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1日 · 去年因「換血逆齡」登上各大外媒頭條的美國科技富豪Bryan Johnson,近日分享6年來的容貌對比相片,多數網友卻嘲:「老得更快了。 6年容貌大變 Face ID認不出. 現年46歲的Bryan Johnson昨日(10日)在社交平台 X 上發布三張照片,展示自己從2018年(做逆齡治療)到2023年、2024年(接受治療)的面部變化。 並配文說:「就連我的Face ID也很困惑。 我正在轉變……」 點擊圖片放大. 網友:「老得更快」 他還讓網友投票選出自己哪個階段的狀態最好,最終結果顯示,在43972名參與投票的網友中,51.3%的人都投給了未做抗衰老的2018年,2024年得票率39.3%,2023年為9.3%。 點擊圖片放大.

  2. 2024年3月21日 · 度身訂做身體檢查 方為上策. 套餐式身體檢查看似「抵食夾大件」,但難針對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或令消費者白花冤枉錢和時間。 較理想的做法, 是採取度身訂做的方式 。 於身體檢查,先與家庭醫生商討。 醫生會評估客人的年齡、性別、生活習慣(如飲食、運動、有否煙酒)、疾病紀錄、家族病史(如糖尿病、高血脂、大腸癌)、其他個人需要(如婚前檢查)等因素,再作出個人化的檢查建議,包括檢查項目和頻密程度。 此外,讀者也應花一些時間,了解檢查項目的功效和目的,例如大部分癌症指標(cancer markers)其實主要用於監察癌症治療是否有效及檢視癌症有否復發,而非用作篩查或診斷癌症。 做身體檢查 宜先買危疾和醫療保險.

  3. 2021年9月16日 · 【退休金佔可投資資產逾半 650萬元應如何部署? : 按此 】 今次他們相約Ellen面談有三個目的,包括家庭醫療保障規劃,安排孩子未來大學教育儲備及兩夫婦的退休安排。 因為疾病或意外的風險隨時都會出現,在三個理財目標中迫切性最高,所以Ellen先和他們分析家庭醫療保障的安排,運用了「四桶金」財富管理框架,來讓凌氏夫婦更容易明白自己的理財需要,這亦配合了不同家庭理財目標,以需要次序制定計劃。 第一桶金:應急儲備資金. 首先,第一桶金即應急錢方面,金額等同於3至6個月的一般家庭開支,現時凌家每月支出5萬元,所以他們需要保存約15萬至30萬元存款作為應急需要。

  4. 2019年6月6日 · Watch on. 不少人都會做健身減肥,成效不顯著有可能是飲食出問題? 從事健身行業10年的Jason Leung發現,若能控制好每日所攝取卡路里,就能有效達到修身效果。 因此,Jason就成立了OPTMEAL,從飲食方面幫助客人修身,早期以售賣健康餐為主,創業資金約為30萬港元,近期更推出即食雞胸,方便健身人士食用。 香港製造增港人信心. 其實,即食雞胸早已不是甚麼新鮮事,在澳洲及韓國等地已流行多時。 不過,OPTMEAL主打是香港製造,更因應港人喜好,研發出香草及麻辣口味,一改雞胸淡而無味的印象。 OPTMEAL更設有兩個中央廚房,進行烹煮、調味及包裝等工序 。 對Jason來說,OPTMEAL不只是一門生意,他更想透過它帶出「即使小公司都可以發展至大公司」這個理念。

  5. 2018年11月12日 · 1. 清楚醫保概念. 一般而言,醫療保險主要保障受保人沒法預測的醫療服務和財務風險,按照合約所指,以月繳或季繳方式支付保費,以減輕因「醫學需要」而要治療或住院的費用。 2. 了解「醫學需要」定義. 不同保險公司對於「醫學需要」定義均有不同的解讀,以保險公司友邦為例,指的是「醫療服務、診斷或治療是與專業醫療慣例一致;均為必須及不可以在較低醫療護理水平的情況下進行」,才會為受保人所需要支付的費用或開支作出賠償。 3. 留意不保事項. 在眾多的醫療保險選擇中,受保人除了需要了解保障範圍內的賠償外,知道那些不受保項目同樣重要,以整形手術來說,大部分的醫保也是不承保的。

  6. 2024年2月23日 · 但理財不分年齡! 任何時候都可起步。 今次個案年屆36歲終開始有積蓄,想45歲「財富自由」,看看龔成如何回應。 讀者︰. 本人女,而家36歲,都算係有份穩定職業。 因為岩岩終於還清哂筆債務。 積蓄暫時11萬左右. 最近半年開始研究投資,想希望自己45歲左右,可以做到財務自由。 目標:頭幾年run 到50萬先. 求指教. 龔成︰. 當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時,會運用「先增值,現金流」方法。 年輕人應著重於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就應著重保守類別。 因年輕人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以承受較高風險,所以應以增長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股票,令財富增值較快,到一定金額,可轉較平穩增值的股票。 最後有相當財富時,才換成收息股去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7. 2023年8月25日 · 拆解「抖音腦」如何影響發育 不斷刺激、失專注力 下一代或再無巴菲特.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3/08/25 08:30. 最後更新: 2023/09/01 20:32. 分享:. 如今許多人沉迷TikTok、YouTube Shorts等短視頻,出現「抖音腦」(TikTok Brain)症狀:注意力渙散,只對提供即時滿足感的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