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9月29日 · 1. 用雞粉、生粉、味醂先醃一醃蝦仁。 2. 將水煲滾,下鹽,然後加入露筍煮約 2 分鐘,取出,隔去水份。 (陳偉能攝) 3. 蝦也拖水,約煮至一半熟,盛起,隔去水份。 (陳偉能攝) 4. 落油,炒露筍及蝦,加鹽及糖,再加蒜蓉及薑片,後加紅黃椒。 (陳偉能攝) 5. 最後加入玫瑰露酒,令碟餸色香味俱全。 (陳偉能攝) 這是 Issac 的完成作,相比老豆的,也不遜色。 (陳偉能攝) Billy 原本是時裝設計師,他爸爸張鵬就是漢寶集團其中一位創辦人,將平價龍蝦引入香港。 爸爸教識我驗貨買貨,還教我欣賞食物,所以我也會教下一代不要浪費食物,食幾多叫幾多。 他自言沒有想過讓兒子接手生意,會讓他們自由發展,反而最終希望酒家能上市,讓能者管之。

  2. 2017年10月16日 · 為人父母的都希望與子女有一個親密的關係但有不少家長感到無奈因子女們不願親近他們究竟是甚麼原因? 怎樣打破困局? 註冊臨床心理學建議家長要從「依附關係」入手。 思健心理諮詢中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趙思雅表示,小朋友在3歲前會跟父母(照顧者)建立一個親密關係,心理學稱為「依附關係」。 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比 (John Bowlby)指出,孩子早期的「依附關係」,對他們的成長有深遠的影響。 John Bowlby根據環境實驗將「依附關係」分為4類型:安全型依附、對抗型依附、逃避型依附和紊亂型依附,從中發現安全型依附孩子的成長發展最理想,例如他們相對容易適應與照顧者分離和陌生環境,亦會主動地探索新環境。 反之,若然小朋友無法跟父母或照顧者建立「安全型依附」,較容易得到分離焦慮症或其他成長的問題。

  3. 2022年6月20日 · 最新影片: 湊得輕鬆啲. 【湊得輕鬆啲】李彩華賣海鮮養大5個女勞碌一生 「小背心」計劃退休玩音樂享兒孫福. 樓主坦言,在她心目中,哥哥已像爸爸一樣,所以每年父親節她都會為哥哥慶祝,送禮物或煮飯給他吃。 直至今年,哥哥終於結婚,還榮升爸爸, 終於真係過一個佢自己嘅第一個父親節,見到阿哥而家生活幸福,仲有個咁得意嘅仔,我真係好戥佢開心。 不少網民都紛紛留言表示感動,直言「阿哥好好」,並提議請哥哥食自助餐。 點擊睇網民留言: 點擊圖片放大. +4. 投選心儀小學名單,TOPick即賞你Bless鹼性水飲品券一張: https://bit.ly/3M9aKHC. 免費【呈分試急救班】立即報名: https://bit.ly/3sFJRE8.

  4. 2017年6月8日 · 前香港中銀集團副執行總裁王仕雄(David)指自己曾經是一名嚴父,自從有了宗教信仰後便學懂如何待人謙卑寬容,無形中亦拉近了親子之間的關係。 他在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所出版的《吾係好爸爸》的訪問文章中提到對子女態度軟化後,他們亦較願意跟自己分享心事, 就像幾年前二兒子失戀,剛好我亦在新加坡,所以便跟他談了一整晚的man-to-man talk。 子女能夠跟父母像朋友相處,實在難能可貴! 以下為訪問原文: 王仕雄(David),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精通英語、普通話、廣東話閩南話四種語言,前香港中銀集團副執行總裁,光聽職銜便想像到他在職場上剛強的形象。 訪問當天甫見David,本以為正經八百的他,卻笑容滿面,剛與妻子逛完街買完餸,猶如一個溫柔的住家男人,與心中所想事業型男士的強硬形象剛剛相反。

  5. 2020年5月27日 · 芷珊習慣稱賭王為「Uncle Stanley」,以前父親會帶她跟弟弟出席何家的聚會,不過黎過身後便少了見面。但過年有時間也會向姑丈拜年。 在她回憶中,「Uncle Stanley」沒有架子,為人親切、風趣及幽默,永遠不會被人感到難相處,在對方身上學到待人

  6. 2022年12月9日 · 台灣地表最強單親爸森爸選擇開了社交媒體與同路人交流單親育兒心得用照片和文字紀錄兒子Ayden的成長點滴從照片所見兩父子經常去旅行他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兒子。 森爸接受TOPick訪問時坦言,作為單親家庭最大的挑戰,不是如何教育小孩,而是旁人的目光! 最新影片推介: 湊得輕鬆啲. 【湊得輕鬆啲】恨追多個隨時生一隊足球隊 鄭俊弘不追捧名校寄語仔仔做個好人. 社會普遍認為男人不懂得養小孩. 森爸透露,前妻在生下孩子不到3個月就離開家庭,在兒子成長的過程中,可以說是沒有「媽媽」這個角色,他覺得自己父兼母職最大的挑戰並不是在照顧日常起居或育兒方面,而是旁人的目光, 在單親家庭中,孩子看到的是會與不會,取決於能力而非性別。 尤其是華人社會中,一聽到孩子從小沒有母親照護,大概都會皺眉頭。

  7. 2021年8月3日 · 研究發現,童年時母親外出工作的家庭,成年的女兒較大機會接受更多教育外出工作、工時會較長,及從事管理相關的職責;她們也比媽媽在家照顧家庭的成年女兒賺取稍高的收入。 另外,童年母親在外工作,成年後兒子則會花較多時間照顧家人,但女兒則花較少時間照顧家庭。 「內疚感是大部分父母也會經歷的情緒,」我試著幫阿怡整理混亂的思緒。 「內疚感告訴我們,事情有些不對勁。 適度的內疚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引發動機去調整現狀。 妳作為要兼顧工作的新手媽媽,常常在平衡工作孩子的照顧,感到掛念或者難受是可以理解的。 這些感受其實告訴妳,妳有一顆願意為孩子家庭付出關懷的心。 雙職媽媽有長期內疚感. 「唉……」阿怡慢慢放鬆下來。 「長期的內疚感,令我常常睡得不好,更甚的,是我對BB也失去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