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6日 · 這是美國女子Kathleen Baker的真實經歷,她在2023年4月被原任要職的物業管理公司裁員; 消沉了一小段時間後,她心想塞翁失馬,決定視裁員為轉行機會; Baker目標走上更具使命感的職涯路向;但失望的是,她臨近聖誕仍然失業,寄出的數百封求職信只有兩封有回音,見完工也沒有後續; 12月初她經網上申請百貨公司Target(目標百貨)的季節性短期臨時工,是一時興起使然,也打定輸數將會再次沒有回音; 豈料翌日Baker收到聘請信,工作內容是客戶服務員,時薪15美元(約117港元)。 與我任職總經理的收入相比,是人工大減,但我很高興能夠走出家門,與寵物和家人以外的生物互動! 點擊圖片放大. 首日返工如16歲職場初哥.

  2. 2023年10月18日 · 外國原來唔好住︰他退休前曾想過喜歡外國生活,但在加拿大住了一段時間後,卻懷念香港忙碌的日子; 投資不增反減︰ 本來認為多點時間可發掘更多投資機會,但退休後卻減少了投資,而且「珍惜生命,遠離港股」;

  3. 2024年5月22日 · 博客. 撰文: 林昶恆. 發布時間: 2024/05/22 13:30. 最後更新: 2024/05/22 13:30. 分享: 居泰港人屆知命之年 憂資產不夠退休 徬徨應否回港. 過去數年不少港人移居海外,今年55歲的Paul,是其中一位。 以往他在香港從事銷售工作,收入不算很高,但扣除必要支出後仍有餘錢投資海外物業及儲蓄,期望退休後享受人生。 好景不常,約1年前對工作環境不滿意,想追求改變而辭職,但因有合約限制,需要「過冷河」,不能立即轉去新公司上班。 因此反正暫時不能工作,他索性去泰國旅居一年。 Paul本打算待經濟好轉及過了限制轉工期限便回到香港工作,但從不同媒體及友人的資訊感覺到香港目前的經濟環境不理想,如果要回港找工作都有困難。

  4. 2024年5月28日 · 《商業内幕》報道,美國一位軟件工程師每周工作80小時,實現「FIRE(Fina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目標,但他表示若重來不再會這樣做。 1500天内攢夠780萬退休. 2017年,時年43歲的Carl Jensen和妻子Mindy辭職退休,當時他們已經建立一個七位數美金的投資組合,認為可按4%的退休提款規則來維持他們的生活方式。 此外,Mindy從兼職播客主持人中獲得額外收入。 Carl在2010年參考《Get Rich Slowly》、《Mr. Money Mustache》等理財博客,探索財務自由方法。 2013年,他下定決心,以建立100萬美元(780萬港元)投資組合並在1500天內退休為目標。

  5. 2021年4月26日 · 她直言,遇問題如失業等只懂上網呻、搵人安慰,不如反思自己。人到中年被炒,即證明在職場上失去價值;又多年都只打一份工作,沒有為自己個人增值,是個人的思維問題。

  6. 2024年1月27日 · 可惜事與願違,當他真的去爭取主管空出來的「亞洲區服務業務部副總裁」一職,卻失敗了。 成功與失敗的差別 在於關鍵能力. 可惜語言是硬傷. 謝文憲以一條公式解析「成功者現象」: (A+B+C)X=S. 他稱,當中A、B、C是指成功者的充要特質與條件,以職場為例,可能是英文程度、學歷、專業能力等;而X是指成功者的關鍵特質與變數: 以我當時而言,就是業務能力,我能夠為公司帶來業績與營業額。 我知道我的優勢在業務經理的職位上,可以為公司帶來成長,但如果想要突破天花板,晉升到更高的管理職位。 然而他隨後發現,這個關鍵X可能並非業務能力,而是原本在業務上可以被忽視的語言劣勢。 只要他晉升管理層位置,語言能力不足就會變成很大的缺點。 謝文憲對此爽快地「認命」,也問了自己一個關鍵問題:

  7. 2024年5月13日 · 20名65歲以上員工. 《讀賣新聞》指出,豐田設有再就業制度(又稱返聘制度),但對於有意繼續工作的員工,可以重新僱用至65歲。. 報導援引消息人士稱,目前豐田將返聘年齡上限從65歲上調至70歲,並從8月起適用於公司全部職位類別。. 目前,儘管沒有為65歲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