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8 小時前 · 研究揭Omega-3含EPA有助預防偏頭痛. 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影響全球數億人的工作和生活品質,嚴重甚至會導致抑鬱、失能與殘疾。. 鑒於現有藥物對於偏頭痛的預防和治療仍然有限,台灣安南醫院研究副院長蘇冠賓教授與光田綜合醫院神經醫學部部 ...

  2. 2023年11月14日 · 教育局上學年推出試行小學教育課程指引,提出減少中、英、數、常識科等各科課時比例,並增加學校彈性編配課時的時間,由19%增至25%,旨在為學生創造空間,作全方位學習活動。

  3. 2023年11月6日 · 出版: 2023-11-06 00:00 更新:2023-11-06 12:41. 3.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將小學常識科分拆為人文科和科學科,目前有三間大學設有常識教育文憑課程(PGDE),包括教育大學。. 教大副校長鄭美紅表示,暫時未計劃更改PGDE課程名稱,預計人文科課程內容變化不大,「唔 ...

    • 著重控制和輸出
    • 自主作為教育目標
    • 自主是什麼?
    • 教育是追求價值?
    • 教育單純是為了快樂嗎?

    但即使我們接受目的和目標能夠區分,還未解決教育的目的是什麼的問題。在1979年,後現代主義思潮先驅利奧塔(Jean-Francois Lyotard)在《後現代狀態:關於知識的報告》(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A Report on Knowledge)指出教育的最大威脅,是我們只有一個字詞來量度,那就是「表現性」(performativity)。不幸已經言中,君不見老師不但受各種指標綑綁(要更專業!),還有課檢。不是說這些東西完全是壞,但似乎不是關注教育,而是著重控制和輸出而已。 利奧塔:後現代與清算宏大敘事 在課程文件雖不乏對教育為了什麼的美好回答,包括「培育公民」、「幫助孩子們迎接未來」、「改變未來」,但實情卻往往是工廠式生產,培養一群考試機器,入大學,就業、...

    還有,教育的目的(aim)是由誰來斷定?往往是國家和政府,而不是哲學家。不過哲學家有質疑和澄清的能力。在極權社會,則哲學家也不存在,教育就是作為管治的工具,孩子被教育成捍衞政權、保守國家的機器。這種教育當然不可取,我們批評的主要根據,或會是這種教育沒有發揮孩子的自主性(autonomy)。 在自由主義的社會,接納有多元目的。政府的責任並不在於提倡什麼價值,而只是容讓不同的目標和價值發展。教育的首要任務或者目的,就是讓孩子能發揮他們的自主性,讓他們自行選擇他們認為有價值的事情。識字、數學等科學知識以至各種常識,都是必須的;但價值教育和宗教則不應在學校範圍發生了。 這樣說當然不會沒有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自主性有沒有限制。我們總是生活在社會中,要互相依賴和合作。也因此,自主和自由必然是有限度的。化學...

    說到這裏,不代表我們要放棄自主作為教育的目的。為什麼自主那麼重要?因為在康德式的自由主義者來說,自主是價值的來源。價值是建構(construct)出來的,因為價值源於有理性的人的選擇。活得像人,也是將這種能力發揮。 但是這種看法會受社群主義者(communitarian)的質疑。價值並不是內在於人,而是外在於傳統和文化之中,亦在社群之內。我們教育學生,不是要教出一個一個獨立的個人,而是在社群之內的成員。成員懂得大家彼此的規約、價值和行為準則,這樣我們的社群才能延續下去,更重要的是將社群的價值得以承傳。離經叛道的學生,自主性或許大了,但也可以沒什麼價值。 【無睡意哲學】德國觀念論(上):康德

    無論你是支持自由主義還是社群主義,都必要談價值的問題。我們不是為了教育哲學而教育哲學,而是在當中體會到教育的艱難——不是追課程,問「誰未入 Google Classroom?」就完了我們的使命。 但在現代世界很難講價值了,我們採的都是技術觀點,一種手段─目的的理性(mean-end rationality),最後人都成了手段,我們培養一個個在社會「有用」的人,這與康德的「成為人」(“becoming human”)的觀點相反。「成為人」也就是目的,具備尊嚴和自主,跟有用是兩種不同觀念。況且,就算高唱分工(division of labor)之神奇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Adam Smith)也指出我們在高度分工、不斷重複工序之下的工作,雖能提高效率,然卻會導致道德和智性的衰亡。教育正負起力挽狂...

    如果說教育是教每一個學生快樂,可以嗎?美國哲學家內爾・諾丁格斯(Nel Noddings)在《幸福和教育》(Happiness and Education)一書,便很清晰地重提教育目的是什麼,並且提出以幸福為標竿。「幸福必定是教育的目標,好的教育應該對個人和集體幸福作出貢獻。」她指出日本教育家牧口常三郎(Tsunesaburo Makiguchi)也很著重幸福。 現在的 Happy School 只能標榜沒有功課,但一間貢獻幸福的學校可以做什麼?這當然先要回答什麼是快樂/幸福(happiness)的問題︰是肉欲的滿足?是享樂?如果是這樣,買幾包薯片每天大食會看 YouTube 好了。還是好的人際關係、找到人生意義,處於民主自由社會,健康及相互支持的家庭?幸福在哲學傳統裏,也的確分了很多種。有...

  4. 2023年4月28日 · 01論壇. 多聲道|構建國民身份認同深耕細作 多元進路強化學生國史感知.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 2023-04-28 07:15 更新:2023-04-28 07:15. 2. 香港現行的小學及中學課程重視國民身份認同並將之作為七個學習宗旨之一惟自新高中通識教育科推行以來社會同時出現群眾運動當中有由青年發起也有青年參與。 部分社會人士因而質疑相關學習宗旨的成效。 2020年,《港區國安法》得以頒布與落實,教育局隨之擬定「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讓中小學在課程上強調和連繫國家安全教育的學習元素,無疑能在認知層面上增進學童的國民身份認同。 有教育界及政界等持分者進一步提議,在高中增設必修的中國歷史科。

  5. 2024年4月25日 · 1. 為什麼需要留意 JUPAS Band A 人數? JUPAS選擇可以按優先次序排列成Band A、B、C、D及E,學生一般會將最希望入讀的3個課程放在Band A。 同時間部分院校會公布旗下課程被選擇為Band A的人數,學生可以參考相關數字,計算不同課程的競爭是否激烈。 2. 除了JUPAS之外,還有其他方法入讀香港的大學或專上學院嗎? 如果你並不符合JUPAS的申請資料,你可以透過Non JUPAS的方法申請入讀香港的大學或專上學院。 一般而言,副學士(Asso)、高級文憑(HD)或海外學生都會透過Non Jupas入學。 3. JUPAS 申請費是多少? 2024年度的JUPAS申請費為460元,如果於截止日期之後遞交申請,將需要再繳交350元的逾期申請附加費。

  6. 2018年4月21日 · 香港眾志下午在其Facebook貼出圖片,對比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今日常識新領域》的2013年及2017年版本,前者在介紹傳媒功能時有包括「監察政府」及「揭露社會問題」,但新版中已被刪除。