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4月18日 · 中毒個案通常在黃昏或凌晨時段送院,急症室以往角色是分流病人,醫生初步評估後,將病人轉至內科病房。 徐解釋,內科晚上負責收症的醫生年資較淺,只可提供一般性治療,至翌日再由資深醫生診治。 另外,未必所有內科醫生均對毒理有很深認識,若無適時採取針對性治療,例如洗胃或使用活性炭、特別解毒劑等,會影響到病人日後康復。 瑪麗除成立臨床毒理小組外,去年將急症科病房改為急症科暨臨床毒理病房,設有二十張病床,專責處理中毒入院個案。 小組成員、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張錚稱,以往病人由急症室轉到內科,再找合適醫生,「要花少少時間」,小組可做到「補位」。 至於已識別的中毒病人,毋須轉送內科才治理,節省轉移時間,亦減輕其他專科的壓力。 將申請列急症科首個分科.

  2. 2014年11月14日 · 衞生防護中心於最新一期傳染病直擊指出本港自二 八至今共有五十宗草酸鈣中毒個案導致七十五人中毒。 防護中心就二 一一年至本月初共二十三宗個案作回顧分析,共涉及三十四人,他們出現口部麻痹、紅腫和腸胃不適,其中四人需入院,但徵狀在入院後數小時已消失,無人死亡。 當中十二宗個案曾進食芋頭,其餘個案則進食常見的蔬菜和不知名草藥中毒。 用海芋葉包裹蔬菜運輸,容易導致草酸鈣中毒。 (資料圖片) 數分鐘內口舌麻痹. 防護中心指出,三十四名病人中,過半數進食疑受污染食物後,即時或數分鐘內出現口腔和舌頭麻痹或灼熱;近三成患者出現舌頭或口唇紅腫;逾一成出現腹痛、胃痛或嘔吐。 十四人曾求醫,四入入院。

  3. 2015年9月26日 · 疑誤開有毒螯合劑 醫生涉失德. 【本報訊】 兒科專科醫生林觀禮被指於二 六年十月至十一月間,錯誤向沒有重金屬中毒的女病人使用螯合療法,並處方兩種用作排毒但可致肝中毒的有毒螯合劑藥物,涉五項專業失德。 醫務委員會昨展開一連三日的紀律聆訊,控方分別傳召涉案女病人胡淑華(音譯)及專家證人出庭。 胡憶述, 五年起因皮膚不時紅腫敏感,遂向林觀禮求醫,期間他處方維他命丸、營養水及藥膏。 惟林觀禮處方有關藥物時,並無解釋藥物有否副作用。 胡淑華 六年先後五次診症,在第四次看林觀禮時,林疑她體內毒素太多,為她測試重金屬,測試前林先為她注射營養素,再取其六小時內的尿液樣本化驗,結果顯示她體內鉛、水銀及鋅含量過高,分別超標三、七及五倍。 她得悉結果後,於同年十二月到港安醫院驗血測試,則無驗出重金屬中毒

  4. 2016年1月2日 · 坊間有不少偏方或產品聲稱可助排走體內重金屬毒素,有網上文章指,海帶於腸內能形成凝膠狀物質,有助排除毒素,阻止人體吸收鉛、鎘等的重金屬;又有偏方指以金錢草、甘草等中藥材製作湯水,可助排走體內重金屬。 甚至網上有出售聲稱可排走重金屬的健康產品。 有醫生提醒,現今科技仍無保健產品,能以口服就能排走重金屬,相信這些偏方不會有實效。 坊間購物網充斥大量產品,聲稱可助排走體內重金屬,如排鉛零食、膠囊和口嚼片等,更聲稱可助排鉛的口服液最受顧客歡迎,各款口服液的成分相若,包括水蘇糖、葡萄糖酸鋅、甜菊糖及檸檬酸等。 網上亦有人分享「排毒最強食物」,當中包括木耳、海帶及大蒜等,均被指有助排出重金屬。 需入院進行療程. 「如果覺得自己重金屬中毒,係應該即時求醫!

  5. 2015年6月14日 · 本報訊四十四歲女子疑飲用涼茶後肝衰竭涉事葵涌同壽堂的感冒茶及廿四味當局於女病人親友提供的同店涼茶驗出兩種西藥成分撲熱息痛氯苯那敏」,惟自行抽樣化驗卻毫無發現。 據知女病人已陷深度昏迷,情況不樂觀,必須盡快換肝。 另外,食環署指會檢控同壽堂未領取涼茶許可證。 同壽堂強調從未在涼茶混入西藥,堅稱一直領有許可證,只是搬舖後食環署遲遲不發新證。 署方亦從沒表示該店不可繼續賣涼茶。 同壽堂除了有售賣樽裝感冒茶,亦有售賣即場飲用碗裝涼茶。 葉金請對於自家涼茶被指疑摻有西藥大感無辜。 葉伯展示衞署及食署人員放入膠袋預留作化驗的感冒茶樣本。 衞署化驗無異常. 肝衰竭命危的女病人仍在瑪麗醫院留醫,情況危殆。

  6. 2016年1月2日 · 令兒童智力發展遲緩. 工業發展及河道工程是水源污染的主要成因,機械於挖掘河床時會揚起水底沉積物,令水中重金屬含量飆升;而工廠排出的污水、貨船油污,以至農田所用的化學肥料,都是污染水質的源頭。 水產有機會含有多種重金屬,最常見的毒素,包括鎘、鉛及水銀。 因大部分重金屬進入人體後,都要靠肝臟分解毒素,所以一旦重金屬超標,首先會令肝臟受損;而鎘超標尤其損害腎臟,中毒者會出現無法吸收水分情況,鉛超標則影響腦部細胞成長,令兒童智力發展遲緩,水銀超標則有機會令孕婦誕下畸胎甚至流產,亦可令婦女不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Windows Phone Apps. 下一則 :

  7. 2013年7月24日 · 屯門醫院深切治療部副顧問醫生黃凱峯以及瑪嘉烈醫院急症科專科醫生黃祥麟,合作統計港人經常瀏覽的網上貼文,發現三百零八個貼文提及蠍子買賣,並有一百一十八名用戶利用網上平台交易,相關品種是常見寵物蠍。 統計未包括港人在海外買賣蠍子,相信實際有更多人買賣蠍子。 黃凱峯表示,蠍子釋放的毒素可破壞交感神經,影響肌肉活動,部分品種的毒素令人頭暈、心跳加快及呼吸困難,另一些則可致心跳減慢或胰臟發炎。 他提醒飼養蠍子的市民,搬動蠍子應使用工具,有些品種進行襲擊時會噴出毒液,故要保持距離。 家有長者和小朋友的話,應妥善隔離蠍子或考慮放棄養蠍子。 被毒蠍螫傷,倘及時往醫院急救,死亡率減至百分之一。 謝萬里表示,近年着手培訓醫生學習毒理學,以便及早診斷中毒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