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 先自行檢查 記錄位置細節. 賴達明說樓宇滲水成因千變萬化,發現後可先自行作簡單檢查。 由屋宇署及食物環境衛生署成立、處理滲水投訴和調查的滲水投訴調查聯合辦事處(簡稱滲水辦),編印了《家居滲水簡易測試》小冊子並上載至網站,教市民作初步簡單檢測,包括觀察和記錄滲水位置、出現時間、水濕程度、氣味顏色,以及查看外牆、渠管有否破損等。 除可找管理公司或法團協助,亦可聘請建築技術人員或持牌水喉匠檢查。 「滲水源頭在自己單位內的個案較易處理,若懷疑源頭在上層單位的情况會較複雜,可先邀請對方按上述簡易測試方法檢查,若牽涉外牆和公家渠管可向管理公司或法團查詢。 如找不出原因或與上層單位業主溝通不暢順,則可嘗試聯絡滲水辦或致電1823轉交有關部門處理。 2. 求助滲水辦 「度濕」兼色水測試.

  2. 屋宇署及食環署組成的滲水投訴調查聯合辦事處在去年首9月共接獲約34,361宗舉報個案;而在當月有約1萬宗仍正進行調查。 滲水辦指在2020至2022年間,約70%個案可於90個工作天內完成調查並告知結果。

    • On.Cc 東網
  3. 不僅民居滲水個案常見,就連屯門醫院上月亦爆出有兩間手術室的消防花灑金屬喉管漏水。屋宇署及食環署早於2006年組成「滲水投訴調查聯合辦事處」(滲水辦),但辦事處於2020年被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批評積壓個案愈來愈多、調查滲水源頭時間冗長

    • On.Cc 東網
  4. 有議員今日(16日)批評樓宇滲水遲遲未解,質疑申訴專員公署多年來枉有調查,卻空有成效,而由食物環境衞生署和屋宇署組成的滲水投訴調查聯合辦事處(滲水辦)效率亦奇低,似乎「懶理」調查報告。

  5. 有議員今日(14日)於立法會大會提出口頭質詢,指個別滲水情況,例如冷凝水的投訴,會被滲水投訴調查聯合辦事處(滲水辦)以不會構成公眾衞生滋擾問題為由判定不獲進一步跟進,要求局方提供相關數據及會否有其他方法處理此類滲水問題,惟局方指沒有

  6. 由食環署及屋宇署合組的滲水辦,去年率先在中西區、灣仔及九龍城試採用紅外線熱像分析及微波斷層掃描技術,經過為五十六宗個案進行測試後,發現成功率高達八成四,而同期在三區使用傳統色水及蓄水測試,成功率卻只有約三成九,新技術明顯較為有效。

  7. 去年政府收到逾4萬宗滲水投訴。 本港一些地區舊樓林立,有些樓宇更出現滲水問題。 今日(2日)有議員、政黨及香港驗樓師學會,開展了專題講座,就區內一些滲水樓宇提供基礎知識與應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