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8日 · 地產市場飆升. 加劇Z世代住房壓力. 美國地產平台HotPads早於2018年已 估算 : Z世代一生中將於經通脹調整後的租金花費為22.6萬美元; 較千禧世代(80年代至90年代初出生者)多出約24,000美元; 比嬰兒潮世代(1946至1964年間出生者)多出77,000美元。 以下數據亦反映Z世代租樓困難驚人一面: 穆迪2022年發表報告稱,美國租客收入用於租金的平均比例首次超過30%; 《彭博》及Harris Poll在2023年對4,100名成年人進行民調,70%與父母同住的18至29歲青年表示如果搬出去住,他們財務狀況將會欠佳。 置業方面,Z世代視之為更加渺茫的里程碑: 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R)發現,2023年首次置業的平均年齡達到36歲,創歷史新高;

  2. 2021年3月31日 · 她有以下兩項建議:一是數位行銷(Digital Marketing),另一個則是程式設計(Programming)。 Rain認為這兩類High Income Skills可以直接幫助個人在未來創造收入,不論是甚麼行業。 因為數位行銷在市場上可以運用於不同網絡銷售渠道,擴闊收入來源;而程式設計可以學懂寫Apps,寫好Apps發行後,可以為個人帶來被動式收入。 這些技能都是未來的趨勢,故她建議年輕人學習這類技能,幫助增加未來收入。 趁年輕應善用創意拓收入來源. 有些人會將增加額外收入理解為投資,包括資本增值或利息收入,但年輕人若資本不多,要買多少資產才可幫個人的資本增值呢?

  3. 2024年5月15日 · 誰要報稅? 因應每位打工仔均有$132,000的基本免稅額,代表只要你在今個課稅年度(即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的 年薪超過$132,000 (平均月薪超過$11,000)便有可能要交稅。 即使你沒有收入、收入低於免稅額水平、或者計及扣稅項目後不用交稅,你也需要報稅。 只要收到報稅表,便要在限期內填妥並交回文件。 同時,不論全職、兼職或是炒散,以銀行過數抑或現金出糧,所有應課稅收入(例如薪金、工資、佣金、津貼、花紅、額外賞賜、僱主提供居所的「租值」及退休人士所收取的退休金等)都需要如實申報。

  4. 2024年3月9日 · 點擊圖片放大. 共通點3:準備應急基金以及保險. 隨着年紀漸長,你會發現意外支出頻率飆升。 同學結婚的人情禮金,父母的意外疾病,或者開車莫名其妙被撞。 因此建立強大的應急基金至關重要,而健康保險以及一系列的意外保險可以為你提供財務保護,為突如其來的巨額支出兜底。 你可以預留3~4個月的生活費用作為應急基金。 不要擔心現金貶值——這筆應急基金的最大價值就是讓你安心。 點擊圖片放大. 共通點4:別再堅持保守投資. Jayamanne表示,女性更有可能進行保守的資產配置,但這樣是完全忽視了投資的力量。 在人生的新階段,你需要重新審視你的資產配置組合——因為你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資產積纍,你的投資應該基於你想要達到的現實財務目標出發,而非習慣性的保守組合。

  5. 2021年3月26日 · 所謂「全職炒家」很多人都並不認為是一個職業,不過90後炒家Katie則視「全職炒家」為她的終身職業,她認為只要她的技術仍在,仍然可以一直炒。 不同的只是隨着年紀漸大,專注力或眼睛不好等身體因素,會影響炒賣的強度。 「趁後生 博盡佢! 「炒賣」要求有高度專注力,也要能夠控制好情緒。 全職炒家每日面對高頻交易,需要在極短時間作出反應,一買一賣的每一個決定都要快狠準。 Katie表示,這方面在年輕時會表現得較好,所以要趁年輕將財富累積,亦因為年輕可以面對較大的風險,下投資決定時也會較大膽。 她直言目前自己有8成資金都用作炒賣,2成用作其他投資。 很多時候,人們會將炒賣與賭博畫上等號,但Katie認為只要自己能控制風險便算不上睹博。

  6. 2023年5月18日 · 近日網上流傳一段短片,一名女乘客支付的士車資時,獲司機找贖一張寫滿字句的20元紙幣,當場表示不接受並要求司機換過一張,惟司機拒絕更換且稱非自己所寫,斥該名乘客不得拒收,二人遂於車廂內發生口角。 的士司機︰「關我咩事,又唔係我寫落去」 根據影片內容,對於女乘客拒收 塗污的鈔票時,的士司機 激動地表示對方無理取鬧,稱「關我咩事,又唔係我寫落去」、「妳係冇權拒絕接受我呢張銀紙」、「係冇法律依據」等等;女乘客則企硬不接受,強調:「你找畀我㗎喎,梗係唔接受! 最終二人均聲稱要報案處理,而片中亦聽到有人一度撥打999,但換來的竟是︰「 現時線路非常繁忙 ,中心人員會盡快接聽來電。 市民有需要時,亦可致電就近警署熱線……」 影片上傳後,廣受網民熱烈討論。

  7. 2020年8月17日 · 這本書講述了MiTek從1955年起家時只是一家在美國中西部的小型公司,如何從瀕臨財務崩潰的邊緣發展成為行業的主要供應商的故事。 巴菲特在2011年提到,自從2001年收購MiTek以來,它已經進行了33筆補強式收購(tuck-in acquisitions),幾乎全部成功。 4.《A Few Lessons for Investors and Managers From Warren Buffett》 編者:Peter Bevelin. 該書簡短(只有約81頁)、易於閱讀,非常適合投資者。 書中解釋了巴菲特如何思考重要議題,例如企業估值,生意的好壞、收購和陷阱、如何降低風險、企業管治及信任的重要性。 他曾指,這本書實質上是「總結查理和我多年來在年度報告和年度會議上所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