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3日 · 若不幸罹患骨質疏鬆症外觀上會有明顯的駝背變矮行動不便此時就算是輕微跌倒都有可能會造成各部位骨折其中又以髖骨骨折最為嚴重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報告更指出臺灣髖部骨折的發生率為0.45%在亞太國家排名第一一旦年長者發生髖骨骨折往往必須進行關節換置手術最後常因長期臥病在床導致身體虛弱引發肺炎泌尿道感染血栓等併發症。 統計表明,老年人(65歲以上)髖骨骨折1年內的死亡率高達14~36%,遠超令人聞風喪膽的癌症。 所幸,骨質疏鬆症不會是突如其來的噩耗,只要民眾做好充足的預防準備,就可以大大降低病症問題。 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指出,在年輕時多增加10%的骨密度,就可以延緩骨質疏鬆症發生時間13年,而所要做的則是正常作息、增加鈣質和維生素D攝取、保持運動習慣、遠離菸酒等。

  2. 2021年10月1日 · 根據臺灣骨質疏鬆症協會資料2013年臺灣50歲以上民眾有32罹患骨質疏鬆症預計2025年將增加至42%,2050年將增加至57%,如果算上年年攀升的高齡化比例未來骨質疏鬆症患者其人數將會是個龐大數字

  3. 2019年2月1日 ·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沉默的慢性疾病起初並無太多明顯症狀不會令人感到不舒服它的發生可能是在經過嚴重的撞擊之後患者才察覺到自己的骨質密度嚴重低落根據臺灣老年醫學會的調查資料指出臺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每9人就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症若不慎跌倒將會對骨骼造成影響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在美國,每年大約有2,000萬人受到骨質疏鬆症影響,其中有130萬人因骨質密度不高而導致骨折。 人體的骨骼一直不斷在發生變化,舊的骨質會被代謝掉,由新合成的骨質取而代之。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骨質密度在20~30歲之間達到高峰,而男性的骨質數量通常較女性多。 30歲之後,骨骼中的骨質數量會逐漸減少,由於被移去的舊骨質數量會超過新合成的骨質數量,導致骨質疏鬆的狀況會愈來愈明顯。

  4. 2022年2月1日 · 一般骨折大多是由外力導致如車禍高處跌落運動傷害等衝擊導致骨頭斷裂而人體的骨量在30歲之後會逐漸減少要是流失過快就會使得原本緊密的骨頭開始產生空隙這便是常聽見的骨質疏鬆症也是導致老年族群容易暴露於高骨折風險情境中的隱形殺手根據衛生福利部2019年的住院就診統計最常見的骨折部位分別為前臂股骨以及小腿包含腳踝),該年度有10萬4,873位民眾因為這3處骨折就醫其中男女占比分別為43與57%。 老年女性的骨折風險與生理因素有很大的關係,由於女性停經後,體內荷爾蒙降低,讓身體骨量流失更加劇烈,也就是說,相較於老年男性,老年女性的骨折風險更高。 單看老年人口的數據分析,65歲以上的就醫人數占全部的32%,其中男、女占比則來到28%與72%。

  5. 2019年5月1日 · 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指出目前有超過1,900萬名歐洲老年人受到肌肉減少症影響預計未來仍會大幅增長。 根據最低流行率估計的定義,二 一六年歐洲肌肉減少症患者人數為1,086萬9,527人,在二 四五年可能增加到1,873萬5,173人(增加72.4%);若根據最高流行率 ...

  6. 2021年9月1日 · 0. 關於骨科自費項目,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外科部骨科主治醫師蔡孟學首推骨折時我們常聽到的「互鎖式鋼板」。 「除非病患是年輕人不然骨折的自費鋼板不能省。 」蔡孟學觀察傳統上健保給付的鋼板在年輕人身上效果很好但在患有骨質疏鬆症的患者身上註一),效果就大打折扣然而骨質疏鬆症患者卻是骨折高風險族群。 手腳骨折對任何人的日常生活機能都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有預算能讓自己早點回復日常作息,我覺得很值得。 」蔡孟學表示。 人工膝關節,自費主要差異在「墊片」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臺灣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代表有高達350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58歲以上長者,每5人中就有1人有關節退化問題;65歲以後,女性關節退化的機率是男性的3到4倍。

  7. 2023年10月1日 · 代謝症候群是多數慢性病的前身,若無及早檢查治療,將比一般人增加6倍得到糖尿病的風險、4倍高血壓風險、3倍高血脂風險、2倍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進而變成慢性病病患。 再根據最新一次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65歲以上的民眾有51%曾告知醫護人員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的告知比例則為23.2%、高血脂27.8%、中風8.7%、氣喘5.5%;而有18.5%的民眾曾告知醫護人員罹患心臟病、骨質疏鬆症21.5%、腎臟病則為6.9%。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亦指出,罹患慢性病每年造成全球4,100萬人死亡,相當於全球死亡人數的71%,從數據可以看出多數老年民眾都受慢性病所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