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1日 · 做退休規劃需要的5大觀念. 新光人壽大安通訊處處經理廖柏凱認為,如果沒有在退休前做好退休後的準備,將來一定會面臨到「收入中斷但支出不斷」、「疾病風險」、「需要他人照顧」3大問題。 他提到日本「下流老人」的現象,正可以拿來作為借鏡。 這些老年人之所以被稱為下流,是因為他們無法維持退休前的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當沒有了收入,且不斷侵蝕積蓄,最終生活品質不斷往下,淪為社會的中下階層。 而疾病的發生,是一生中必然會遇到的事情。 「生病時間的長短和嚴重程度很多時候不為我們所能決定與控制」,不同治療方式產生的醫療費用不同,民眾醫療花費的自費比例又愈來愈高,如果沒有投保醫療相關險種,恐怕會令自己在有醫療需求時,少了更多的選擇。

  2. 2017年10月5日 · 如果你沒時間閱讀或計畫,或是和財務顧問坐下來好好談一下的話:只要照著金科玉律來做:為未來準備好退休金,只要每月存下收入的15~20%。 SHARE Facebook

  3. 2024年4月1日 · 」根據勞動部2022年統計,臺灣民眾平均退休年齡為61.3歲,距離民眾的平均壽命,還有20年左右需要度過;在這期間,充滿無數意外風險、醫療支出,乃至於還有長期照護的可能性。 同時,在這20年間還要考慮到民生用品物價不斷通膨,不僅食衣住行等費用不斷高升,甚至連醫療資源都可能會隨著技術進步而更加昂貴;若在退休規劃上沒有考量到通膨的問題,很有可能在財富的累積上空轉,始終無法累積足夠的退休金。 劉晉嫚指出,想要累積到足夠的退休金,可以分成2個層面來講。 從社會層面上看來,現在已經有很多年輕人,在穩定的職場生活中開始規劃6%的相對提撥,與雇主一同提撥退休基金,並透過保險儲蓄的方式,累積「醫療準備金」和「生活準備金」。

  4. 2018年4月1日 · 1.確認儲蓄金額足夠. 2.資產策略化,可延伸支應多久的退休生活. 3.規劃及選擇安全適合的健康保險,以及長期照護選項與費用. 4.決定最有效方法,使想要的退休生活,能夠由資產中持續衍生收入. 在進行退休收入規劃時,投資者發現有的容易,有的困難進行,專業的規劃建議是必要的。 「美國壽險行銷研究協會(LIMRA)」的「安全退休研究中心(Secure Retirement Institute)」,最近檢視了退休規劃範圍及準退休族的看法,本文就其退休規劃活動進行檢視及討論。 信心問題. 雖然對準退休族而言,退休生活馬上就要到了,但他們多半覺得沒有信心。

  5. 2018年7月1日 · 在臉書上分享. 鳴叫的Twitter. 雖然每天馬不停蹄地四處奔波,但心情卻是開心的、快樂的。 然而轉眼間,竟已邁入耳順之年的階段了。 最近我的老婆和女兒老是不斷地提醒及叮嚀著: 「老公,把在XX地方的房子盡快賣了吧! 「爸爸,把在XX銀行的戶頭結清了吧! 「你,趕快把在XX投資理財機構的帳戶終止了吧! 「我們應該把所有的資產好好整理一下,萬一哪一天你怎麼了,我可沒有能力去處理這些財產! 每次聽到這些話,心中真的是百感交集,搞得像是我即將出事了,何必如此的囉嗦跟緊張?

  6. 2024年4月1日 · 此外,可領生存金的儲蓄險及年金保險,也兼顧了保險保障和退休金規劃的功能。 最重要的是,民眾必須考量到「收入中斷」的可能性。

  7. 2023年5月1日 · 許多保險業務員常苦惱於要怎麼向年輕人談退休養老規劃,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重慶分公司業務經理朱彥臻認為,要先瞭解此一族群的特性,才能夠引導他們做好風險配置,解決痛點。 對於80後、90後的人來說,退休養老規劃正是時候,但如何喚醒他們的養老規劃意識是一大難題。 大陸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重慶分公司業務經理朱彥臻尤為擅長為25~35歲的年輕人規劃退休養老,她是如何打通年輕人的退休規劃觀念? 抓住年輕人「儲蓄難」特性,直擊退休痛點. 說起年輕人,不少人腦海中湧現「月光族」等標籤。 因此,鮮少有保險業務員主動與他們談退休及養老規劃。 許多保險業務員甚至認為,愈年輕的人愈缺乏財富積累,又談何養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