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3月26日 · 檢視院舍法例及實務守則工作小組報告》涵蓋院舍住客最低人均樓面面積及感染措施等問題。 工作小組認為院舍寢室設計應顧及一些需要高度照顧及體弱住客的「基本需要」,包括提供可調校高度的護理睡床、床頭儲物櫃或衣櫃、睡床之間的距離不少於1米及睡床兩側預留空間方便照顧體弱住客,而「睡床距離不少於1米」這項守則亦是為了預防疾病傳染的措施。 至於人均樓面面積的釐定,小組表示如果將住客人均樓面面積設定為8平方米(86平方呎),理論上就能顧及需要高度照顧及體弱住客的基本需要。 後來,立法會長期護理政策聯合小組委員會又在2020年6月23日召開會議,討論修改《安老院條例》及《殘疾人士院舍條例》。

  2. 2018年6月24日 · 護理層次愈來愈高 前線培訓不足. 現時安老院舍若使用約束物品,須按《安老院實務守則》的原則、程序、指引及標準來執行,例如安老院只有在用盡所有其他折衷辦法後才可考慮使用。. 賽馬會耆智園高級訓練顧問崔志文指,安老院舍使用約束品有兩重 ...

  3. 2018年6月19日 · 縱使社會福利署的《 安老院實務守則 》訂明,院方須盡量避免使用約束物品,而且要定期評估有否需要持續使用,但 香港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研究發現,在逾 2,800 個院舍長者個案中,遭受身體約束的比例,由 2005 年的 52.7%,增至 2015 年的 70.2%。

    • 遠高於標準的人均面積 減壓逼感
    • 加入樂齡科技提升服務質素
    • 與社會保持聯繫 將生活融入院舍

    位於彌敦道平安大樓的「耆樂新天地」,是曉光集團新開設的私營院舍。作為全港最早提供私營護老服務的機構之一,曉光集團本著「善待老人,積福積德」的宗旨,為勞碌半生的長者,在人生下半場提供合適的居所,於是在現有的安老設施上,加入大量樂齡科技,除了可以加強院友安全,更可提高院舍員工的效率與準確度。 「耆樂新天地」面積約16,000平方呎,合共設有151個床位,人均面積比社署《院舍實務守則》所要求的最低人均樓面面積6.5平方米,高出近六成二,空間感十足。 甫踏進院舍就會發覺這裡與傳統院舍固有格局不同,大量光亮的公共空間,可以提供足夠的自由活動空間予院友,中庭更設有巨型投射式屏幕,院舍會不定時透過屏幕跟院友玩各類遊戲,甚至是任天堂遊戲都會讓院友參與;院舍亦會放置麻雀枱供院友耍樂。 院舍主要設有兩種房型,單...

    一般院舍職員工作繁重,除了照顧院友的起居飲食外,亦要隨時監察他們的身體狀況。由於每位院友的狀況及需求不同,職員面對眾多的院友,有時難免未能即時就個別院友作出相應護理。 曉光集團執行董事謝偉年表示:「我們特意在耆樂新天地加入樂齡科技,協助日常運作。為減低出錯及加快職員對院友的了解及作出相應跟進,院方在每個床位上均裝設智能顯示屏。顯示屏除顯示院友的基本資料,如姓名及房號外,亦會顯示院友的活動能力、用餐類型、用藥時間,以至一些特別需要留意的事項,方便職員提供護理服務時能更精準更快捷。同時,資料會直接傳送至系統保存,方便職員作出適時跟進、提醒院友按時服藥,大大提高護老院的管理效率,令人手安排更有彈性,讓院友獲得更貼心的照顧。」

    針對部分長者或會不適應住在院舍,或會想自由出入院舍,為確保他們安全,院內設有智能防遊走系統,避免走失。「智能系統以臉容識別身分,更可以同時兼具量度體溫的功能。一旦發現院友試圖打開大門或有危險,系統會即時發出警報,方便職員監察院友所在位置及狀況,有效改善整個護理流程及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未來院舍亦會加裝離床警報裝置,專門提供某些有特定需要的院友使用。 耆樂新天地捨棄舊式的壁報板,改以電子資訊曆顯示院內資訊,讓院友可了解到每日餐單、每日活動資訊以及作息時間等資訊,亦會顯示每天的時事新聞,讓院友們能無時無刻地接收外在資訊,減低因長時間入住院舍而出現與外面社會脫節的情況;針對部分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院友,他們或會受病情影響而容易對時間、人物和地點等資訊出現混淆,電子資訊曆亦會以現實導向方式向他們展示...

  4. 2018年5月19日 · 社會福利署轄下的「檢視院舍實務守則及法例工作小組」,原定於日前表決安老院舍及殘疾人士院舍宿位人均面積,應否由6.5平方米上調至8平方米或9.5平方米,而社福界則爭取應有16平方米,即一間房4位長者,有床頭櫃及衣櫃,輪椅可以在房內360度轉 ...

  5. 2016年5月29日 · 自 1995 年實施「安老院舍實務守則開始超過 20 年,這個監管制度一直沒有修改和檢討,無論高度照顧,安老院舍人手一直維持很低水平。 一位照顧員,日間平均要照顧 20 位長者,夜間,每 60 位長者也只得一位照顧員工作,這樣的人手標準如何提供優良服務? 難怪大埔劍橋院舍發生長者集體冲涼的醜聞,相信人手不足就是其中一個原因! 故此,不難理解為何申請輪候安老院舍的長者為什麼不選擇私營院舍,甚至至死也要等候資助院舍服務。 人手不足急需保充 社署反問「錢從何來? 至於所謂的監管制度,更十分離地。 除近年新增護理和防感染基本措施外,其餘院舍不論環境、設施、衛生、員工培訓質素、收費、日常飲食質素等,都沒有一個監管標準,加上社署只得 40 位督察,如何巡察全港近 750 間院舍?

  6. 2019年1月21日 · 修例呼聲持續多年,社署終在前年中成立小組檢討院舍實務守則及相關法例,當中最主要的共識是將高度照顧院舍的最低人均面積增至9.5平方米,相等於現時參與「改善買位」的甲一級院舍要求水平,建議定案預計將於下月拍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