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2月1日 · 不知不覺2年過去,對於當時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那個自己,至今始終沒有放下內心矛盾和煎熬。. 如今,只要看到臨終關懷、長照議題,或者無意間在公園瞥見全家扶老攜幼畫面時,羨慕之餘,還會有悲傷和惆悵陣陣襲來,自責聲會在我耳畔 ...

  2. 2022年4月1日 · 致 敬愛的客戶朋友:. 清明節即將到來,讓我不由自主的聯想到人類最忌諱談論的死亡話題。. 按時間的線性發展,總有一天我們將被各自帶往生命的終點,這是必然發生卻又不可預測的事件。. 未來是每日的延伸,中年即應開始準備迎向第二人生目標 ...

  3. 2018年3月21日 · 暢談生之喜悅總令人愉快充滿希望,而死亡卻是大家甚感忌諱和不自在的話題;因為,它要你直視「失去」、「傷害」,而這又將引發一連串負面情緒,象徵著恐懼與黑暗,意味著生命的終止,所以多數人不願意去討論! 所幸臺灣許多醫院在衛生署的補助支持下,紛紛設立「安寧病房」,提供臨終病人的安寧療護,尊重病人的意願與權益。 更有許多宗教人士善心當義工,熱烈投入安寧照顧,幫助遭受病魔摧殘的苦難心靈,找到慰藉安頓身心。 凡此,皆是對生命的終極關懷表現。 從事保險二十、三十年,深感佛教警言:「無常是常態」,面對無數理賠案例,死亡會以什麼形式、什麼方法出現,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發生,無人知曉。 再者,怕死與不怕死,面對死亡與避諱死亡,討論死亡與忌談死亡,何者較好?

  4. 2022年11月1日 · 保險談論問題無非是生老病死,根據我從業經驗及人生歷練,想和大家探討「如何善待臨終自己」。 一直以來,多數人已有長照保險是善待殘疾自己觀念,其實小額終老保險則可視為是善待臨終自己禮物。

  5. 2020年12月1日 · 敬愛客戶朋友,您好:. 若請您現在回顧2020年,您會做什麼樣註解?. 享譽國際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曾說過一句名言:「很多時候外界發生什麼狀態不重要,要緊是人們內在解讀。. 也就是說,感覺好壞與否會隨著認知情緒而變化,同樣問題與處境每 ...

  6. 2024年1月1日 · 保險是 安慰 、是 援助 、是 關懷 、也是 鼓勵 ,它賦予往生者一份能夠 繼續照料家庭能力 ,透過人壽保險讓自己未曾離開。. 無論我們是否健在,保險能夠代替我們 傳遞對家人的愛 。. 因為人們 對家人充滿愛 ,也 有責任要履行 ,所以萬一風險發生 ...

  7. 2023年1月1日 · 以下摘錄客戶不願買終身壽險的6大因素,或許能夠從中感受客戶的想法。 買終身壽險不吉利 在許多人的傳統認知中,死亡是比較忌諱的一件事,就如數字4因為諧音「死」而被刻意迴避一般,終身壽險以死亡為標的,有時也會被客戶刻意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