸鏡檢查及大便隱血測試。 大腸癌患者若在早期得到妥善治療,5年相對存活率可以高達9成,但如果延遲確診至第四期,存活率不足1成。 作者:劉妙賢.

  3. 2021年1月26日 · 大腸癌是本港的頭號殺手」,惟初期病徵不明顯不少患者都是到晚期才確診政府去年全面大腸癌篩查計劃資助50歲至75歲沒有大腸癌徵狀的香港居民每2年在私營機構接受篩查及早識別患者進行治療。 【2018年逾3.4萬人患癌 大腸癌仍是本港頭號殺手」: 按此 】 合資格人士: 年滿50至75歲(1945至1971年出生) 持香港身份證或豁免登記證明書. 已加入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詳情瀏覽 政府網頁. 不過,此計劃不包括有大腸癌症狀、有高風險因素或指定期限內曾進行大腸癌篩查或檢查的人士。 而基層醫療醫生會評估準參加者是否適合參加計劃。 申請及篩查流程: 1. 登記加入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 按此 ) 2. 在 網頁 或致電至3565 6288,尋找參與計劃的基層醫療醫生. 3.

  4. 2020年10月13日 · 以香港最常見的癌症大腸癌為例於公立醫院的基本治療費用約27萬元不過公立醫院輪候期甚長為免耽誤治療不少患者都會轉投私家醫院而私家醫院大腸癌基本治療費用高達130萬元對一般市民來說確實是沉重的負擔另外雖然癌症心臟病及中風等危疾存活率有所提高但患者在康復後可能面對較高的復發風險意味着他們難以準確估計治療及復健相關開支並可能要額外準備一筆儲蓄作為復發時的治療支出。 持續的醫療開支無疑會使患者百上加斤,甚至會為其家人造成沉重的經濟壓力。 多重保障危疾計劃 為不幸復發提供財政支持. 有見及此,危疾保險產品開始進化,由過往只提供單次保障,即保單會在首次索償後便終止,到近年發展出提供多重保障的危疾計劃,受保人一旦不幸復發,計劃可持續提供財政資源以對抗病魔,填補保障缺口。

  5. 2023年4月13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23/04/13 11:22. 最後更新: 2023/04/13 12:14. 分享: CT Scan、PET Scan和MRI都是常用的影像診斷技術,簡而言之,就是透過影像呈現體內狀況,幫助醫生斷症。 然而,即使同一個身體部位出現病徵,醫生也會按照病情需要,建議病人接受不同的檢測。 病人或許會感到疑惑,CT、PET和MRI到底有甚麼分別? 哪些病症適合用哪種技術? 掃瞄出來的影像又有何不同? 認識CT、PET、MRI 各種影像診斷技術的原理是甚麼? CT(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 利用X光射線從多角度拍攝人體內部,再經過電腦技術合併多組影像,呈現斷層影像,從而深入檢查個別器官或部位,常用於掃描頭、頸、胸、腹和盆腔。

  6. 2018年12月17日 · 1. 大腸癌. 參考各大保險公司的理賠數據,一般有70%以上的危疾索償是來自癌症,其中大腸癌個案近年不斷上升,近年已成為香港最常見的癌症的第一名。 根據醫管局數字顯示確診大腸癌的新症數字由2006年的3918宗躍升至2016年的5437宗發病率及死亡率分別為16.6%及14.7%。 大腸癌四大醫療開支.

  7. 2021年5月30日 · 另有55歲的大腸癌及黑色素瘤患者兩年前確診第三期大腸癌經手術和化療後同年年底又嚴重貧血出現氣喘和咳血的情況源頭為肺部出血若惡化有機會浸肺窒息而死。 檢查後發現,病因為皮膚癌黑色素瘤,已擴散至肺部。 去年初開始免疫治療後,血色素逐漸回復正常,病情也變得穩定,至今已超過1年。 作者:許諾.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