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15日 · 編按:安寧病房、癌症病房、安寧療護的體制下,關懷師的角色是陪伴臨終病人得到心靈的安適,也提供家屬哀傷撫慰。 全人關懷師陳怡如與《50 聯合報 經濟日報 陽光行動 有設計 有行旅 願景 我的新聞

  2. 當家中有人自殺時,家屬在心理上其實最需要的關懷和安慰,第一個就是別人對他們出自真誠的關心和協助;第二個是給予「正確舉止」,如安慰、擁抱、傾聽、體諒及關心的眼神……等;第三個則是視他們如故,互動如往昔,不要把他當成特殊分子或異類。

  3. 2022年8月16日 · 我發現,平常照顧病人的家屬可以很自然地接受病人的死亡,尤其是久病重症而又無法醫治的患者。 平時他們付出了愛心、親情,也認識命運之不可違背。

  4. 2023年5月11日 · 面對死亡,更是讓人不知從何安慰起。 死亡事件往往伴隨驚駭、恐慌與痛苦的情緒。 若要安慰一位失去摯愛的人,安慰者不可能不感同身受,也不可能不觸碰過程中的傷痛與哀戚。

    • 死亡的權勢
    • 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
    • 生命的連續性
    • 持平看待兩段生命
    • 基督宗教對臨終病人及死亡者的宗教禮儀
    • 對哀傷家屬的信仰輔導
    • 宗教諮商經驗分享

    對死亡的恐懼普遍存在於世界各民族。華人社會對死亡的忌諱也很多,我們常看到建築物樓層或旅館客房的編號刻意避開「四」;餐廳服務人員在報顧客人數時,以「三加一」代替「四」。 聖經也提到在耶穌基督戰勝死亡之前,人「最後的仇敵就是死亡」(聖經新約哥林多前書15章26節);死亡是「毒刺」(聖經新約哥林多前書15章56節)。

    聖經談到死亡時說:「人人必有一死,死後有上帝的審判。」(聖經新約希伯來書9章27節)基督教信仰通過相信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確立永生的信仰。就如基督教初期最有名的傳道人保羅所說:「死亡被消滅了;勝利已達成了!死亡啊!你的勝利在哪裡?死亡啊!你的毒刺在哪裡?」(聖經新約哥林多前書15章54-55節)

    基督教信仰視死亡為通往更豐盛、榮耀生命的得勝通道。死亡是通向永恆的途徑。所以視死亡為朋友而非敵人。 「死亡」乃是生命旅程的轉繼點。「死亡」不是結束,而是進入更美的家鄉「天堂」的入口、起點。人在這世上的日子,算是出外旅行,最後總是要回家。聖經說:「你們在世上是寄居的,是旅客。」(聖經新約彼得前書2章11節);「承認他們在世上不過是異鄉人和旅客。」(聖經新約希伯來書11章13節)

    基督徒雖然渴慕天堂的家,卻不忽視在世上的生活。基督徒相信生或死操之上帝,不宜由人操弄。「生有時,死有時」(聖經舊約傳道書3章2節),不能因為嚮往天堂生活,而以人為方法縮短在此世的日子。保羅說:「因為對我來說,我活著,是為基督;死了,更有收穫!可是,如果我活着能夠多做些有益的工作,那我就不曉得該怎樣選擇了。我處在兩難之間。我很願意離開這世界,去跟基督在一起,那是再好沒有了。可是為了你們的緣故,我更該活下去。」(聖經新約腓立比書1章21-24節) 基督徒相信再苦難的日子也有上帝的用意與美好的安排,意即苦難是一種「包裝的祝福」。所以保羅上面講的那些話,也適用於絕症末期或處於極度困境的基督徒身上。近年出版不少勵志小品文的基督徒作家施以諾,以他父親施達雄牧師的經歷見證此信仰。施達雄牧師因身體不好,必須...

    臨終禮儀:天主教與東正教之臨終禮儀大約相似,包括和好聖事(告解)、傅油聖事(抹橄欖油)、聖體聖事(聖餐)。基督教(改革宗)對臨終信徒,一般並無特殊的臨終禮儀,牧師及教會的會友可視須要前往與臨終者及其家屬一起禱告、讀經、唱詩歌。 對死亡者的禮儀:天主教在此方面有守靈祈禱、入殮禮、殯葬彌撒、做七彌撒(追思彌撒)等。基督教方面有入殮禮拜、告別禮拜、安葬禮拜等。

    基督教信仰認為人一切所有,都是上帝所賜。人只不過是管家,不是擁有者。舊約聖經的約伯記述說約伯一夕之間,喪失所有十個兒女及一切財產。此時約伯「悲傷地撕裂了自己的衣服,剃掉頭髮,伏在地上敬拜,說:『我空手出生,也要空手回去;上主賞賜的,上主又收回。上主的名應當受稱頌!』」(聖經舊約約伯記1章20-21節)從這段經文可看出兩點,首先要了解「撕裂了自己的衣服,剃掉頭髮」是極強烈的憂傷情緒表露。也就是說基督教信仰鼓勵信徒適時宣洩憂傷之情,不要強忍節哀。其次,在適時適切宣洩憂傷之情的同時,也不忘從信仰支取力量,提醒自己:「上主賞賜的,上主又收回。」約伯記2章緊接著敘述約伯的三個朋友來看他。這三個朋友看到約伯的景況時的反應是:「就放聲大哭,悲傷地撕裂了自己的衣服,又向空中,向自己頭上撒灰塵。然後他們跟約伯...

    一對恩愛老夫妻,先生已90歲,妻子85歲。他們子孫滿堂,事業、經濟也穩固。過完結婚65週年紀念沒多久,妻子覺得排便不太正常,於是由兒子安排腸胃科看病。檢查結果是大腸癌,而且已經有轉移。先生和子女們商量後,因擔心妻子會承受不了,希望不要讓妻子知道病情。這讓她的外科主治醫師很為難。究竟要如何解釋手術後的後續化療。 因為沒有告知真正病名,又要接受化療,導致醫療人員及家人面對病人時,都有點心虛、尷尬。病人變得情緒不穩,比較容易發脾氣,和她平常溫和、有耐心的作風不一樣。她的外科主治醫師知道本人是精神科醫師,是病人多年的朋友,又都同樣是基督徒,建議找我諮商。經與她的家人詳談後,家人同意由本人設法告知病情。因她體力衰弱,所以我是去她家訪談。 在與病人幾次談話過程中,可以感覺病人早已多多少少意識到自己的病之...

  5. 2020年12月31日 · 對於自殺者遺族來說,身旁人的離開是一種「創傷性的死亡」,因為相較於因病離世或壽終正寢的「可預期性」,自殺更多時候是個非預期的突發事件,遺族們大多是在一個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得知此事,甚至可能會因事發過於突然而難以接受、也 ...

  6. 2024年2月15日 · 《以愛之名說再見:失去丈夫後重啟人生的方法》提供了兩大重點給讀者們:如何走出傷痛,和如何陪伴他人走出傷痛。 希望大家都能從中獲益。 失去一輩子的伴侶,該如何走出來? 1、失親者大多會經歷十二個「悲傷階段」,請務必相信,一旦經歷了所有的悲傷階段,將會遇見一個異於以往的嶄新自我。 2、「與他人談話」是走出傷痛的第一步。 談話過程能整理自己紛亂、陰鬱的思緒或想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