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12日 · 首頁簡介作者. 第十七回 紙上武林躍現銀幕 細數金庸改編熱潮. 搜尋. Google. 首次熱潮由粵語片領起. 對於香港觀眾,金庸小說有三次影視改編潮是大家都熟知的。. 第一次是粵語影片改編潮,始自1958 年峨嵋影片公司改編的《射鵰英雄傳》,由胡鵬導演 ...

  2. 2015年5月19日 · Google. 王家衞雖然是九十年代香港影壇的文化新貴(最多文化人討論),但文化界對他的支持卻並非一面倒﹕先是《阿飛正傳》,不少老一輩的影評人嫌它思想深度不足及歷史面貌含糊;然後是《重慶森林》,反過來是年輕影評人提出反王家衞神話的呼籲;《東邪西毒》更極端,不但口味兩極分化,連一般新聞報道也冷嘲熱諷(《壹週刊》的威尼斯影展報道)。 這種情形在八十年代初期新浪潮湧現之後,實在很難想像。 在當時,像王家衞這種嘗試的作品其實並不鮮見(再一次提起黃志強的《打擂台》及方育平的《美國心》),即使給視為失敗作,也不見得會有輿論大舉攻擊,反而還得到不少同情分和支持。

  3. 2017年6月23日 · 1987 年的《最後勝利》很可能是唯一一部我真正稱得上喜歡的譚家明長片作品。 相比起《烈火青春》、《愛殺》、《殺手蝴蝶夢》等譚家明執導的電影,《最後勝利》有着罕見的活力、感情,甚至趣味。 《最後勝利》的故事講江湖大佬大寶(克飾)在臨進監牢前把兩個愛人萍(李殿朗飾)與咪咪(李麗珍飾)交託好兄弟雄仔(曾志偉飾)照顧,雄仔與咪咪後來真心相愛,並且希望在大寶出獄後逃過他的追殺。 《最後勝利》的故事並不新鮮,若說它對黑幫類型有任何顛覆或突破恐怕是言重了;因「戴綠帽」而令男性尊嚴與地位受損,繼而引起江湖仇殺,這都是黑幫電影裏慣見的橋段。 《最後勝利》加添變化的,是將「勾義嫂」者變成觀眾最同情的角色,而且他不是雄赳赳的以英偉姿態俘虜女性的人物,反而是胖胖矮矮、怕事、一直要靠大哥掩護的雄仔。

  4. 2010年10月29日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再辦十大選舉,便是對於經典電影名單的再次檢視與更新。 是次選舉結果如下: 香港電影十大: 阿飛正傳(王家衛,1990) 英雄本色(吳宇森,1986) 東邪西毒(王家衛,1994) 無間道(劉偉強、麥兆輝,2002) 父母心(秦劍,1955) 董夫人(唐書璇,1970) 第一類型危險(克,1980) 半邊人(方育平,1983) 胭脂扣(關錦鵬,1988) 西遊記(上、下集)(劉鎮偉,1995) 華語電影十大: 小城之春(費穆,1948) 悲情城市(侯孝賢,1989) 神女(吳永剛,1934)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楊德昌,1991) 黃土地(陳凱歌,1984) 一一(楊德昌,2000) 俠女(胡金銓,1971) 站台(賈樟柯,2000) 大路(孫瑜,1934)

  5. 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主辦的「第三十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於2024年3月6日(星期三)下午假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舉行了頒獎典禮。今年頒獎嘉賓為著名編劇兼導演韋家輝先生,由他頒發五項大獎給各位得主,包括最佳導演李子俊(《第八個嫌疑人》)、最佳編劇祝紫嫣(《但願人長久 ...

    • 徐英偉1
    • 徐英偉2
    • 徐英偉3
    • 徐英偉4
    • 徐英偉5
  6. 2018年3月5日 · 許鞍華執導的《明月幾時有》以抗戰時期東江縱隊營救茅盾等文人,助他們撤離香港,以及港九大隊市區中隊長方蘭的事蹟為藍本。. 東江縱隊隸屬中國共產黨,在九七前的英殖時期鮮被提及,主權移交後,才開始被廣泛報道。. 拍攝東江縱隊的游擊隊事 ...

  7. 2008年2月19日 · 長江7號明顯地是周星馳對自己作品的一次新嘗試一是他專注於導演工作把主角交給契女徐嬌二是他放棄過往擅長的搞笑喜劇模式嘗試拍一部溫情兒童片加科幻元素他不違言有向史提芬史匹堡的ET外星人取經這到底是他真心向史匹堡致敬或是創作上再沒新的意念而要模仿荷里活經典作? 也許大家對周星馳的期望過高,他這次的新嘗試確實令人有點失望;雖然在港產片中取材自荷里活電影變奏的作品,也有不少出色之作,如王晶的《賭神》便是其中一部成功例子,把《手足情未了》改寫成賭片,其創意和變奏的手法都令人佩服不已。 可是周星馳這次相對地並沒有發揮如此的創意,卻正正經經地去經營一部劇情片,當中加插一些漫畫式的搞笑場面,如徐嬌在學校與新發財同學的鬥法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